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初盛唐是否存在守选制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铁民、李亮伟二先生在《关于守选制与唐诗人登第后的释褐时间》一文(以下简称《释褐》)中认为,唐代进士及第必守选三年才能释褐授官大抵符合中、晚唐的情况,却并不符合初、盛唐的实际。本文作者翻检了有关资料,认为初、盛唐时及第举子的守选制是存在的,只是初唐时进士及第先授散当番,然后再定冬集,而盛唐时却直接定冬集。初唐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可推测得出,至盛唐时已明确规定,且渐成定制。  相似文献   

2.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生於北宋哲宗元祐五年(一○九○年),卒於南宋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终年四十九岁。 与义二十四岁以太学上舍释褐,被分到开德府(治今河南濮阳)做了几年教授,回东京后又先后做了两任教官。由於他的《墨梅》诗受到徽宗赵佶的赏识,由太学博士、著作佐郎、司勋员外郎很快耀升到符宝郎。后因宰相王黼得罪受到牵连,谪监陈留酒税。靖康之难,他从陈留避地  相似文献   

3.
清人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右丞年谱》(以下简称“赵谱”)、今人陈铁民先生《王维年谱》(以下简称“陈谱”)均将王维擢进士、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系于开元九年(721),这是正确的。王维于开元九年进士及第,除见《旧唐书·文苑传》外,唐姚合《极玄集》亦有是说;王维及第后释褐为太乐丞,可见《新唐书·文艺传》。以上均有史料为证。然王维于开元九年由太乐丞贬为济州司仓参军,二谱却未提出有力的证据。为此,作补证如下。《旧唐书·刘子玄传》曰:  相似文献   

4.
一、《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诗系年考辨 《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一诗,就其艺术价值来说在李诗中并不是太重要的作品,但对于了解诗人的一段行踪却是很重要的资料。 詹鍈英先生《李白诗文系年》系于乾元二年己亥,并注云:“《唐会要》卷七十一:“太平县开元二十三年六月置,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巴东县。’此诗之作当在天宝以后。  相似文献   

5.
两《唐书·柳宗元传》皆曰宗元登博学宏词科后,授校书郎,调兰田尉。均属误记。查宗元好友韩愈《柳子厚墓誌铭》云:宗元“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韩昌黎文集校注》卷)按,二人虽政见有异,但文墨相交,同倡古文,情谊甚笃。且贞元十七年,愈在京师从调选,时宗元调兰田尉不久,以二人关系及愈之在京时间看,所记必无误。更有力的证据是贞元十四年九月二十六日,柳宗元初获职后,写了《与太学诸生喜喜诣阙留阳城司业书》,首有:“集贤殿正字柳宗元敬致尺牍,太学诸生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贞观九年五月敕、初盛唐选人与官阙的关系、唐代墓志所载初盛唐人及第授官情况以及及第明经授散当番成因的辨析与考证,认为王勋成先生在《唐代铨选与文学》《初盛唐是否存在守选制说》中提出的初盛唐及第进士必须守选三年之说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7.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登池上楼》诗中的名句,对此,前人交口赞许,称引甚多。一段“梦中授诗”的佳话,更是将这两句诗的创作过程渲染得神乎其神。钟嵘《诗品》卷中引《谢氏家录》云: 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句。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  相似文献   

8.
宋·钱易《南部新书》甲云:“施肩吾与赵嘏同年,不睦。(赵)嘏,旧失一目,以假珠代精(睛),故施嘲之曰:‘二十九人同及第,五十七只眼看花,元和十五年也。”(中华书局1958年11月版)然宋·王谠《唐语林》云:“元和时崔嘏舍人与施肩吾同榜,肩吾寒进,嘏瞽一目。曲江宴賦诗,肩吾云:‘去古成叚,著虫为嘏,二十九人及第,五十七眼看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4月版)《南部新书》和《唐  相似文献   

9.
玄宗开元二年甲寅(714)四十五岁在紫微侍郎任,仍知制诰。〔著作〕正月二十四日:《授姚崇都检校诸军大使、李义(甫)副使制》(见《诏令》。按,“甫”,衍文)二月一日:《贺太阳不亏状》《通鉴》:“二月,庚寅朔,太史奏太阳应亏不亏。”二月五日:《王晙朔方道行军总管制》(见《诏令》。二十八日:《命姚崇等北伐制》(见《诏令》。《英华》系于三月十八日,备一说)闰二月五日癸亥:《令道士女冠僧尼拜父母敕》(见《旧·玄宗纪》)。九日丁卯:《遣  相似文献   

10.
佳文可愈病     
读美文令人回肠荡气,心旷神怡,有时可以减轻病苦。《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典略》云:“(陈)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  相似文献   

