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我国村镇地区灾害频发,防灾减灾规划不足导致受灾严重,而国内针对村镇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理论基础研究相对有限。本文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从防灾规划前期村镇灾害分析与评估、村镇综合防灾规划、村镇综合防灾规划评价三个层面建立整体的村镇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体系。并以木鱼镇镇域为例,进行了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尝试,通过镇域基础条件分析、灾害概括与特征分析、现状综合防灾能力评估、镇域灾害风险评估、镇域防灾规划编制和镇域综合防灾规划评价予以说明佐证。  相似文献   

2.
赵炜  雷成涛  张莉  卿粼波 《城市》2023,(5):63-72
在智慧韧性城市加速建设、基层风险治理能力亟待提升的背景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在社区层面的传导和实施技术需求更加紧迫。本文从社会培育、规划方法和智能技术三个维度剖析了城市社区防灾规划的相关经验,阐述了基于智能技术的城市社区防灾规划的重要作用,构建了以防灾分析决策、动态防灾空间、防灾管理服务为主体的社区防灾规划框架,明确了智能技术贯穿始终的规划流程,并以天府新区正大街社区为例,说明了城市社区防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的程序逻辑、方法要点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城市规划走向规范化、法制化和公众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建立和完善城市规划层次体系,是城市规划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步骤之一。世界上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重视空间规划体系,从国家一级的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到各城市的建设管理规划、区划,都形成了完善的规划体系。如德国的空间规划体系,包括各联邦州的土地利用空间规划、联邦州内大区的空间规划、跨联邦州界的空间规划、各城市编制的城市总体土地利用规划(F-Plan)和各个城镇及社区编制的建设规划图则(B-Plan)等多个层面。美国规划体系则分为三个层次:综合规划、用地区划法、基地或总平面详细规划。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的就业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对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而完善的教学体系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保障。并要求高职院校要有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完善的教学组织机构、灵活的课程教学体系与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的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体系。因此构建我国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体系,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众参与是村镇规划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有关公众参与村镇规划的基础性研究成果较少。在具体方法上多数研究移植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手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大多处于经验性的尝试阶段,并没有总结出一套具有普遍可行性的参与式框架。通过总结回顾,指出当前村镇规划中公众参与发展现状与不足,构建村镇规划编制过程中公众参与的三阶段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实用性”村规划(以下简称“村规划”)是农村地区国土空间发展的蓝图,土地综合整治是国土空间现状向蓝图转变的实施手段,土地综合整治任务也是村规划中的重要编制内容。但在规划实践中,仍然存在对土地综合整治概念认识不清、村规划中土地综合整治内容空泛等问题。本文梳理了我国土地综合整治的发展历程与相关政策对村规划的编制要求,结合实践提出了“实用性”村规划中土地综合整治的内容重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     
《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办法》12月1日起施行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近日签署国土资源部第55号令,发布《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了矿产资源规划的法律地位、作用、编制要求、报批程序和实施管理措施,自12月1日起施行。《办法》包括总则、编制、实施、法律责任和附则5章,共计45条。《办法》所称矿产资源规划,是指根据矿产资源禀赋条件、勘查开发利用现状和一定  相似文献   

8.
廓清不同灾害应对理念在规划应用中的逻辑与特点,对防灾减灾规划框架的建立与实施意义重大.回顾总结了综合防灾减灾、灾害风险管理、韧性、安全等4种理念的内涵,从系统认识角度将其归纳为"行为导向"与"功能导向"两类.不同理念指导下的规划在目标、对象、内容及实施效益方面存在差异,但也具有风险"识别—分析—评价—处置"的潜在规划编...  相似文献   

9.
近日,《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办法》由国土资源部发布,并于12月1日起施行。就《办法》确立的矿产资源规划体系、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措施等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守智。  相似文献   

