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心理学对汉字加工的研究揭示了人在大脑中储存汉字,以及认识汉字、加工汉字的奥秘.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几种表意文字之一,对外国人来说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本文使用汉字加工理论的成果,研究汉语教学,以期促进外国学生对汉字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汉字性质问题是20世纪汉字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对汉字性质研究中的一些主要不同观点进行了介绍,对汉字性质问题成为关注热点及形成分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汉字性质研究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汉字起源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来,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发现,学术界掀起了探索汉字起源问题的热潮,在汉字起源研究领域,争论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即汉字起源时间以及汉字起源的渊源物问题,汉字起源时间有八千年说、六七千年说、四千年说等三种观点;在汉字起源的渊源物上有一元论、两元论和三元论等观点。另外,目前,在汉字起源问题的研究方法方面出现了新的倾向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汉字的研究虽然起步很早,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尚有不足之处,加之时代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研究领域.当前和今后的汉字研究应该关注哪些方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今后的汉字研究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深入和突破:一、汉字发展史的研究.二、汉字学理论的建设.三、汉字的信息化处理.  相似文献   

5.
经过近百年的努力探索,现代汉字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汉字研究在字频统计和分析、汉字规范化研究以及汉字代码、汉字输入法等方面更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特别是学科建设方面,还有不够完善之处,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汉字性质与汉字类型研究的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国内学者一直混淆了"汉字性质"与"汉字类型";两个概念,导致二者名异实同,都指汉字类型,这就造成汉字性质研究的滞后以及汉字所属类型的不确定性.汉字性质和特点,是现代汉字研究的理论基础.要确定汉字性质,就必须把汉字放到世界文字中进行对比研究,可见汉字的特性在于:汉字是理据性和审美性完美结合的形体结构;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独立音节;汉字是方块字.  相似文献   

7.
艾伟是近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对汉字、阅读、写作等学习心理均进行了实验研究。《阅读心理——汉字问题》是他从心理学角度谈论汉字学习的重要著作,研究这部著作,不仅有利于我们认识汉字学习的基本规律,而且能为我们进行语文汉字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三种期刊是涉及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三大权威性核心期刊.汉字是留学生尤其是拼音文字背景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汉字教学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全面回顾了近十年来(1999~2008年)三种期刊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进展,从"留学生对外汉字学习特点和习得规律"、"对外汉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汉字应用等级水平研究"、"对外汉字教学方法"、"国外对外汉字教学简介"等五个方面对我国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内容阐述,对三种期刊进行了载文数量的时间分布、载文作者的地域分布、论文作者单位、研究内容的统计分析,以期把握该领域研究成果与动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两组汉字的研究,发现汉字的结构中存在一个核心———字核,它具有简化汉字结构、沟通若干汉字的桥梁作用。据此,笔者提出在汉字的结构中普遍存在字核的假设,再依此假设对《辞海》的全部汉字(14872个)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其中的14582个汉字的结构中存在字核,占被研究汉字总数的98%以上。全部汉字中共有字核900余个,列于字核总表中。结果表明:字核在汉字结构中客观而普遍的存在,它具有简化汉字结构、沟通同一字核的若干汉字联系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汉字曾是东亚地区的国际通用文字,先后有十几个民族借源汉字创造了本民族文字。汉字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地适应、调整,造成了各种变异现象。其中不但有官方的、宗教的,也有民间的;不但有借用,也有变体、改制;还有的由表意变成了表音。不仅有记录汉语的汉字,也有记录日本语、朝鲜语、越南语、苗语、壮语等非汉语的汉字或准汉字,形成了一文多语的汉字系文字大家族体系。汉字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功能变异、形符变异、体制变异,大致经历了这样几种形态:汉字汉文(照搬)———汉字某(民族)文(假借)———某族汉字(转注仿制)———改创民族文字(变异)———新“书同文”和大字符集建设。考察研究汉字在外部传播的规律,有助于研究汉字本体的标记功能和结构体制,以及汉字的历史作用和传播文明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1.
罗振玉的《增订殷虚书契考释》是甲骨文研究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该书立有560个字头,利用金文的字头有187个,一共引述金文293条次,其中仅言古金文或器物未摹字形者就有69条次,涉及到760个甲骨文形体的考释。罗振玉利用金文考释甲骨文的方法主要有:以金文偏旁或单字证甲骨文、利用金文通律证甲骨文、金文篆文比较以证甲骨文等。罗振玉在考释的同时,还通过甲金文的相互比照,探讨了文字发展演变中的分化、简化、繁化、讹变等现象,追溯了文字的初形初义,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12.
安子介先生的汉字研究成果在当代较为突出.他据形解义,对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很多汉字进行了饶有趣味的说解,其影响颇大.特别是安先生把90%的汉字纳入会意系统,对汉字的构造原理作了深入分析,很有新义.但安先生在一些汉字的释义上,在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上存在一些问题,他不讲或基本上否定<说文>"六书",对"从某某声"从某从某某亦声"从某从某"缺乏具体分析,不利于真正解开汉字之谜.评析安子介先生汉字分析的得与失,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汉字的构型分析与对外汉字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一个复杂的立体结构,和世界上许多线性排列的文字有习得模式上的差异,留学生在短时间内在头脑中构建此结构难度极大,本文先对汉字结构进行分析,以末级部件为基础生成合体汉字的方式类推教学。针对"独体字+符号"和"符号+符号"的汉字构架提出了广泛系联和音节转化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学习汉字。  相似文献   

