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可乐餐厅     
吓跑啦爸爸考儿子:“树上有两只鸟,用猎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儿子说:“一只。”“笨蛋!那只鸟还不吓跑了。再考你个简单的,如果还答不上来,小心你的屁股!”说完,爸爸又出一题:“屋里只有你一个人,我进来后共有几人?”“爸爸一个人!”儿子回答。“啊,怎么是一个人呢?”“把我吓跑了嘛!”儿子说。文盲老师对毛毛说:“你举一个文盲的实际例子。”毛毛说:“苍蝇如果不是文盲的话,就不会明明看到胶纸上写着‘灭蝇’两个字,还硬生生往上面落了。”拥挤老师给学生们讲述月亮:“月亮很大,上面能容得下千百万人。”万尼突然叫起来:“那当月亮变成月…  相似文献   

2.
笑语连珠     
《新少年》2003,(5)
(一)罗德先生拿着儿子不及格的成绩单,来找老师。老师平静地说:“你儿子的答卷与他的同桌极其相似。”罗德先生说:“难道不可能是那个同桌抄我儿子的试卷吗?”老师说:“不能的。他同桌在不会答的题目下写着‘我不知道’,而你儿子写着‘我也不知道’。”  相似文献   

3.
14=陡发?     
打“的”,我坐司机边上,遇上红灯,前面一辆小轿车的尾巴近在眼前,我见那车的车牌尾数是68,笑说:“他这车牌挺值钱吧?”司机道:“您还不知道吗?如今已经不时兴花钱买数字啦!”我说:“是吗?不再认为168是‘一路发’了吗?遇上14什么,也不避讳了吗?”他说:“您怎么消息一点儿不灵啊!早被人破解啦!”我不明白,忙请教:“怎么个破解?”他笑说:“14,人家用音阶来唱,那不正好是‘陡’吗?‘一路发’虽然吉利,比起‘陡发’来,那不还是辛苦吗?所以,现在有的人喜欢14,比喜欢68还厉害哩!更有绝的啦,有的人把6唱成‘拉’,把8唱成‘高八度’的‘倒’,‘拉倒’,就是谈不成生意,什么也捞不着,有什么好的?当然啦,这么破  相似文献   

4.
现在再也没有人会提问“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甚至也没有人愿意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部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热爱。 一人有一种方式 一个世说新语是,老爸说儿子“身上有10块钱出门便敢‘打的’,好象自己有十万八万”,儿子则回答道:“有十万八万干嘛还要‘打的’?有5万够交首期我就买小汽车了,有了小汽车就能挣更多的钱。”这是一个典型的由出生年代不同派生出的生活方式异差。就像80年代的问候语是“你怎么还在国内混”,90年代的问候语是“你怎么还在国外混”,2000年的问候语则变成了“你怎么不在网上  相似文献   

5.
成功素质     
有一个记者在家写稿时,他的儿子吵着要他陪。记者非常烦,就将一本杂志的封底撕碎,对他儿子说:“你先将这上面的世界地图拼完整,爸爸就陪你玩。”过了不到5分钟,儿子又来拖他的手说:“爸爸我拼好了,陪我玩!”记者很生气:“小孩子要玩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说谎话就不好了。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把这幅世界地图拼好呢?”  相似文献   

6.
沙憎日记     
3月3日今天晚上,我们师徒四人谈古论今,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女人上。大师兄托着下巴,望着佛像若有所思地问师傅:“师傅,记得你曾说过:‘空即是色,色既是空’。那你给我起个法号叫‘悟空’,也就是‘悟色’的意思了?唉!我现在想‘空’一下!”师傅慢吞吞地说:“大家再忍耐一下吧,到了天竺……”八戒抢过来说:“到了天竺又能怎样?成了正果就有的忍了。”  相似文献   

7.
    
