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鲁迅——保卫儿童的战士伟大的鲁迅逝世之后,他的同志们、朋友们在悼念他的时候,曾经举出很多文学家来比拟。有人比作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有人比作法国启蒙运动中杰出的天才伏尔泰或现代的自由战士罗曼罗兰;也有比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学奠基人高尔基。一九四九年十月,法捷耶夫访问我国时,写了一篇纪念鲁迅的文字“论鲁迅”。他说:“在同情并怜悯‘小人物’但同时又了解他  相似文献   

2.
鲁迅逝世后,《大公报》《益世报》《庸报》等天津报刊对有关鲁迅的纪念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并组织编辑了系列纪念文章缅怀鲁迅先生的成就和贡献。这些报道和纪念文章视角多样,立场也多有不同,从公共意义到个体价值,从中国作家到世界文豪,从现实情感到精神更新,呈现出了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鲁迅形象。  相似文献   

3.
一、毛泽东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毛泽东与鲁迅虽然终生未曾谋面,但是他们彼此信任,互相尊重。鲁迅对毛泽东衷心拥护和爱我,毛泽东把鲁迅当作自己的同志和战友,他们的心是相通的.毛泽东酷爱鲁迅著作,经常阅读.在战争年代,行军打战,长征路上,也把《鲁迅全料带上。解放后,在书房卧床上放着《鲁迅全集》,出外观察,也常常带着。毛泽东很熟悉鲁迅著作,很了解鲁迅的为人。早在1937年他就充分地肯定和赞扬了鲁迅。在鲁迅逝世周年纪念的大会上,毛泽东说,“我们纪念他,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  相似文献   

4.
萧红以其女作家特有的细腻和敏感,观察和记叙了作为战士、师长的鲁迅,也描绘了作为父亲和朋友的鲁迅。表现了文学青年对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敬仰  相似文献   

5.
今年,我们纪念鲁迅逝世四十一周年,不由联想起周总理,不由联想起这两位共产主义战士真挚的友情。在抗日战争期间和解放战争初期,敬爱的周总理曾在国民党统治地区的文化界进步人士组织的鲁迅逝世纪念会上作过多次讲话。周总理的讲话及时传达了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党中央关于结合现实斗争学习鲁迅的重要指示,正确、全面、科学而又深刻地阐述了鲁迅的精神,精辟地分析了鲁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思想发展,高度评价了鲁迅作品的战斗意义。这些讲话不仅在当时紧密结合现实的阶级斗争学习鲁迅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学习鲁迅,研究鲁迅,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进行到底,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周总理的讲话是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鲁迅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纪念鲁迅逝世60周年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10月10日在沈阳师范学院隆重召开。这次大会是在省市领导的重视和文化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召开的。省政府、省政协、省文联、省作协、省鲁迅学会、省社会科学院和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学院、辽宁教育学院等二十多个单位的领导及省内八十多位鲁迅研究专家、学者出席了大会。北京鲁迅博物馆副研究员、《鲁迅研究月刊》常务副主编王世家,北京鲁迅博物馆副研究员张杰,山东省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山东省鲁迅学会会长、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心焕,辽宁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宋国锋、著名表演艺…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婚姻、爱情和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旧式婚姻不能归结于鲁迅母亲的“盲目”.是旧时代馈赠给鲁迅的一枚苦果;鲁迅对于婚姻、爱情的思考并非抚摸自己的伤口,而是一个反封建战士的时代思考;鲁迅的新式爱情也不是纯然的个人选择,是反封建的时代斗争绽出的爱情之花。鲁迅的婚姻和爱情都是时代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九月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八日我院汉语言文学系举办了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学术报告会,汉语系师生及院、系、部、处的负责同志约三百人参加了会议,党委书记、院长蒙定军同志到会并讲了话。为开好这次学术报告会,汉语系重视了事先的组织工作,曾先后收到本系师生和院科研所同志的论文及纪念文章共二十三份。这次学术报告会上共宣讲论文六篇,其中包括学生的论文两篇,内容涉及鲁迅的旧体诗、鲁迅与新诗、鲁迅所创造的杰出艺术典型阿 Q、鲁迅小  相似文献   

