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细说瓯绣     
温州瓯绣源远流长,据瑞安出土的北宋文物,可以考证瓯绣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瓯绣是浙南一带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可与湘绣、苏绣、粤绣和蜀绣相媲美,被称为中国“五大名绣”之一。瓯绣还有浙江“三雕一绣”之称,温州“四瓯”之誉,是瓯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唐宋时期,温州地区的刺绣只用来美化服饰。咸丰三年,  相似文献   

2.
苏州刺绣     
苏州刺绣简称苏绣,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与湘绣、蜀绣、粤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苏绣至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匕用于服饰到宋代,苏绣趋于成熟阶段,生产已具相当规模,机房林立,品种繁多,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及至明清,苏绣发展步人全盛时期,形成了独有的风格,以“精、细、雅、洁”著称。清代官中享用的刺绣品,几乎全出于苏州,苏州因此被誉为“绣市”。清末民初,苏绣艺术大师沈云芝创新了“仿真绣”,把刺绣技艺提高到了一个崭新水平。慈僖70寿辰时,沈云芝所绣的8幅祝寿作品深得慈禧青睐,放手书“寿…  相似文献   

3.
周丽 《老友》2015,(4):47
中国的传统刺绣工艺品当中,常常将产于湖南省的“湘绣”,四川省的“蜀绣”,广东省的“粤绣”和江苏省的“苏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一、湘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湘绣,向来以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品类繁多而闻名海内外。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湘绣制品,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一件丝织品,它所使用的针法与现代湘绣所差无几,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湘绣工艺就已经产生了。此后经过漫  相似文献   

4.
郝浪 《百姓生活》2014,(1):46-47
昔日绣娘,如今成了创业明星 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已有3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自古拥有苏绣之乡之称的江苏苏州镇湖,是苏绣的发源地。镇湖刺绣的兴起,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盛产蚕桑有关。镇湖地处太湖一隅,交通不便,农闲时,心灵手巧的镇湖女人纷纷拿起银针、丝线,刺花修被,贴补家用。镇湖刺绣来自民间,源于生活,历史上的镇湖刺绣,大都以日用绣品为主。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多。例如:刺绣、戏曲、古代建筑……中国有精美的刺绣,中国的刺绣分为湘绣和苏绣。先讲湘绣吧!湖南的湘绣很有名,在益阳湘绣店里有许多精美的作品。有的绣着可爱的小猫,有的绣着年轻的姑娘,还有的绣着撑开的大伞、一面面五颜六色的彩旗……江苏的苏绣也很有名哦!那店铺里也有让人入迷的苏绣。比如:一块块美丽的彩石、一片片翠绿的叶子……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历史悠久的古代建筑。其中的赵州桥很有名气。赵州桥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  相似文献   

6.
李灿  易红 《华人时刊》2005,(4):48-54
苏绣和湘绣,同为中国名绣,如今境遇却大不相同:苏 绣已成为代表苏州在国际舞台上展示生机勃勃形象 的"名片",而湘绣却被称为怎么也长不大的"小老 树"。如此强烈的反差昭示人们:创新,是把中国传统 民族工艺美术推向新高峰的根本之路。  相似文献   

7.
发绣是苏绣中别具一格的绣品,它以发代线,利用其本身黑、白、灰、黄、棕等自然的色体的色泽和细、柔、光、滑的特性,运用滚针、缠针、接针、切针等不同针法刺绣作品,图像生动、活泼、雅致,针迹细密,对比鲜明。东台发绣用材奇妙,工艺精湛,古朴典雅,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具有浓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宋代的刺绣     
刺绣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传统工艺,其技艺之高超.色泽之绚丽,作品之精妙,素负盛名。到了北宋,由于商品经济的巨大发展,刺绣开始成了手工业中一个重要的行业,首都开封出现了一批专门以刺绣为业的绣匠,称为“百姓绣户”。这些绣匠散居市内,出卖自己的手工劳动和产品为生,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刺绣品。在以刺绣为业的人中,尼庵的师姑(尼姑)是重要的一支刺绣力量。据《东京梦华录》记载,相国寺东门街巷中的绣巷,“皆师姑绣作居住”。相国寺两廊,商品繁多,而“诸寺师姑卖绣作”,则是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全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为什么能流传千余年,经久不衰,而且愈来愈显出其光华,这是因为它有形成和发展的优越条件。除了苏绣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还与产地苏州有着不可分离的因缘。从苏州对苏绣的影响,可以探索工艺品与产地的辩证关系,研究总结出  相似文献   

