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台湾问题一直是国共双方斗争的焦点,同时也是中美关 系中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美国为了其全球战略利益,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抛出所谓台湾“法律地位未定 论”,并支持台湾当局,企图制造“两个中国”。台湾至今仍与大陆处于分裂状 态,中国未能统一,美国是负有责任的。李登辉依恃美国霸权主义,鼓吹“两 国论”,公开分裂祖国,阻碍中国统一大业,必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相似文献   

2.
从地缘战略理论看美国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缘战略理论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美国制定政治、经济、外交等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美国制定对华政策的指导思想。美国为了达到称霸全球的目的,其对华政策,政治上,推行其“民主”政策,利用“人权”外交,策动中国内乱;经济上,又拉又打,牵制中国经济发展;台湾问题上,推行“双轨政策”,使台湾问题国际化、复杂化,阻滞两岸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3.
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 5 0年来 ,美国对台湾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 ,特别是给中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带来了许多变数。只要中国没有实现统一 ,台湾就会被美国作为“一张牌”在中美关系中长期打下去。美国从战略全局出发 ,虽然不得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但任何时候都不会轻易放弃台湾 ,台湾问题仍是中美两国关系中最具潜在爆炸性的问题。中美关系的发展前景 ,仍将会是起伏不定的  相似文献   

4.
由美国国家利益及其全球战略决定 ,美国卵翼下的的“台独” ,将是 2 1世纪中国的心腹大患 ,“台湾问题”将成为对中国国家意志的最大考验  相似文献   

5.
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是美国反共反华遏制战略的产物,是维系当时美台特殊关系的核心文件,也是对中国内政的公开干涉。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基础是以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为依据,以“台湾中立化”为基准目标。该条约具有三个明显特征,即较大的弹性、长期遏制性及美国的绝对主导性。  相似文献   

6.
美国“台湾联线”是参众两院议员针对台湾问题成立的非正式组织。它的成立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美国国会内部一直存在着一些亲台反华的议员群体,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但在内涵上有着继承性。美国国会“中国帮”、“台湾帮”、“台湾联线”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所区别。我国应该加强对美国国会议员的公关工作。  相似文献   

7.
中美建交 2 0多年来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两国关系中最为敏感的问题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所采取的“一个中国”的政策 ,一方面有限地制止了台湾的台独 ,另一方面也越来越制约着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943年11月21日中美英《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应将1895年甲午战争后根据马关条约占领的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然而,1948年底随着国民党大陆政权末日的临近,美国公然违背《开罗宣言》,鼓吹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说”,阴谋将台湾从中国本土分离出去。本文试就解放战争末期美国分离台湾阴谋及其破产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9.
关于“台湾意识”与“台湾主体意识”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意识”中的“悲情意识”在“台湾意识”的政治转化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的“台湾意识”是排斥“中国意识”的,是某种程度的“独台意识”甚至“独立意识”。“台湾主体意识”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的强力鼓吹、宣传、政策推动塑造的,是人为建构的,已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意识,是“台湾意识”的另一表达,其实也是“台湾国家意识”,其核心是强调台湾的主权独立性与国家性,是排斥与对抗中国的。  相似文献   

10.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 ,台湾的前途成为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在台湾的发展前途上有着国内和国际的复杂因素。而在众多的国际因素中 ,美国因素是台湾问题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一直以来 ,美国与台湾始终保持着某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这样一种“特殊”关系将可能导致台湾未来出现不战不统、不战不和或者台湾独立的种种局面。然而 ,台湾的最终归宿———走向统一 ,却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大陆进行首次核爆炸试验前后,美台之间对中国大陆的核能力的影响以及应当采取的对策的分析出现了重要的分歧.约翰逊政府拒绝了蒋介石对中国大陆进行军事攻击的建议,也否决了蒋介石索取更多军援建立所谓完全的空防体系的要求.从深层次分析,它既表明了美台对于核武器威慑能力的不同认识,也反映了美国的对台政策总是从属于它对中国大陆的政策.这表明,在中美合作对美国变得越来越重要的大背景下,那种指望依靠美国的支持实现从中国版图中分裂出去的台独企图最终只能是一枕黄粱.  相似文献   