我对着镜子看自己,个儿高高的,乌黑的头发,淡淡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我今年8岁了,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我最大的特点是“:凡事爱问个为什么?”有时候老师讲课正带劲,我好想站起来提问题。记得有一次,爸爸教我认字的时候,爸爸说:凡是带‘木’字旁的都与树有关。”我认到叶”字的时候,就问爸爸“:叶子的‘叶’也与树有关,为什么是‘口’字旁不是‘木’字旁呢?”爸爸一下子愣住了,不知怎么回答我,想了半天才说“:爸爸说得不具体,学习知识不能生搬硬套,懂吗?”我眼珠一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重庆巫山县官渡小学二[1]班@苏玉鑫…  相似文献   

8.
第一天去上学的儿子放学回来。妈妈问:“孩子,今天老师都教你些什么?” 儿子说:“他什么也没有教给我,反倒问我‘一加二是几?’我就教他说:‘是三’。”  相似文献   

9.
娱乐广场     
幽默与笑话举一反三“爸爸,月饼的‘饼’字怎么写?”“就是糖酥饼的‘饼’字。”“糖酥饼的‘饼’字怎么写?”“就是煎饼的‘饼’字呗。”“煎饼的‘饼’字怎么写?”“你这个笨蛋,我举一反三地教你,都不会。”弄倒梯子在院子里玩耍的孩子跑进屋里对母亲说:“我闯祸了,我把梯子弄倒了。”母亲依然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机:“梯子没有砸坏花坛吗?”“嗯,花坛没事。”“那……有没有碰着院子里的鸡笼子?”“没有,鸡笼子也没事。”“那就不要紧,去叫你爸爸把梯子扶好就行了。”孩子垂头丧气地回答:“爸爸在梯子上呢。”省油丈夫驾着新买来的小汽车…  相似文献   

10.
魏城 《华人时刊》2006,(3):76-77
“英国怎么这么多‘屎壳郎’车呀?”这是首次出国的老同学老齐与我在伦敦久别重逢时说的第一句话。老齐说的“屎壳郎”车,指的是那种又小、又简陋的省油型车,相当于中国人说的“小排量车”,我也经常在伦敦街头看到一些人高马大的白人男子蜷缩在这种小车中,旁若无人地招摇过市。“‘屎壳郎’省油啊!”我应付了一句,试图换个话题:“除了‘屎壳郎’,你对伦敦的其它印象如何?”“其它的印象也是‘屎壳郎’满街跑。英国街上的车,远不如中国大城市的车气派。”老齐还是不依不饶。  相似文献   

11.
儿子缺钙     
《可乐》2006,(9)
好友小于学过医,爱开玩笑,也喜欢显摆医术。一天他到我家玩,指着我儿子说:"小家伙缺钙!我着急地问:"是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小于—本正经地说:"正常情况下孩子的头都是圆圆的。你看你儿子的头两边高,中间凹,活像  相似文献   

12.
这样上课好     
“老师,我那孩子拼音拼得不好,让他多拼一会儿就很不情愿,老是跟我较劲儿,您说该怎么办?”一位家长满脸愁云地问我。没等我回答,一位家长说:“我告诉你一个好办法,你不妨试一试。我的孩子回家给我读课文也是应付,我自己普通话说得不好,于是我对孩子说:‘爸爸小时候没学好  相似文献   

13.
<正>寻花问柳吃罢夜饭,我在上网,8岁的儿子在看电视。突然,儿子跑到我身边,挺随意地对我说:“爸爸,‘寻花问柳”是什么意思呀?”我一愣,不知道这小子怎么知道这个词,又不好问他,想了想说:“‘寻花问柳’意思就是说,春天来了,人们出去看看花儿和杨柳。”“那太好了,爸爸,现在正是春天,星期天您也带我去‘寻花问柳’好吗?”  相似文献   

14.
今天,妈妈从熟食店买回两个咸鸡腿。我抓起一个就咬,“嘎巴”一声,哇,好硬,差点把我的牙给咯破了!妈妈也试着咬了咬,奇怪地说:“怎么这么硬?”爸爸闻讯赶来,拿起鸡腿,照着阳光一瞧,“恍然大悟”地说:“怪不得咬不动呢,原来是前腿。”妈妈奇怪地说:“鸡腿还分前和后?难道鸡有四条腿?”一下子,逗得我们哈哈大笑。然后,我指着爸爸的鼻子说:“妈妈给我讲过‘画蛇添足’的故事,今天你又创造了一个‘给鸡添腿’的笑话。”“给鸡添腿”的笑话$江苏江都市真武中心小学二(1)班@魏鑫  相似文献   