14.
汉字研究的材料可分为语篇文字和字书文字两种,对楷字字书所收汉字本身的进一步研究是楷字后期整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我国集成性的字书都是先转录前代字书中的已收字,再增补一些漏收或未收字,然后按既定原则整理加工后形成的.字书新收字整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从字理和文献两个角度对新收字的形音义及其所关涉到的主要字际关系进行考辨,在此基础上再对新收字进行分类研究.字书新收字的整理研究,可以确定单个汉字产生、变异与消亡的具体情况,这对于科学“字史”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进一步归纳和总结汉字造字理论;可以纠正大型字辞书的失误,沟通汉字字际关系,提供文献用例和收录依据.  相似文献   

15.
茅盾为中国新文学开创了充分反映"时代性"和"社会化"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文学创作精选时代性的主题,在最具时代感的都市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丰厚的历史內涵。茅盾小说"时代性"的根源主要是时代的需求;对生存环境的认同;自身的文化积淀;受外国文学的影响;其政治生涯和政治家气质所向。  相似文献   

16.
呼唤了百余年的汉字改革近年来渐趋冷落,其实人们对现有汉字仍有强烈的改革愿望。过去的文改路线是先准备条件,最终用拉丁化拼音文字取代汉字。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走不通的。汉字改革应运用形声造字原理,使所有汉字改造成为保持传统汉字风格,规则性很强,便于记忆的音节方块字。新汉字由意旁、基本音符和调符三部件组构而成,意旁标示义类科学、合理,基本音符和调符标音准确、确定,没有变化复杂的多音多义字。新汉字推行后,估计小孩入学不到三年就可全部学会掌握,成人掌握更快,它将给中国文化教育事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在四十年代的创作呈现出新的探索姿态,他试图超越以往乡村与都市的固有价值体系,而寻求一种建立在两者结合基础上的人性形式,它包括主体性人格的构建、在文学的功利与无功利之间寻找平衡并建立起新的生命信仰等几方面内容。这一价值追求是在传统的转型与现代的反思之间展开,它既蕴涵着古老民族传统的优秀内核,同时也体现出现代性品格。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大家都普遍认为汉字属表意体系的方块文字,汉字不是音素文字,但汉字表音的方式仍是十分明显的。它用特殊的形式来表现读音,这就是汉字里占80%以上的形声字。汉字这种形声化的取向从甲骨文开始就表现得极为清晰,经金文、篆文、隶书到今天的简化汉字,汉字表音的取向已经发展成为汉字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基于汉字结构关系的手写汉字识到粗分类的新方法。该方法以抽取手写汉字基本笔划为基础,利用汉字的结构特征进行粗分类。它不仅算法简单、分类速度快、分类能力强、分类稳定、可靠,而且在分类的同时又能把组成汉字的部件及其笔划随之而分离出来,为用句法结构方法识别手写汉字奠定了基础。这种方法成功地用于在PC/AT机上实现的成页手写体(楷书)汉字识别系统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文章用语义信息论的观点,考察了汉字的笔画形态、笔顺规则、偏旁意义、组合方式、偏旁部首组合理据、视觉形象等信息特点,并从汉字的笔画、书写规则、构造方式、偏旁与独体字构造的理据以及六书等方面,讨论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汉字教学方法问题,提出了汉字教学中引入信息论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