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立春 《学术交流》2008,11(4):150-152
凌叔华崛起并成名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与当时的冰心、庐隐等齐名.她以准确描写社会转型期中国女性的生存处境和心路历程而赢得美誉.30年代她又作<女人>和<小哥儿俩>两本小说集,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其描写的新女性更是引起了无数研究者的探讨.从这些新女性的命运角度探寻,我们把她们分成两类:争取独立的新女性和复归故道的新女性.在这些新女性身上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深沉积淀,又体现了女性争取独立话语权过程的艰难性.与同时代的女作家相比,凌叔华关于女性的创作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她的创作体现了五四以来对"女性解放"问题思考的延续性.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现代文学史并没有给其公正的评价.今天,我们重新研究其小说,应该给予其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在激昂浩荡的五四时代,凌叔华创作从容温和,注重内心渗透和情感触动,在当时别有一种温稳、顾全的趣味。凌叔华的小说创作充满对女性生存的思考。凌叔华以"女人书写女人"的方式展开写作,注重的是在大时代中人对生活的调适,并格外强调了道德自律对于生活的规整和拯救。她完成的是大时代中对于个体人物存在的历史关照。  相似文献   

3.
女性意识是反映女性地位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指标,其演变过程和现实状况却较为复杂,并在深层次上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当前女大学生在女性意识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矛盾与错位,并对其就业造成不利影响。必须大力关注这一现实问题,积极营造健康的女性意识氛围,促进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4.
女性意识是反映女性地位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指标,其演变过程和现实状况却较为复杂,并在深层次上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当前女大学生在女性意识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矛盾与错位,并对其就业造成不利影响.必须大力关注这一现实问题,积极营造健康的女性意识氛围,促进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嬗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车莉 《学术交流》2003,(5):152-154
在 1 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 ,女性意识得以凸现并表现出逐渐发展演进的过程。简·奥斯丁开拓女性主体意识的一方天空 ,给女性以智力和性格魅力上的肯定和赞扬。勃朗特姐妹传达出确立女性独立的人格呼声 ,变女性的依附性为男性对女性的依赖。盖斯凯尔夫人把女性意识从个人感情天地扩展到广阔的社会领域 ,强调女性的社会意识和作用。乔治·艾略特则对女性男性化进行反思 ,寻找着女人作为与男性平等而又有区别的特质 ,力图将女性从被自身消解的危险中挽救回来。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6,(5):121-124
《红楼梦》作为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二百年来依然闪耀着熠熠光辉。曹雪芹笔下塑造的众多美丽、聪慧女子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对女性人生命运、悲剧结局的描绘,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其中所体现出的尊重、关爱、同情、赞美女性的尊女抑男意识及女性意识的觉醒,在封建时代的男权社会显得弥足珍贵。我们通过与明代小说四大奇书对比,并回顾女性角色、地位、认识的演变,去了解《红楼梦》所传达出来的女性意识觉醒的可贵之处与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当代女性写作为了颠覆男权主义对女性的异化和扭曲,将叙事视角转为对女性自身的绝对关注.这种回到女性立场反复表现女性意识的对抗,传达出女性经验的自恋主义倾向.其写作姿态有着确定的文化背景和由来.当代女作家自恋主义的文化成因主要体现在文化处境、女性意识、话语参照和文化心理等方面.自恋主义文本的审美内涵体现为性别优越感与生命欲求.此外,文本的高蹈性审美特征致使读者普遍误读.  相似文献   

