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夹缝求生”中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发展方向,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十五计划纲要”为他们指明了发展方向,也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入世与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2.
梅伟霞 《探求》2003,(6):45-48,58
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会面临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风险,而我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化的同时还须完成市场化,由于其对外投资的宏微观基础及竞争优势尚未完全具备,风险较大。因此,要降低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需要政府和企业良性互动、共同面对。  相似文献   

3.
蔡德仿 《创新》2012,6(2):66-69,127,128
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背景下,我国不少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然而劳资矛盾正在成为影响企业东盟投资和经营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对南宁市的研究证实"走东盟"企业必须增强法律和风险意识,重视企业劳资关系管理,与当地工会和睦相处,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努力构建和谐的企业劳资关系,为企业顺利"走东盟"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营企业在成长实践中涌现出了许多成功模式。但是,笔者认为,模式的本质是创新,民营企业成长的现有成功模式不能复制。当前,为适应民营企业进一步成长的需要,应构筑如下相关模式:构筑以产业集群为主导的战略模式;构筑以"企业信用融资联盟"为主导的融资模式;构筑以现代企业为主导,但不抛弃家族企业的产权模式;构筑以公司治理为主导,但不抛弃家族治理的管理模式;构筑以自主创新为主导,但不抛弃模仿和合作的技术创新模式;构筑以诚信建设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5.
仵颖涛  张倩 《创新》2008,2(1):70-75
加入WTO后,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已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如何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已成为中国企业的战略选择。以日企在我国的发展起伏历程为例,分析日企在中国衰败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得出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启示:注重长远效益和综合效益,实行全局战略;入乡随俗,重视本土化;着力塑造及维护品牌形象;重视文化融合;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回报当地社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跨国经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政府也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理性人"。以此假设为前提,本文先对产业集群本质属性进行了简要的文献述评,然后从"理性人"追求自身利益(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分析了企业走集群化道路和政府推动产业集群形成的动机,并分起步、积累、形成三个阶段详细阐述了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成长期的民营企业持续成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营企业正处于企业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带有独特创业特点的民营企业,因其自控能力和活力的迅速下降,导致成长期受阻——迷失了目标和方向,出现一系列的非理性行为,速生速亡。规模经济理论和不完全市场竞争的现实,为民营企业持续成长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机遇。民营企业应从强化创新意识、培育核心竞争力、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实施“蓝海战略”四个方面入手,提高企业的持续成长能力。  相似文献   

8.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国有企业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家科斯开创性地提出了交易费用思想,提出了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分析了企业经营与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竞争与垄断问题,使现代企业理论得到了全面且深入的研究。从制度对交易费用影响的分析范式来看,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必要的,政府应该作为强制性制度变迁与激励政策的设计者与监督者,国有企业作为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执行者和引领者。同时,政府需要建立透明化竞争平台,引入民营企业为强制性制度变迁提供服务,从而实现国有企业效率的卡尔多—希克斯改进。  相似文献   

