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党内民主是党基于自身的性质、任务和宗旨,依据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对党的组织、体制和过程所作出的民主的制度规定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实现民主是党的历史使命,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民主是实现人民民主的先导,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党内和谐是指构成党的各主体要素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基础上,按照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要求,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执行使命的相互交往的活动关系中形成的思想统一、民主团结、文化和谐、制度健全、心情舒畅、富有活力、友好相处和融洽共事的党内生活状态。它主要包括了思想和谐、组织和谐、作风和谐、制度和谐、利益和谐、行动和谐等六个要素。增进党内和谐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保持思想统一;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不断扩大党内民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严肃党的纪律;坚持维护团结统一,做到自强与开放的统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等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增进党内和谐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时代课题,对于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推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论述和分析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增进党内和谐的三个基本路径.即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发展党内基层民主;强化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4.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增进党内和谐的基础和关键,是以党内和谐促社会和谐的根本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在党内和谐建设中的重要体现,也是检验以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的重要标准。因此,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实现党内和谐要着力提高党的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促进普通党员与党的领导干部之间的和谐;要着力保障党内选举的公信度,促进党组织活动与党的制度之间的和谐;要着力推进党务公开.促进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和谐;要着力提高党内监督的实效,维护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和谐;要着力建立和完善党内关爱机制,巩固和发展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扣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实现党内和谐。  相似文献   

5.
自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以来,经由党的十六届四中、六中全会到党的十七大,党内民主的“生命”意义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表现在:党内民主是党的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和发展动力;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和关键;是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增进党内和谐的先决条件和根本途径。因此,努力实现对党内民主“生命”意义认识上的与时俱进,对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科学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不仅表明了党对建设和谐社会理念的进一步提升,而且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党内和谐的内涵及其与社会和谐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进党内和谐,并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关于以党内民主促党内和谐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以党内和谐促社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以党内民主促党内和谐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党的建设的需要。以党内民主促党内和谐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为保证,以加强党内民主监督为重点,以提高党员干部的能力为动力,以开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思想斗争为举措,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才能卓有成效地推进党内和谐。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强调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之后,对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再次科学定位,对新形势下加强执政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长期指导意义。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科学命题,有着深刻的依据。实践这一重要思想,应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内民主、开展积极的党内斗争,同时,要努力实现社会公正,以夯实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新情况层出不穷,党内民主制度还不健全,导致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不够顺畅——面对现实问题,卸甲甸街道不断探索基层民主建设新举措,拓宽党员和党组织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以期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党内民主视角下协调人际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扩大党内民主,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在党内民主视野下,协调党内人际关系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课题。协调人际关系要遵循客观规律和基本原则,要掌握和运用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大局,推动发展,维护和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针对制度层面的党内和谐问题,分析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影响着党内关系的和谐,有效的制度供给是党内关系和谐的重要基石。指出满足党内和谐的制度需求,必须加快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团结——批评——团结",历史证明这个方针不仅解决了当时党内的思想斗争,实现了党内、党和人民群众团结的目的,在一定意义上也实现了党内、党和人民群众的和谐。这一方针对我们在当前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推进党内民主是一项系统工程,但思想问题是根本性问题,思想问题不解决,党内民主不会有实质性的推进,设计得再好的制度也很难得到遵守和执行,不会使党内民主得到切实的保障和有效推进。文章探讨和研究了推进党内民主的思想机制问题,提出了破除党内非党思想、坚持党员主体地位思想、增进党内和谐思想、确立党内法治思想分别是推进党内民主的思想前提、思想基石、思想核心和思想关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制度不断完善,但仍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参与方式单一、常态化参与机制缺乏和内部控制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也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在党的“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的治国理念下,党内监督应坚持合法性、导向性、科学性、规范性、平等性、协商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建立网络引导和监督机制、党员全程协商民主参与突发事件预警与快速处置机制、党员自发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渗入机制、党内监督参与指标的综合模态化评价机制以及加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制度性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和深度改革,是党内监督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现代政党执政必须体现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即要赢得人民的认可和授权这一先决条件,分析概述了国外政党在提高执政能力和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的具体做法。其中主要有:确立适应时代要求的理论纲领、政策,建立与民众沟通的有效渠道,创新政党的组织活动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均衡发展,塑造现代政党的良好形象,构筑强有力的监督制约网络等。进而阐明了这些做法对于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所具有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城市化的进展并不顺利,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这种情况与户口制度没有根本改变有直接的关系。文章提出,与计划经济时期比较,现在的户口制度已经有着实质的不同,不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内部的分配手段,而是体现了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并造成了社会的巨大裂痕。改革户口制度出发点应当是考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体现平等原则、实现劳动的主体地位、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真正的和谐,和谐是否就意味着回避矛盾、放弃斗争?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对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尽管社会主义社会以“和谐社会”为目标,但是仍然存在矛盾,矛盾的客观性不容抹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应积极探索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方法,为构建和谐社会解决各种矛盾;认清解决矛盾的艰巨性,克服急于求成的浮躁思想。  相似文献   

18.
受新冠疫情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互动模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社区矛盾纠纷在表现类型、发生场域、解决形式等方面出现转型,并呈现出发生领域广泛性、强关联性、反映渠道多元化等特征。如果新的矛盾纠纷不能得到妥善化解,不仅影响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还可能威胁社会的和谐稳定与长治久安。化解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矛盾纠纷,需要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完善“五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化解矛盾纠纷的思路和理念,完善“网格化+网络化”双网协同的矛盾纠纷治理模式;引入“四环介入”模式,构建“全息”动态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与有序。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已经成为新党员的主要来源。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党务工作能力,找准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的角色定位,处理好党员与老师、学生与党支部负责人等不同角色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党校功能,坚持把培训工作落在实处;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学生党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