10.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目前的土地利用规划体制尚未完全脱离计划体制的影响,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讲来:一是规划编制理念存在偏差,计划配置资源的观念未能彻底改变,市场机制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导致规划刚性有余而弹性不足:二是规划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对经济、社会、环境之间以及城乡、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重视不够;三是规划功能定位不清,各级规划雷同,重点不够突出,与同级相关规划交叉重叠甚至矛盾;四足规划编制程序不够规范,衔接协调不够,规划决策机制有待完善,规划的社会参与度和透明度不够强;五是重编制、轻实施、缺评估,实施责任主体不明确,静态的规划观根深蒂固,缺乏动态的规划评估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1.
孙伶 《城市》2012,(10):60-63
近年来,天津市迈入高速发展期,GDP年增速高达16%以上,城乡建设用地年增长50多平方公里,并体现出全域开发的态势。在此背景下,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各功能区主体纷纷组织编制了类型多样、层次复杂的城乡规划和涉及城乡空间利用的专项规划,因而产生出规划编制和管理主体混乱、各规划的地位不明确、规划之间依据关系不明、规划的技术内容和深度不规范等问题,给城乡规划管理带来了一些挑战,为此,需要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规划编制体系。一、现有体系及问题(一)现有体系以历版天津城市总体规划为核心,天津市城乡规划的数量、类型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展,特别是2008年以来更是编制了数百项规划,形成了初步完善的规划编制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土地资源等环境容量的刚性制约,已成为影响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城市规划编制与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过程中,土地使用标准的调整和完善是建设节约集约型城市的前提条件。上海要完善土地使用标准体系,应增加综合用地分类并开展有关功能复合用地指标的研究;建立全市"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指标覆盖;强化对公益性设施用地的细分,提高规划公共管理的针对性;加强对不同用地分类与建筑物设施功能利用的引导;转变静态控制方法,适度增加标准体系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热潮的开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开始着手进行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虽然我国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工作已受到了重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针对国内管廊法规体系建设当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境外地区的相关经验借鉴,对我国地下管廊的法规制度建设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包括开展专项立法、完善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法规体系建设以及鼓励多元主体在法律框架下参与到城市地下管廊的建设当中。  相似文献   

14.
刘波 《城市观察》2013,(2):145-150
纽约、伦敦和东京等世界城市在多年的防洪排涝实践中,形成一些别具特色的模式:构建立法防涝与环保型混合下水道并重的模式;完善的科学规划与应急保障机制;形成城市河网分洪与排涝设施的多功能应用。我国城市应吸收借鉴世界城市的经验:加强城市防洪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建立完善洪水风险管理体系;完善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城市防洪格局;疏浚城市河流水系,科学安排城市排水调度,提升城市绿色面积的吸附能力;做好"防灾减灾日"宣传工作,提升市民城市公共安全防灾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5.
张雪菲 《城市》2009,(8):71-74
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震前预报发布后或震时为受灾的人民群众提供应急疏散和临时生活的相对安全的场所.是城市总体规划、综合防灾管理的重要对象。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包括城市广场、停车场、运动场、城市各类绿地、防灾据点等。我国城市尤其是大中型城市都必须规划建设满足避难需求的各类地震应急避难疏散场所.并对其实施有效管理.使其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张良  路立  刘颖 《城市》2010,(12):43-46
近年来,生态城市已成为许多城市的发展目标,作为协调环境与发展重要的公共政策,现有的规划编制体系面临着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定量深化不足、生态建设内容单调、编制方法与技术有待创新、实施效果不佳等问题,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际调控能力亟待提升。作为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之一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将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引人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推进其生态化转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专门的条文,强制规定其编制、实施和修编、标志着土地利用规划法律地位的确定、让全国上下的土地规划编制与宣传贯彻有了坚实可靠的法律依据。规划实施以来对耕地的保护与推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等方面都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但通过几年来的规划管理实践也反映出整个县级规划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本人就有关问题及其对策作一探讨,以供参考。一、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一)编制规划各项基础数的可靠性差过去的规划难于实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基础数据不实。一是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不实,…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山地村镇普遍存在生态安全格局水平不高、安全问题突出的现实,从灾害形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入手,界定了低水平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通过对西南山地村镇的考察,发现山地村镇在低水平生态安全格局下所呈现的基础特征规律,揭示山地城镇呈现这种特征规律的机制,以此为基础分析山地村镇灾害与低水平生态安全格局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山地村镇在低水平生态安全格局下的防灾减灾对策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由于地震、洪水、泥石流等灾难频发,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防灾减灾问题。防灾减灾工程专家欧进萍、地震与防灾工程专家谢礼立、消化内科专家樊代明、土木结构工程和防护工程专家陈肇元、水工结构专家陈厚群5位中国工程院士齐聚一堂,就如何完善我国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畅谈了各自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是一部行政法规。它的制定需要我国现行法律支撑。它的实施需要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