11.
授衣“授衣”是怎么一回事?《毛传》曰:“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此解是含混的,究竟衣由谁授?不清楚。《孔疏》进一步说明云:“毛以为周公云(毛诗认为《七月》是周公所作,故孔颖达阐述周公的意思):先公教民周备,民奉上命。于七月之中有西流者,是火之星也,知是将寒之渐,至九月中云可以相授以冬衣矣”。这意思好象是说民奉上命互相授衣。但是《疏》又云:“可以授冬衣者,谓衣成而授之”。则又似由“上”授之。朱熹《诗  相似文献   

12.
《全唐诗》卷四百九十六载中晚唐诗人姚合的小传,云:“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登元和进士第,授武功主簿.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藉游,李频师之.合诗名重于时,人称姚武功云,诗七卷.”  相似文献   

13.
三、进土科及其中特殊类型两宋期间,进士科反复变化,最终至明清才固定模式。考其变化而涉及科目类型的,约有进士分科、特奏名、上舍及第、制科踢进士、进士赐诸科、召试赐进士、赐进士。兹分述之。进士分科进士分科起因是王安石变法,但从科举形式看却是因试艺内容引起的。宋初,进士科试艺内容沿五代旧制,为诗、赋、杂文、策、贴经、墨义,其后去墨义、增论,并无大的变化。王安石变法,罢诗、赋,改试经义,引起一场大震动。《长编》卷220:“今定贡举新制:进士罢诗、赋、贴经、墨义,各占治《诗》、《书》、《易》、《周礼》、《礼…  相似文献   

14.
韩拙,字纯全,号琴堂,宋南阳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引他的《山水纯全集》张怀《后序》说:“公自绍圣间,担簦之都下进艺,为都尉王晋卿所惬,荐于今圣藩邸;继而上登宝位,授翰林书艺院祗候,累迁为直长画待诏,今已授忠训郎”,断为“徽宗时画院中  相似文献   

15.
李白乐府诗《公无渡河》历来众说纷纭。陈沆《诗比兴笺》以为此诗“盖悲永王磷起兵不成诛死”。永王“既无戡乱讨贼之才,复无量力守分之智,冯河暴虎,自取覆灭,与渡河之叟何异乎?”陈氏又引《豫章篇》“本为休明人”云云,以为“即此诗所指”。詹瑛《李白诗文系年》云:“陈沆所言,颇得本诗微意。”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则谓:“陈  相似文献   

16.
《南部新书》甲云,“施肩吾与赵嘏同年,不睦。嘏旧失一目,以假珠代精(当为睛,)故施嘲之曰:‘二十九人同及第,五十七只眼看花。’元和十五年也”。(书局上编版1958.11)然《唐语林》云:“元和时崔嘏舍人与施肩吾同榜,肩吾寒进,嘏瞽一目。曲江宴赋诗,肩吾云:“云古成叚,著虫为虾。二十  相似文献   

17.
《全唐文》卷七九九皮日休名下收有《题同官县壁》一文。很明显,“全唐文馆”认为这是皮日休所作,人们也都认为这是皮日休所作。其实,这是一篇伪文,它的真正作者不是唐朝的皮日休,而是宋朝的陈休。明清人将此文落款由原来的“政和三年……休书”篡改为“中和三年……日休书”,轻轻地就把它变成皮日休的作品了。“全唐文馆”不察,将它误收进了《全唐文》。当代的学者又不察,一直把它当作皮文引用,并  相似文献   

18.
从《说难》看《国闻报》报人的隐衷陈伯超《说难》,是严复在戊戌维新运动期间写的一流文章,原载于1898年8月5、6日(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十八、十九日)的《国闻报》,后辑人《国闻报汇编》.《说难》以甲乙二人对话的形式,从“酒肆中之庖人”、“北里中之女子”和...  相似文献   

19.
《左传·桓公五年》(前707年),陈桓公鲍卒,陈内乱,文公子、桓公弟佗(一作“他”)杀太子免而代之,是为厉公,杜预注以为佗亦名五父。《史记·陈杞世家》云:“厉公二年(前705年),生子敬仲完”。敬曰谥,仲曰字,完曰名。《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前672年)云:“陈人杀其(宣公)太子御寇,陈公子完与颛孙奔齐”。《陈杞世家》言之较详,云:“二十一年,宣公后有嬖姬生子款,欲立之,乃杀其太子御寇。御寇素爱厉  相似文献   

20.
从《三侠五义》的渊源及演变过程看,大致分三个阶段:《龙图公案》——《龙图耳录》——《三侠五义》.《龙图公案》,是说书人石玉昆有白有曲的“唱本”.他在杂耍馆里演出;声名雀噪,所以书坛抄卖其唱本营利.乐善堂抄卖唱本《书目序》云:“本堂抄卖……石派带赞新书,授自名人校正……本堂数年来精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