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要充分认识实施“百村千幢”工程的重大意义。作为灿烂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古民居:古村落、古建筑是最具影响力的历史遗存之一,是最具展示力的文化载体之一,是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名片之一,是最具感召力的人文情结之一,  相似文献   

2.
徽州古村落、古民居是最具影响力的历史遗存之一,是灿烂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认真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加大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力度,使徽州古村落、古民居这一文化历史遗存得以有效传承、永续利用,根据《黄山市“百村干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3.
黄山市委、市政府从对历史负责、对发展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在反复筛选、科学论证、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决定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正如市委书记王福宏同志指出的,徽州古民居建筑是最具展示力的文化载体之一,是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名片之一,是最具生产力的经济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黄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福宏在参加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时说:为了更好地传承徽文化,黄山市启动“百村干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原状地保存在所属区域环境中,使物质文化遗产“凝固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不仅可以守住古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还可以传承徽州文化的“精、气、神”,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传后世,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黟县是徽商、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保存了明清时期几千幢古民居和数十个完整的古村落。历届县委、县政府在抓好古民居保护的前提下,把它作为发展乡村旅游最为宝贵、最具核心竞争力的资源,科学合理加以利用,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赢得了广泛赞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班特兰先生说:“我很少见到保存如此好的古村落,你们所制定的政策非常好,值得我们推广”。  相似文献   

6.
黄山市沿革于古徽州,是徽文化和徽商的集中发祥地,境内至今保留有大量徽派古建筑、古民居,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集中反映了古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这些古建筑和古民居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传统特色建筑的典型作品,集中体现了徽派建筑的风格和特色,是我国建筑史上有名的一大流派,具有很高的价值。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其创造性开发利用,促进黄山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更是我们的现实使命和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7.
被外界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中国最美的乡村”的江西省婺源县。是当今中国古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境内的古村落集古树、古民居、古桥、古亭“四古”资源于一身,成为该县独具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资源。其中,段莘乡的庆源村是婺源最典型的古村落之一。  相似文献   

8.
一 依托着雄奇秀美的黄山、山与云齐的自岳、如诗如画的新安江画廊这样的绝佳自然环境.数千年来栖息在这片热土上的先民们用劳动、用智慧、用心血、用生命建成了“桃花源里人家”美丽和融的“徽州”,铸就了“徽州文化”的历史辉煌。以传统徽派古建筑为突出特色的徽州古村落点缀在徽州水秀山青的大地,绘出了一幅幅清丽朴雅的“中国画”;  相似文献   

9.
徽派古建筑和岭南古建筑是建筑史上的两个奇葩,两者有着历史的渊源关系。岭南古建筑所代表的岭南文化是中原文化和百越文化的“夷夏”文化交融形成的混合体——既带有中原文化的特点,又带有百越文化的余韵混合文化的产物。而徽派古建筑代表的文化也是山越文化和中原文化所形成的徽文化的产物。两类建筑地域文化的历史渊源、时代特点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受中原文化影响极为相似。本文从地域、文化、风格三大方面对两类建筑进行比较分析,挖掘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用价值以促进现代建筑艺术风格、实用价值的多样性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徽州区是我市成立后作为“古徽州”域名的唯一传承地。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境内保存徽派古建筑300余处及众多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尤其是这里沿袭下来的徽派建筑风格,注重依山傍水,择形而建,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互为融合,不仅成为一道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更彰显着浓厚的徽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1.
《徽州社会科学》2007,(11):20-21
歙县是中国文化史上独树一帜的徽文化和程朱理学的发祥地,是黄山脚下展示徽文化特色的最集中地。近年来,歙县地税局致力于税收文化建设,并将徽州地域文化与税收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皖南古村落多是明清时期的遗存,是地域文化——徽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徽商鼎盛时期的社会侧面,但是在过去的岁月里,大部分已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坏,整体性保存完好的已为数不多。  相似文献   

13.
百年树人,教育为本。教育是弘扬徽文化、发展黄山旅游的根本,是提高人们整体素质、建设黄山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重要手段。因此,根据市情、徽文化的特点,对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普遍实施徽州文化知识教育尤为重要。之所以选择青少年学生为普教重点,是因为:徽文化内容广博、知识性强,具有很强的文化、社会、历史价值,适宜学校教学;  相似文献   

14.
3月11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福宏在歙县许村调研“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工程时指出,要加快古村落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充分挖掘古民居文化内涵,提升许村古村落形象,形成极具市场影响力的特色品牌,使古民居保护、开发、利用工程走上投入与回报相适应的良性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第九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期间,以“徽州文化大观园”为栽体,相对集中展示徽州民间工艺,并组织”徽州民间工艺大师“评选活动。全市各区、县及市直有关单位共推荐申报参评艺人42名,工艺项目涉及罗盘、歙砚、徽派砖雕、木雕、石雕、竹雕、徽派版画、徽墨、漆器、根雕根艺、瓷绘、毛笔等徽州民间传统制作工艺,相对集中展示了徽州民间工艺的精华,基本上反映了本市徽州民间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动态。  相似文献   

16.
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本。独树一帜的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了古徽州几干年文明史。它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于一体,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徽派建筑是古徽州社会历史的政治、经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生产方式及生活习惯等在物质形态和精神理念上的反映;是在特定的时空文化状态下造就出来的物质实体,  相似文献   

17.
徽州素有“东南邹鲁”之美称,流派纷呈、各领风骚的徽文化灿烂夺目。徽商、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刻书、徽派建筑、徽派雕刻、新安医学、徽剧、徽茶、徽漆等代表了各自领域的精粹;朱熹、戴震、程大位、朱升、王茂荫、陶行知、胡适等一个个光彩照人的名字成为徽州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充满特色的徽州村落文化、水口文化、宗族文化、契约文化、徽州方言、徽州棚民等文化形象既具有典型性,又有着悠长的历史意味和文化审美韵味。  相似文献   

18.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9,(8):47-47
绩溪伏岭徽剧班为更好地承传徽剧艺术,暑期举办了儿童“微剧”培训班。 国家税务总局委托安徽省地税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经过徽州本土徽州学专家论证,完成“中国徽州古建筑”系列印花税票设计,此套特色印花税票共有徽州“古村落、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水口、  相似文献   

19.
《徽州社会科学》2009,(9):35-38
古邑歙县,秦时建制,古称新安。隋唐以降,歙县一直是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素有“东南邹鲁”、“文化之邦”的美誉,是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集中展示地。历代以来,在2230周年漫长的历史中,这里文风昌盛、名人辈出,渐江、汪道昆、王茂荫、吴承仕、张曙、黄宾虹等一大批旷世名人,点亮了由徽戏、徽墨、徽菜、徽派盆景、徽派建筑、徽派雕刻及新安画派、新安医学、新安文学等艺术流派交织形成的历史文化星河。  相似文献   

20.
黟县,一本厚重的教科书,一段“徽文化”的发展史。公元前221年置县至今,历史在此流淌了2200多年,桃花园里人家有了浪花足迹的点缀,变得更为神奇和瑰丽。有关资料显示:该县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多达2000幢,其中世界文化遗产地2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全国历史文化名村4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被列为各级各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民居300余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