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四大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我省实现“赶超”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下面就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今后14年的发展战略问题,作初步的思改和阐析。一、我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总体要求九十年代及下个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非常关键的时期。省委、省政府确立了“赶超”发展战略,对我省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动员全省人民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刻不容缓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尽快形成我省两个文明一体化发展,传统文明与…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赶超”战略经历了“两步走”(1953 ̄1957年9月)、“大跃进”(1957年10月 ̄1961年1月)、“两步走”(1961年 ̄1965年)的曲折发展。其间,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都为邓小平“三步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毛泽东的“赶超”战略进行历史考察,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是必要的、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实现现代化 ,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历史愿望。毛泽东、邓小平提出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制定了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先后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这一伟大实践的进程中 ,江泽民对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作出了创造性贡献。一、毛泽东的“两步走”发展战略新中国成立后 ,怎样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 ,也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宏伟志向。早在1 95 3年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核心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实行对…  相似文献   

4.
秦慧杰  王洁 《北方论丛》2000,2(2):89-91
毛泽东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先是搞“大跃进”式的“赶超战略”,其目的是赶超世界先进国家,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建设道路。后是进行“备战型战略”,用“抓革命,促生产”的手段搞经济建设。前者以良好的愿望开端却以普遍的幻灭而结束;后者则为中国经济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但毛泽东时期经济发展的成果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它为后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所作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集中全党的智慧,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实行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新鲜经验,提出了1981年到2000年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这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是我们在本世纪内奋斗的纲领。这里,我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实行对外开放的问题,谈一点学习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黄玉 《松州学刊》2001,(3):25-26
邓小平是伟大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总设计师。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发展战略问题,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这个“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里就包含着两个大局的思想,两个大局的思想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的战略构想与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7.
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走改革开放之路,促进我国出版业健康繁荣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大问题。一、实施精品战略,是出版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必然要求我国新时期出版业的改革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进行的,实施精品战略必须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必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相一致,必须遵循出版业自身的规律。实施精品战略,是坚持出版业社会主义性质和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我国出版业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阵营的赶超浪潮与中国大跃进运动的发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 50年代中后期,在苏联的赶超战略影响下,社会主义阵营内出现了赶超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浪潮。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股赶超浪潮的影响和推动下,为了尽早改变贫穷落后的经济面貌,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包围封锁政策,迅速奠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物质基础,也毅然选择了超英赶美的快速发展战略。但在“左”倾错误的指导下,我们不断缩短赶超时间,盲目加快赶超步伐,最后酿成大跃进运动的全面爆发。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历史嬗变及逻辑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香兰 《齐鲁学刊》2003,3(6):71-74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经过了多次变化和调整,它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程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全面审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演进轨迹,它依次经历了工业化战略、赶超战略、“两步迈进”的四个现代化战略和“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考察分析这一历史演进轨迹,对于我们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具有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的现代化理论──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构想高继文邓小平是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关于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构想,这一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一系列问题的阐发,...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一是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三是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四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在未来仍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  相似文献   

13.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起源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形成于苏共,对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极大。邓小平身体力行地作出了表率,废除了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这是对毛泽东干部路线的直接承存和发展,不仅在中共历史上,而且在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史上也属首创,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地理空间移动是人类基本的空间行为之一.本文分析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基本类型,重点探讨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特点及其对回族的影响,对深入研究大分散状态下回族族群认同及其文化一体形成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在中国政治系统中充当着中央政府行使职权的代理者和具体执行者的角色,在社会转型期,更多地承担着直面各种社会矛盾的重任,其公信力建设对于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弱化不但增加了政府运作的实际成本,而且威胁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现有央地权力配置模式,是当前央地关系运作逻辑下的必然结果。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是与央地规范分权同行并交织在一起的,要实现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塑就应着眼于央地规范分权,力求在共同战略目标之下构建两者的和谐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贪污罪主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村民小组长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企业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贪污罪主体共同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五四爱国主义在继承传统士大夫济世拯民、爱国报国精神的同时,更赋之以全新的内涵。它摒弃了传统士大夫对于君主权威的依附人格,代之以生机勃勃、个性独立自主的民主气息;它饱含着浓烈的忧患意识,又充满着源于开放意识的信心与乐观;它不是盲目的“忠君报国”,而是立足于“科学”、“民主”之现代意义上的理性爱国。  相似文献   

20.
从第三人为抵押人出发,抵押人凭借专有抗辩权不仅可以对抗抵押权人的抵押权,而且可以暂时或永久地摆脱担保责任的束缚,保全自己的财产利益.我国相关法律对于抵押人专有抗辩权的规定十分模糊,应从担保法原理及相关法律规范出发,对抵押人之专有抗辩权进行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