8.
韦柳忠  许斗斗 《探求》2002,(5):15-17,12
主体意识是研究主体行为及其结果的重要依据之一,而价值观则是主体意识的中心部分。因此从价值观这个角度来对涉毒女性的犯罪行为进行探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通过价值观与女性涉毒犯罪之间的关系来对涉毒女性的犯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进一步说明当前价值观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利兹·罗茨海德的诗歌从多方面体现了其女权主义思想。本文以其诗歌集中的两首诗歌《给我妹妹的诗》和《池塘的话,于仲夏日》为例,对其中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分析其中女性所受的压制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0.
陈波 《社科纵横》2008,23(4):103-105
本文重点论述女性意识的深层崛进以及在其辐射下女性散文的现象与话题,试图以女性视角思考女性散文发展过程中的成就与危机,从而把握女性散文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1.
莫梨 《创新》2011,5(2):96-100,128
太平天国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女性政治制度,动员和吸引大批妇女参与政治斗争,涌现了一大批政治角色明朗的女性。这些女性在太平天国男女平等口号感召下政治意识开始觉醒,但在男权政治体系中,她们参与公共领域的政治意识被动而又朦胧。为此,太平天国女性的政治意识就具有了革命性与被动性相互交织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女性性自主权是人类性道德观念及平权意识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立足于权利本位,是对封建社会贞操义务不平等分配的根本矫正.然而,即使在现代社会,女性性自主权仍是在男权社会主流意识影响下的自主权,该权利的实现因传统公私领域的划分和女性身体尊严的缺失而趋于弱化,其特殊性及保护的必要性被埋没于男性社会的话语霸权之中.我国对女性性自主权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刑法和行政法中,民事法律对此几乎没有提及,对该项权利的保护不仅缺乏意识基础与经济基础,也因民事救济措施不利而缺乏法律基础.因此,对女性性自主权的保护应从社会救济与民事救济两方面着手,既要促进社会性别观念主流化及财产权益保障平等化,又要健全我国相关民事立法和程序立法,最终实现对女性性自主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3.
舒红霞 《唐都学刊》2004,20(3):80-83
酒与酒文化构筑了女性文学的意象,再现了古代女性的艺术审美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呈现了中国古代女性存在的思想文化环境,以及女性个体意识觉悟的程度,发掘与拓展了古代女性的文学艺术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4.
50年,我们走到了哪里?——中国妇女解放与发展历程回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无论从妇女解放运动还是从妇女生活和妇女研究角度,近50年均可分为两个阶段从1949年至1976年的女性的“社会性解放”时期和从1977年至今的“女性意识”和“主体意识”的觉醒时期。经过近20多年的探索,在走向女人、走向自主的个性化生活方面,中国妇女走出了自己的“本土”特色,同时也正在实现与现代化、与国际社会和国际妇女运动的接轨。  相似文献   

15.
高校女教师参政意识提高的双重效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女性的进步与成功就是走出家门 ,步入社会。新世纪中国女性的发展方向理应是进入治国之门 ,与男性平等地管理国家、管理社会。而要足以代表女性群体 ,足以平衡、制衡男性群体的女性进入国家、社会的各级权力机构 ,首先女性群体要树立参政议政 ,实现自己权力权益的意识 ,能够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高校女教师作为新中国知识女性中的一个庞大而重要的群体 ,理应在中国女性进入治国之门的路上起到宣传发动 ,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在新世纪之初 ,中国高校女教师整体参政意识差 ,政治权利意识淡薄 ,忽视提高政治素质已成为中国女性从政之路…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7,(5):93-96
当今时代,女性争取平等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要求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亢,尤其是都市白领女性,她们的知识水平、综合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都与其他人群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一部分完全具备独立条件的女性虽然处处宣扬男女平等,但是实际上仍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男性就应该是可以依附的对象,所以骨子里找丈夫仍想是找可以"托付终身"的庇护之所。这种心理源于女性对男性是一种归顺与服务理应获得报偿与庇护的依附心理。女性真正解放最大的障碍就是自身的这种与生俱来、根深蒂固的依附意识。  相似文献   

17.
<呼啸山庄>是展现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人物性剐关系和早期女性主叉意识的典型文本.以往的研究忽视了作品所蕴含的性别意识,事实上,与同时代女性作家的创作相比,<呼啸山庄>对传统的两性原则和父权意识进行了较为彻底的颠覆,展示了男女两性由原初的和谐到对立再到和谐的艰辛历程,且在解构的同时,力图建构一种新型、理想的两性关系,寄寓了作家对自然和谐的两性世界的向往与期盼.  相似文献   

18.
女性诗歌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身体写作后在90年代转向了语言写作,从身体到语言言说策略的转换使女性诗歌写作从性别意识的觉醒飞升到语言意识的觉醒,并迅速从面向性别的写作走向面向词语与诗歌自身的写作.自此,女诗人以独立的女性话语与充分女性化的写作策略,呈现了女性世界的完全自立和性别表达,并形成自己独立的审美体系,呈现了女性诗歌写作的宁静丰收,女性诗歌从此走上包含性别但又超越性剐的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试论张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波 《学术交流》2004,(5):150-152
张洁是当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开路先锋,她用自己独特细腻而又冷峻深刻的笔触揭示那些在事业、生活和爱情上经受考验的女性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展示女性内心创痛与愁苦,从而鲜明地传达出张洁小说中寻找与逃离的女性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尝试从性别史的视角探究民国时期法律专业女性进入律师界的历史过程,以及她们在律师业内的职业发展,尤其是注意发掘上海地区以外女律师的形象与声音,从观察女性律师的性别认同、自我角色认知、职业角色定位、社会期待与观感出发,审视女性律师在性别意识与法律精英意识相互激荡影响之下,附丽于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是如何塑造以及实践法律职业形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