9.
构建政府主导型海外投资模式的策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竹 《学术交流》2005,(12):115-118
构建我国海外投资模式是适应国内和世界经济形式变化的需要。我国现已具备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具有了发展海外直接投资的可行性。依据“公共经济理论”和“公共政策理论”构建政府主导型海外投资模式已成为促进我国海外投资的必然选择。具体策略是:确立政府扶持性政策取向,为企业开拓“走出去”的广阔空间;确立政府服务性政策体系,挖掘企业海外投资的比较优势;综合运用政策工具,引导海外投资企业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10.
赵新建 《探求》2003,(3):46-50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为了鼓励我国各种不同所有制企业大胆走出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就必须加快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确立客户资产、服务理念,创新意识,企业才可能在走出去后,在国际市场上得心应手地面对竞争,才能更好地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1.
基于企业层面数据对中国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进行实证分析.使用中国采矿业上市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在计量模型中纳入微观企业特征、东道国特征、中国与东道国的联系三类影响因素,计量结果表明,中国采矿业上市公司在投资决策中更关注的因素是未来从东道国获取矿产资源的潜力,证实了中国采矿业上市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标是从东道国获取资源.与此同时,中国采矿业上市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决策时还受到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采矿业企业未来需要进一步提高投资技巧,保证投资手段的多元化、合理化,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经营管理能力,加强投资风险意识,规避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率,同时努力改善采矿业企业的对外投资环境,提高未来采矿业企业与东道国投资合作的成功率.国家应加强对外经贸合作,充分挖掘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潜力,并在政策激励和制度安排上提供必要支持,促进和优化中国采矿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柏春 《学术交流》2003,4(7):91-95
随着我国加入WTO ,中国企业跨出国门从事海外投资的将越来越多。但海外投资可能会遇到的风险将远远大于国内投资的风险 ,特别是政治风险的危害更大。为了保护我国海外投资者在东道国的利益 ,减少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 ,鼓励我国企业扩大海外投资 ,建立健全我国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势在必行。并且探讨了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含义 ,特征及性质的基础上 ,提出了建立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设想及立法建议 ,并详细阐明了其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13.
胡海情 《创新》2012,6(1):67-71,127
中国自提出"走出去"战略11年来,对外直接投资呈现较快增长。在世界经济总体放缓、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日益严重的国际背景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是决定国际化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对外直接投资在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合作中还具有巨大潜力。驱动中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因素主要有市场因素、生产成本因素、经营发展因素、政策因素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将增加值率和生产率作为跨国可比的国际分工地位度量指标,引入产品内分工分析框架中,刻画发展中国家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受国内技术创新、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以及FDI溢出效应等因素的影响机理,并以中国高技术产业和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内的技术创新以及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等要素的协同性提升,是提高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性内部动力,而FDI溢出效应的作用相对有限。因而中国产业升级的关键,是要挖掘和培育内部动力,而非依赖于FDI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中国引进外资不同时期的状况和特点作了分析 ,特别指出了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了引进外资的结构 ,外商直接投资占外资的大部分 ,这对稳定我国金融秩序起到了重大的作  相似文献   

16.
何轩  马骏 《社会》2016,36(5):175-196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呈现政党国家与社会渐次分离的状况,集中体现在执政党权力范围的收缩和以私营企业为代表的社会新兴力量的成长与集聚。首先,本文通过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发现,执政党与私营企业之间并非单向的吸纳与嵌入,更多表现为一种相互融入的共生关系。其次,基于对第九次全国私营企业家调查数据的分析进一步发现,在所辖企业中设立了党组织且自身具有党员身份的私营企业主对于执政党相关政策的认可度更高,同时也更加偏好生产性活动和长期导向活动的投入。结论表明,中国共产党通过自下而上的政治吸纳型和自上而下的组织嵌入型统合这两种分散政治压力的有效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私营企业的分类控制,在巩固执政合法性的同时,成功引导私营企业承担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苏霞 《唐都学刊》2004,20(3):59-61
确立非国有投资的主体地位是西部大开发的客观要求,也是决定西部大开发成败的关键。目前,西部非国有投资不足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市场准入难;非国民待遇和自身问题。迫切要求培育非国有投资主体的措施包括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采用BOT融资方式等。  相似文献   

18.
方刚 《阅江学刊》2013,(5):58-65
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表现出了双重国际化模式,即传统的生产国际化和新兴的资本国际化。前者包括自有产品与技术的直接出口企业、对外合资或独资的企业和开展跨国并购的企业;后者包括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境内上市外资股的公司和其他具有外资股的中国境内企业。中国企业应结合业务特征和产品市场结构,寻求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国际化模式。一方面,积极扩大产品的海外市场,特别是开辟具有增长潜力的新兴经济体市场,追寻全球生产链中的最佳位置;另一方面,引进战略机构投资者或寻求境外上市,加快企业内部重组与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9.
金融是市场经济的中枢神经,是资本运营的核心.中国的金融体制源于计划模式,资源配置主要靠财政,不是银行.在体制转轨中,面临着艰巨的改革任务.在金融实务领域,存在着五大观念误区银行只能国家专办;国有银行只能给国有企业贷款;贷款必须提供实物硬件抵押;不是积极"寻贷",而是消极"惜贷";只是单纯放贷,不是兼顾投资.面向WTO,中国金融的发展走向是重新构筑金融体系;鼓励发展民营银行;实行国有银行的股份化改造,促进金融市场的深化;扩大金融市场的开放,尽快和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20.
家族企业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书强  李慧 《唐都学刊》2003,19(2):158-160
家族企业在中国大陆和海外华人企业中广泛存在着 ,中国传统社会的家族制度和家文化传统以及长期以来中国私营经济的少数派地位对我国家族企业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家族企业的产生有它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 ,家族企业这种古老而常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将有助于促进家族企业和中国私营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