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散手是一项激烈的接触性对抗运动 ,比赛时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对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发挥起着决定性作用。下面就运动员赛时心理状态及最佳状态的调节作简要分析 ,供散手教练员和运动员教学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散手运动员普遍存在的心理缺陷,提出解决方法,从而达到进一步全面提高散手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散手的战术及运用是散手比赛中取胜的技术保障 ,掌握并灵活运用好散手战术才能充分发挥出散手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和实战经验对部分散手战术及运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供同仁及散手运动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散手比赛中决胜条件的分析,强调了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在比赛中的重要性,阐述了散手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代散手运动的技术特点,应用运动训练周期性原则理论,指导散手运动员进行科学的训练,培养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6.
依据篮球运动员所需耐力的特点,综合论述了培养耐力素质的原则、方法、心理控制措施及其注意事项,旨在为提高该项目运动员运动水平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专项速度耐力水平高低与测试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用数学模型方法来简化这些问题,以达到更有效、更科学地控制运动员专项速度耐力的训练.数学模型的建立反映了运动员对专项速度耐力各影响因素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现代散手运动员的心理品质的形成过程和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份,整个运动训练都含有心理结构,只有了解运动过程的心理特点,才能有效地指导运动员进行训练和比赛,现代散手技术向着简单化、快速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相应的散手运动中心理品质的形成和教练员如何进行正确的心理诱导是处在了很重要的位置,现代散手运动是在擂台上进行的,运动员双方不仅仅比技术、战术还要比心理、比意识,现代散手运动中的心理特征,比如说:情绪、意志、感知觉、战术思维的培养过程也是现代散手运动训练中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9.
对散手运动员疲劳产生机制及其恢复手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散手比赛中运动员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日益提高,其运动特点决定了要对运动员进行高强度、高密度的训练。这就难免在运动和训练过程中出现疲劳,必将对系统训练和运动寿命等造成影响,怎样恢复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针对散手运动员疲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疲劳恢复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防守反击是武术散手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术散手技术发展的高级阶段.本文对"截击术"的内涵、技术特征、技术要素及训练方法进行研究,以深入了解截击术的技术结构、特征、要素,从而更精确地掌握截击术的技能和应用时机,提高实效性,为武术散手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对散手运动员和正在学习散手的学员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肥、瘦作为感官词语在取譬连类思维机制的作用下进入古代文艺批评成为对待概念,于诗、文、书、画诸论域呈现出崇肥、崇瘦、肥瘦相和、超越肥瘦等多种理论形态;肥、瘦两端发展并不平衡,宋代以后,由于儒、道思想的共同作用及对待概念的升降机制,瘦美更受关注;肥、瘦概念的生成与演变突出代表了古人感知和言说文艺的方法与特色。  相似文献   

12.
沈括《守令图》与荣县《守令图》关系探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宋大科学家沈括曾经编绘了一套高水平的全国地图《 守令图》,宋末即已失传,而1964年四川荣县发现的北宋宣和《守令图》碑刻,其底图来源 迄今不详。本文探讨了两者的关系,认为沈括《守令图》的传绘本就是宣和《守令图》的最 早底图,只要将宣和《守令图》作一定处理,一幅失传800年的精品地图可望重现人间!  相似文献   

13.
自寿词是南宋出现的新词体,其创制主要缘于词人自我抒写的需求。早期自寿词表达对人生的反思与对功名的超脱,中后期则展现了宋室衰亡背景下词人对世事人生的悲观绝望心理。  相似文献   

14.
范望由《太玄》提炼出了“家性”与“行数”两个词,其中“家性”主要指《太玄》首名的意涵,也包括玄首的阴阳刚柔之性及其五行属性,而“行数”则指《太玄》首赞之数与五行属性及其相互关系。家性与行数作为解赞体例,使范注自具特色,可目为范望之太玄学。  相似文献   

15.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此为西晋“文章中兴”时期的一个重要作家群体。张载、张协、张亢 ,此即“三张”。然其父之名 ,史传有“张牧”、“张收”之异说。其实 ,不少文献可以显示 ,“三张”之父乃张牧。确证此说 ,有助于了解张载之生平仕历 ,有助于读解张载、张协之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西方传教士傅兰雅与中国科学家徐寿所编《格致汇编》的办刊始末、科技内容及科学价值作了初次分析论证 ,确认其为由传教士与中国科学家合办最早的中文科技期刊 ,并认为徐寿是中国近代真正的和第一个科技期刊编辑。  相似文献   

17.
唐朝末年以至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动乱时期。动乱最初发生在中原地区,后来波及到全国各地,江淮流域也未能幸免。其中,在后来的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的王绪、王潮“悉举光、寿兵五千人”入闽事件,便是最初发端于江淮流域的光州(治今河南潢川)、寿州(治今安徽寿县)一带的大规模的移民活动。由于该次移民以集体迁移的形式出现,迁移方向是相对安宁的东南沿海一带,迁移后果是以这些移民为主体建立了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其移民领袖之一王审知成了开国之君;因此,这次移民无疑也是当时历史上最为重要的移民运动之一,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考析四川广安出土的"陈寿故里碑"所引发的<三国志>作者陈寿和宋状元何涣的籍贯问题,认为清代刻立的"陈寿故里碑"没有多大的学术价值,不足以动摇陈寿为南充人和何涣为都江堰人的传统说法.  相似文献   

19.
"北地三才"之一的温子升是北朝最杰出的文学家,但后世文人对他的评价却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如魏收贬责温子升是内心阴险之人,而明代的张溥却对温子升极力褒扬。温子升的生平作为、作品中的思想倾向两方面进行考察,我们认为魏收贬低温子升的评价与史实不符,其观点不能成立。魏收贬责温子升的原因与其撰写《魏书》时多用曲笔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东晋时期由于多年战乱,巴西郡人口大量流失,时值李寿纵僚入蜀,东晋政权遂于永和三年(347)侨置巴西郡于涪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