15.
国庆节时,交警叔叔还在上班,冬冬非常佩服,就拿起笔,给叔叔们写慰(wèi)问信。他开头这样写道:“敬爱的警察叔叔,您们好!”坐在一旁的妈妈看了,皱起眉头问:“你为什么要用‘您们’呢?”冬冬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您’是对长辈、老师或自己崇敬的人的尊称,‘交警队’里有许多叔叔,当然应该用‘您们’喽!”妈妈听了笑道:“‘您’是尊称,你说得对,可是‘您’没有复数形式,后面怎能加上‘们’而变成‘您们’呢?”“那么,遇到多数的‘您’该怎么称呼呢?”冬冬发起愁来。妈妈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接着讲解道:“如果称呼两个以上的人,可以说‘您俩’…  相似文献   

16.
一个满月的晚上,日光灯正要结束一天的工作睡下,而抽屉里的手电则为刚换上新电池正欢呼不已,四处乱照,一束光照到了日光灯。日光灯是个暴脾气,它大发雷霆地说“:你这个小东西,干什么影响本小姐睡觉?没用的家伙!”手电说“:你这个母老虎,干什么这么凶。我告诉你,我的用处可大着呢!上一次,小主人在被子里看书,不就是用我?如果用你早就被他妈妈发现了!你这个动都不能动的蠢家伙!”日光灯说“:你,你,你,你不就是会动吗?但是你的光线那么暗淡,我可是被主人称为‘小太阳’,多亮啊!大家学习生活都喜欢用我。要是用上你,小主人很快就会近视!”手电说…  相似文献   

17.
马多多 《北京纪事》2017,(10):88-91
“‘同志’这个词怎么就成了特指同性恋了?”2014年7月的一天,76岁的张光荣对记者抱怨说,前些天看到了一则新闻,标题是《网恋“同志”开房,乘机盗窃被判刑》.看了文章才知道,文章里的同志指的是同性恋.“我希望报社能呼吁一下,别乱用‘同志’这个词!”张光荣又气愤又悲哀,“我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要拿‘同志’代称同性恋?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同志’就变成同性恋了?”在张光荣看来,“同志”是一个很亲切的称谓,“这样用真是让人气愤.”  相似文献   

18.
分享     
题目21:“安房先生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想象告诉给别人呢?”“我想,人不全都是这样吗?当看到美丽的东西的时候,不是会说‘看啊,看啊!’吗?要是天边出现了彩虹,就会禁不住叫道:‘彩虹出来了,快来看啊!’人们看到美好事物的时候,不仅仅想据为己有,还想让大家一起分享、一同快乐。所以,当我想到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就禁不住要说:‘你听,你听!’于是,就写下来发表了。”这是日本童话作家安房直子与她的读者的一段对话。在安房看来,分享是源于自己内心的需求,与人分享的过程是一个放大自己快乐的过程。身处现实生活中的你,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请以“分享”为话题,谈谈你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朱景敏 《今日南国》2007,(16):13-13
听到一对母子对话:"妈,对不起,我没考好,让你失望。""傻儿子,你尽了力啦,问心无愧。""我真的很难过。""一次失败,不等于一生失败,有什么好难过的?不就差那么3分吗?明年再考!或者……""或者我就去读高职。""那也很好呀,我支持,我会说服你爸的。""那我不就成了一棵草了吗?""不不不,你永远是我的宝贝。要说‘草’,也是‘冬虫夏草’。"母亲的深切理解和轻松调侃,让儿子不禁"咯咯"笑出声来。我敬佩这位母亲,和蔼可  相似文献   

20.
老爸自从退了休,就天天奔居委会跑,敲锣、打鼓、写标语,忙得不亦乐乎。老妈对老爸说:“老头子,以后我就甭给你做饭了,你就‘长’在居委会得了。”老爸笑:“那不叫‘长’,应该说是社区活动积极分子。”老妈把眼一瞪:“我说是‘长’就是‘长’,别跟我咬文嚼字儿的!”老爸挤挤眼:“你倒想咬想嚼呢,只怕崩了‘牙’……嘿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