10.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里,出自宋徽宗笔下的国宝级千古名画《腊梅山禽图》被静静地珍藏。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要想看到这幅价值连城的作品要远要重洋,跋山涉水。而苏州刺绣研究所的艺术家"以针作画",巧夺天工般的制作了《腊梅山禽》的苏绣作品,其细密的运针、层层的加色,将宋徽宗笔下笔调老道、结构严谨的鸟儿绣制出毛羽柔顺而丰满、树干浑厚而极富质感的感觉。在"天工雅清—苏州刺绣研究所刺绣作品晋京展"上,由苏州刺绣研究所携带的这幅苏绣作品来到北京爱慕美术馆,将宋徽宗的千古名画"以假乱真"地展现在大众面前。  相似文献   

11.
被称为"中国刺绣活化石"的水族马尾绣,具有古色古香而又华美精致、经久耐用且具有较强的浮雕感的视觉特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马尾绣只凭心灵手巧的水族妇女通过原始而古老传统的方式代代相传与发展着。现今,电脑绘图、刺绣等高科技在刺绣中的应用,新材料的出现,使马尾绣刺绣技艺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不断推陈出新,时代特色刺绣品的出现同时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马尾绣作为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其艺术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但必须要解决新技术、新材料使马尾绣的民间艺人减弱原始创作的天然进取性、马尾绣艺术品易失去纯朴、雅致的特点等问题,使马尾绣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能够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2.
郑永 《北京纪事》2015,(1):25-26
“我这绣龙袍的手艺,是和我公爹学的,我年岁大了,想把它传授给每一位愿意学习刺绣的人。”60岁的刘秀花大妈在她的绣花坊里和大家说。
  30多年前,房山区琉璃河镇刘李店村的刘秀花和公爹学会了刺绣宫廷大龙袍的手艺。公爹宁国玺13岁学习刺绣,心灵手巧,悟性又好,有一手刺绣宫廷龙袍的绝活儿,行内给予他一个“蝴蝶宁”的美誉。他曾在1949年参加了刺绣人民代表佩戴的国徽的工作,并亲手绣过国旗,宁国玺的手艺来源于他的师傅:一名宫廷刺绣工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明清以后,各地生产的刺绣品,逐渐形成不同的风格,以其独特的面貌著称于世。此时刺绣工艺已发展成熟形成了苏、湘、粤、蜀四大著名地方绣种派别,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巴渝民间刺绣是优美纯朴的乡土刺绣艺术的代表,巴渝民间刺绣艺术民俗特征突出的表现在:一、刺绣存在表现的方式上——是伴随着生活实用而存在的,刺绣制作主要是在服装、被面、床单、帐幔、枕套、鞋帽、背娃带、背包等之上;二、刺绣图形纹样造型上——有明显的环境地域性、寓意体现出纯净的乡土平民性、象征中的世俗生活理想性、造型风格的自然真实性、布局结构的雅俗共谐性。  相似文献   