9.
文物出版社一九七七年编辑出版的《鲁迅》照片集,收录了鲁迅生前所拍摄的绝大部分照片,再现了共产主义战士——鲁迅光辉战斗的—生,反映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风貌。显然,它是我们学习鲁迅、研究鲁迅的极珍贵的史料,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0.
今年九月二十五日,是鲁迅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日。鲁迅在他光辉的五十六年生命里,在北京生活、战斗了十四年。其中,从一九二○年八月至一九二六年八月,他在北京大学兼任教师,前后达六年之久。北大是鲁迅任教时间最长的一所学校。这时的北京大学,已经过了五四运动的战斗洗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校内的进步力量和民主爱国运动都有较大的发展,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五四时期的鲁迅以他彻底的民主主义立场,向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异常勇敢、异常坚决的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中有着广泛影响的伟大战士。他在北大始终坚定地支持进步力量,自觉地和李大钊等为“站在同一战线上的伙伴”,向封建复古派,资产阶级右翼和形形色色的“正人君子”们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鲁迅不但写了《我观北大》这样专论文章,而且在他的许多文章、书信以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与广告     
鲁迅与广告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鲁迅全集》中有几十篇文章与广告有直接的关系。他对广告的营销作用有着清醒的认识,写作上主要运用了形象、直陈、告白等技法,表现出较高的创意思维和设计水准。同时还对一些广告进行过点评,净化了当时的广告市场,对旧中国广告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重申“鲁迅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学术界 ,一方面研究鲁迅的文章层出不穷 ,然而“论文”化的鲁迅不是本色的鲁迅 ,吃透鲁迅精神的学者名流多如过江之鲫 ,可是在人格上传承鲁迅精神的知识分子却少之又少。一个三流的学者当然能从鲁迅身上获取学术利益 ,然而却只有一流的学者才能从鲁迅身上获取人格力量。另一方面把鲁迅的思想当作绝对的权威 ,强制性地让青年们接受和服从———学院化 ,体制化和意识形态化的鲁迅也不再是真正本色的鲁迅 ,鲁迅被“神化”的同时 ,也被庸俗化了。因此这是一个鲁迅缺席的时代 ,重申鲁迅精神的直面、求真、启蒙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仇猫     
在鲁迅的私生活中,他的仇猫是有名的。他曾经就仇猫写过好几篇文章,来反复解释他仇猫的原因,言语迂回而曲折。但仔细分析,我们就会知道鲁迅的仇猫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心态隐秘的一面。由于婚姻的不幸,鲁迅长期独身,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的性格上的某种缺陷,譬如说多疑、敏感。但从另外一种角度来看,这些所谓的性格缺陷又未始不是鲁迅的长处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管窥蠡测录》是刘正强教授一生学术研究的总结。书中的大部分篇章是研究鲁迅的成果,这些成果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学养、宽阔的视野和深刻的思想,决定了作者作为鲁迅研究之一家的地位。刘正强教授获得成功的秘诀是运用政治、美学和哲学思想研究鲁迅。  相似文献   

15.
中国鲁迅学史是一个“鲁迅映象”与“鲁迅本体”不断悖离的过程,同时也是前者向后者不断回归的过程。这种悖离体现为两种神化:“公神化”和“私神化”(情绪性的私神化和学理性的私神化);两种丑化:基于政治功利的丑化和基于个人功利的丑化。其中最需引起深刻反省的是学理性的私神化研究,这种倾向已使鲁迅研究再次陷入困境。研究者必须在精神上完成对鲁迅的祛魅,才有突破困境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2010年鲁迅研究依然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在平淡从容中出现了诸多热点和亮点。藤井省三、李今、冯光廉皆对鲁迅小说发表了极为精彩的看法。《野草》研究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汪卫东的文章堪称力作。鲁迅杂文研究收获颇丰,陈方竞、黄健、陈迪强、王学谦的阐释皆有其新颖独到之处。思想研究主要集中为十个专题:鲁迅与当代中国、鲁迅与左联、鲁迅与启蒙、鲁迅与五四、鲁迅与现实主义、鲁迅与激进主义、鲁迅与中外文化、鲁迅与存在主义、鲁迅笔下的动物意象、鲁迅的接受研究等,李新宇、阎真、杨义、王锡荣、刘家呜、王晓初、姜振昌、吕周聚、陈汉萍、吴康、靳新来、钱理群等的文章(专著)皆堪称优异之作。鲁迅生平和传记写作研究以周楠本、冯光廉的文章最为突出,且出现了一大批初版和再版的鲁迅传。鲁迅教学研究中张梦阳、冯光廉的论述最为引人注目。赵延年、崔云伟的鲁迅与美术研究,王富仁、贺仲明的鲁迅研究之研究皆能使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7.
目前鲁迅研究出现“鲁迅热”与“吃鲁迅”之争。包括如何认识领袖人物的“鲁迅论”及有关鲁迅“远去”与“永存”、“修理鲁迅”与“捍卫鲁迅”、对鲁迅的“个人理解”与“经典理解”、“鲁迅现象”与“鲁迅资源”等热点问题 ,都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8.
序跋文章在鲁迅的文体中占有一定数量。这些为自己的创作、译作和别人的创作、译作的序跋文中包含着鲁迅评骘文学作品、阐发文学观念的特色和重要思想,而且形成了独特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9.
黎锦明作为鲁迅赞赏过的"湘中作家",和鲁迅有过密切的交往。鲁迅曾经亲自教诲黎锦明,因此无论在思想上和文学创作上黎锦明都深受鲁迅的影响。他继承了鲁迅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又开启了革命小说的先河。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黎锦明和鲁迅一样旁出一支"反抗复仇"的主题,最终成为20世纪20年代一位重要的小说家。  相似文献   

20.
鲁迅“骂人”是特定时代的特定文化现象 ,并不只是鲁迅在“骂” ,事实上是更多的人在骂鲁迅。与其纠缠于鲁迅的“骂人” ,不如更多地去了解鲁迅所处的时代。如此 ,才能更好地了解鲁迅“骂人”的形而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