12.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陈水扁等"台独"势力却一意孤行,一定要为台湾独立制造所谓的"事实证据",并不顾岛内大多数民众及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反对,策动"3·20公投".今就"公投"与"民族自决"的关系及"公投"的惨败,驳"台独"谬论.  相似文献   

13.
布什当政以来的中美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布什及其主要助手是怀着对中国的战略疑虑进入政府的。 2 0 0 1年 4月的海南撞机事件使中美关系又遭遇一次危机。“9·11”及其以后的反恐战争促使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它结束了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辩论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中美两国在反恐和朝核问题上的合作表明 ,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扩大。中美关系的关键仍然是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着历史、客观、全面的分析,围绕美国50年代初的对台政策,提出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基于其战后全球战略及维护本国利益的考虑,公开宣布从中国内战中"脱身",并尊重中国对台湾的主权.但是这种模棱两可的"脱身"政策,最终因为朝鲜战争的爆发而宣告解体.  相似文献   

15.
1995年5月美国为台湾的李登辉发放访美签证及1996年3月大陆为震慑台独势力所进行的导弹演习,既是两岸关系中的大事,也是中美关系中的大事.与1954年的第一次台海危机和1958年的第二次台海危机相比,它们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点.事件对美国对台政策、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都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中共的对台政策几经嬗变,形成当今的格局.其政策主线是谋求大陆与台湾的统一.建国初期,中共试图以武力解放台湾,即通过战争方式谋求中国的统一.其后,中共对台政策从单一的武力解放变成武力解放与和平解放两种方式并存,争取和平解放.并以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取代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再后,中共放弃"解放"台湾的提法,不再要求台湾放弃资本主义制度,在谋求海峡两岸统一的方式上,立足于和平方式.除非出现台湾独立或外国势力将台湾分裂出去等事态.  相似文献   

17.
随着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和民进党主政台湾,中美关系中的核心问题已经由台湾问题演化成了台独问题。尽管布什政府经历了两次剧烈的对华政策调整,但是这一基本情势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8.
选取发生在1958年的第二次台海危机为案例,通过对艾森豪威尔政府处理台海危机的具体决策过程的细致考察,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公众舆论在美国对台政策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在危机爆发的最初阶段,公众舆论对台海危机可能引发中美之间的战争的高度担忧,使艾森豪威尔政府处理台海危机的难度加大,不得不将重点之一放在平息和引导公众舆论方面。危机的第二阶段,在公众舆论压力下,艾森豪威尔政府试图寻求避免因沿海岛屿问题而卷入冲突的解决之道;最后阶段,艾森豪威尔决定派国务卿杜勒斯亲赴台湾,以公众舆论为主要理由之一,最终压蒋介石从沿海岛屿收缩兵力,并保证今后不主动挑衅大陆。  相似文献   

19.
族群问题是当今台湾政治生活中的一大积弊。每到政党竞选之时,族群问题就成为各政党争相操弄的选战工具。其中,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台独”势力对族群问题、尤其是原住民身份的利用最为明显和突出。“台独”势力对族群问题的政治利用不仅是出于其政党斗争的目的,更主要的是为其“去中国化”的“台独”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20.
台湾海峡两岸关系,近几年来继续发展,呈现好势头,表现在:两岸人员来往日益增加;科技、文化、学术、体育等方面的交流不断扩大;通邮、通航、通商既成事实;台湾当局的“三不政策”已有所松动,且成立了“国家统一委员会”等机构,以具体的组织形式来决策大陆工作,又制定“国家统一纲领”、终止“戡乱时期”,从而有利于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在两岸关系发展趋势方面,虽然存在严重困难和障碍,但是,祖国统一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且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因素都在向着有利于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因而,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景无疑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