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曾国藩独特的教育思想的形成,主要渊源于传统文化与家训祖规;西方文化与湖湘文化;师友砥砺与丰富阅历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中涉及众多文学家族的现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教育盛况的一个反映,当时的家族教育具有家学兴盛、家训流行两大特点;世家大族巩固门第的需要、儒学的式微和官学的衰落以及选官制度等社会历史原因对家族教育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众多文学家族中,陈郡谢氏家族的家族教育和文学成就最为突出,其家族成员在诗歌创作上也表现出了某些共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儒家传统家训中蕴含不少生态伦理教化思想,如取用有度,珍惜资源;爱惜物命,乐善好生;随顺自然,不违自然之法等。在具体实践上采取了规范引导与严格践行相结合、填写"功过格"知非改过、注重家风的熏陶、通过家庭聚谈会以及福报、因果劝喻等不少卓有成效的途径和手段。儒家传统家训的生态伦理教化理论和实践为我国生态文明和道德文明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伦理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
洋务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派别.他们在洋务运动时期探索强国御辱之路: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创办企业、强国御辱;学习西方、发展科教.这些举措对于改造中国封建的传统教育,建立近代新的教育机构和工业体系,培养科技翻译人才,传播西方科技理论,发展我国的军民用企业,自强自立,抵御外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家训是儒学深入家庭的表现形式,它以儒学为理论基础,体现着儒学的价值观。传统家训强调儒学的重要性,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的做人标准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将儒家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关系的道德要求在家庭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推动了儒学在家庭中的普及和传播。传统家训对儒学思想进行阐释和发挥,使其含义进一步扩大加深,使之更趋近家庭教育需要,并根据社会实践需要作出调整,使儒学思想接近实践并具有实用性、操作性,拉近思想和实际的距离,推动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在儒学发展过程中,传统家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新时代,应当发挥优秀传统家训及儒学的当代价值,使其在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使传统文化经过批判继承在新时代焕发新光芒,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洋务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派别。19世纪60年代,他们在中国举办洋务教育;改革科举、兴办学堂;翻译西书,传播西学;派遗留学生,学习西方科技。这些举措对于改造中国封建的传统教育,建立近代新的教育机构,培养现代科技人员的外语人才,传播西方先进的科技理论,发展我国的军、民用企业,改变我国长期封闭自守,被动挨打的落后面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洋务派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自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西方现代文明的介入,中国传统文明的自然进程被打断了,如何对待传统成为了一个问题。改革开放一方面凸显了传统问题,一方面又为处理传统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现代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反思性文明,它必须在对传统的不断反思和批判中获得自我认同。一方面,在现代启蒙理性的反思与批判中,传统出现了断裂,并被贴上"落后"的标签。另一方面,现代文明试图借助理性反思能力将世界置于主体的控制之下,从而导致生存意义的失落。在当代中国语境中,传统面临着双重的挑战:第一重挑战是异质的西方强势文明对本土文明的冲击;第二重挑战是现代文明对传统文明的彻底否定。但传统是割不断也不能割断的,它构成了生存意义的根基之一。面对现代文明对生存意义的驱除,对传统的反思同时也必须转变成对现代文明自身的反思。这就意味着摒弃现代文明的抽象理性立场,在对传统进行深入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传统。  相似文献   

8.
洋务派对近代科学技术的认识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到他们在洋务运动中的行为实践和路径选择,并在科技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器物科技观、知识科技观和教育科技观,反过来在其科技观指导下进行了大量近代科技实践活动,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体西用"下的洋务派科技观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然而在客观上加强了西方科技文明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我国后来的维新变法思想的产生和维新运动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传统家训文化是重建当代家风家教的文化渊源;当代家风家教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载体.弘扬传统家训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文化涵养、价值引领、方法指引等方面的作用.弘扬传统家训文化在实践层面上可以从资源转化、重点群体、典型示范、媒体宣传等四个方面找准着力点,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家训沉淀了我国封建社会家庭教育的精华,既包含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又涵盖了寓意深刻的教化哲理,在维护封建社会统治的稳定和塑造优良的个体人格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提倡素质教育、传扬社会美德的当前社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研究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有鉴别地看待教育理念、有扬弃地继承教育内容,对于探索家训文化发展规律、推动家训文化创新性发展、促进家训文化的创造性转变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奉天诛妖"和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文化纲领,反映出农民阶级直观的反封建的平等平均的文化心理和洋务派知识分子开始重视西方民主制度和科学技术的"求强"意愿,是旧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萌芽.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关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概念,传统的观点是“龚、林、魏”说。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把洋务派涵纳其中,限定以抵御侵略和学习西方为两条标准。认为它的产生具有历史正当性,并提出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洋务运动时期的外语教育规划得失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运动的主旨是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疗病起弱”,“御敌自强”,巩固统治的目的。外语人才是引进和学习西方的关键。我国现代意义的外语教育也因此开始。文章从外语学校的建立与语种选择、课程设置等方面考察洋务运动时期的外语教育规划,讨论其得失并寻求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和西方造纸、印刷技术及设备的传入,西方传教士在华出版业兴起,传统出版业开始走向近代化、机械化、规模化。传统出版业与近代传教士在华出版业、官书局出版业、民营出版业互为促进,有力促进了中国传统出版业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摘53洋务运动是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发端。洋务运动之前,中国语文教育老化,书面表达、应试文体、口语表达、语言观念、汉字形式老化。洋务运动时期,国门被迫打开,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了语文现代化的艰苦探索,主要有:创办第一所专门外语学校同文馆,培养双语人才;创办第一家翻译机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介绍引进西方科学知识;派遣第一批幼童留洋,为国家储备人才;精深研究汉语,开创对外汉语教学先河;主办第一家中文报刊,传播西学思想。[关键词]洋务运动;语文现代化;发端[中图分类号]H10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101(2013)01—0015—04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开始大量进入中国。“西学东渐”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清王朝内部一部分开明派即“洋务派”在与西方列强的较量中已认识到了自己的劣势,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来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的理论和实践遭到同一阵营的传统习惯势力“顽固派”的反对。两派围绕着要不要向西方学习并具体地就京师同文馆天文算学的增设、派遣留学生和修铁路等问题展开“论争”。洋务运动时期的三次论争反映的是清王朝统治集团内部对待西方事物的态度及不同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多样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貌及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洋务派与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派的最大贡献在于使中国第一次较全面、系统地正面接触到西方近代科学技术 ,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洋务派是中国近代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启蒙力量 ,其主要贡献体现在 :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及民用工业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设备 ,创办近代学堂并派遣留学生 ,学习和传播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知识  相似文献   

18.
洋务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有两个特点一是在政府推动下,建立比较完善的军事工业体系;二是依靠"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加工出口)相结合的办法发展民用工业,作为军事工业的有效补充.洋务运动从军事开始,这是某种规律性的表现,符合发展中国家回应西方侵略的逻辑过程,然而由于其不合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原理,不合发展替代进口型产品需要技术引进,需要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产品换取外汇的原则,因此虽努力奋斗几十年,终无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70年代是托尔斯泰思想陷入苦闷的时期,他从国家、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而他首先关注的却是个体的生存状态问题。个体的存在包含三个基本的层面:有限性、伦理、宗教。托尔斯泰正是以这三个维度为出发点展开了对个体生存状态的思索。《安娜·卡列尼娜》正是托尔斯泰这一时期思想探索的结果。小说通过列文与安娜的个人追求,特别是安娜的悲剧,否定了西方的理性主义,从而走上了宗教信仰的神秘和虚无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