14.
正在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我惊喜地发现了土族特有的手工刺绣技艺——盘绣。土族被称为"彩虹民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土族儿女,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心灵手巧。看来来往往的土族妇女,人人从头到脚,用刺绣装扮,身着五彩缤纷的"彩虹衣衫",婀娜多姿,风情万种。我乘机寻访编织"彩虹"的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族盘绣传承人李发秀。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她被尊称为“人间国宝”,人们以拥有绣着她名字印章的和服腰带为荣。在苏州,她创建的“蒋氏刺绣”32年经久不衰,致富了一方乡邻。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刺绣对韩国传统刺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刺绣大约在公元前就传入韩国 ,三国时代 ,绣佛、绣帐、绣幡、绣袈裟等 ,形成了我国的佛教文化。从高丽时代到朝鲜时代 ,各种服饰和生活用品都用上了比较多刺绣装饰 ,因此促进了韩国刺绣的发展。通过以上中国和韩国的刺绣的作品、刺绣技法、刺绣式样等方面的简单比较 ,可以看出两国文化有许多共同性 ,表明两国人民自古就有相互交流的学习实践 ,这是我们在现在和未来交流学习的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她,作为新中国首位出国表演刺绣的艺人,致力于苏绣艺术在国际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她,参与、指导了众多珍贵文物的复制,抢救了久已失传的工艺;她,曾担任苏州刺绣研究所所长、创办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她,就是在苏绣史上值得浓墨重彩的顾文霞,为苏绣艺术这颗东方艺术明珠增光添彩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衣着朴素的徐业炯、顾文霞夫妇,在简朴、整洁的家中,向我们缓缓述说尘封的往事。不平凡的人生故事,跃动着顾文霞对苏绣艺术执着追求、弘扬光大的拳拳之心。  相似文献   

18.
苏绣与我     
为什么用了苏绣与我,原因很简单,在我的心里,她像是与我密不可分的朋友,清雅、简约、精细、缜密是她的特点。当我踏进锦绣缘的大门,就注定了我与苏绣的不解之缘,想起第一次与她的邂逅,我就深深的被她吸引。因为在上女子学校时曾像模像样的绣过像手绢、帕子之类的东西,也便以为自己就可以随心所欲的驾驭她了,直到那幅《待嫁新娘》拿到手里时,才发现自己的无知是那么的可爱,于是便开始了我与苏绣的亲密接触。苏绣源于苏州,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当你以为手里带着美丽图案的绸锻已是成品时,那就完全的错误了,那只是一幅有着极好色彩搭配的底图,像《醉八仙》,《清明上河图》《金陵十二钗》都是这样一种感觉。拿着一枚比平常的针要短一半的绣花针穿过破成十六丝或八丝的各色丝线,左手在上,右手在下,运用直针、斜针、长短针去完成底图中新娘的每一根头发丝,每一片小树叶,才感觉到要达到一个图案的完美,需要时间,经验还有更多……好长时间没有胆量再踏入锦绣缘的大门,也许只有当我心态平和的如没有一丝荡漾的清湖,我才能去将完整的自己投入到她的怀抱里,那种心性的完全统一让我曾有过不寒而栗的感觉,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害怕自己无法进入她的世界,但一想起那幅还没有完成的《待嫁新娘》我又再督促自己,不要有惰性,任何的事情都自有它的规律。我曾想:旧  相似文献   

19.
刺绣是中国闻名世界的手工艺之一,除了传统的四大名绣,还有许多颇具特色的地方刺绣工艺也为人们所熟悉。2008年,新疆哈密维吾尔族刺绣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事刺绣的艺人主要是农村妇女。本文从哈密刺绣手艺人的视角出发,考察技艺、记忆与刺绣者的自我塑造之间的互动关系。刺绣艺人不仅在全球与地方、历史与现状的社会语境下塑造自我,同时也通过刺绣工艺过程进行自我塑形。  相似文献   

20.
汉绣     
汉绣是流行于湖北武汉、荆州、荆门、仙桃、潜江一带的传统刺绣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汉绣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楚国丝织业发达.江陵二号墓出土了诸多战国绣品,与近代汉绣针法极为相似,这说明汉绣与荆楚文化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