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为保护历史文化名镇的社会网络,改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历史文化名镇出现的"重物轻人、重量轻质、重个体轻网络"等问题,以重庆宁厂镇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建立社会网络模型,定量测度了社会网络结构的稳定性、脆弱性与均衡性。研究结果显示:宁厂镇社会网络稳定性值为0.6439,脆弱性值为0.017,均衡性值为0.5124,社会网络保护值为1.173,社会网络整体保护较差。并从社会网络结构自身以及物质形态规划两个层面,展开历史文化名镇社会网络保护更新思考。  相似文献   

2.
吴巍  马世光  邢天河 《城市》2015,(5):48-53
河北省历史文化悠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镇数量众多,但由于对其保护不力,许多文化遗迹正在消逝。笔者以蔚县宋家庄历史文化名镇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发掘其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从镇域范围保护规划、镇区保护范围划定、建筑保护规划、古街巷保护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以及镇区建设与古村保护规划6个方面对宋家庄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进行了探析,以期为我国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规划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城镇更新是城镇发展中"修复振兴、激发活力"的动力机制。而在拓展城镇规模,建设形成新城镇形象的过程中,保护老城风貌并采取各种优化、更新要素的方法传承形象特色,是不同历史阶段化解形象危机和传承文化特色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当前城乡一体、资源统筹的新型城镇化语境下,探索优化老城形象的策略,对未来城、镇、村的层级、梯度发展、增强城镇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滁州老城物质风貌的显性与隐性形象要素入手,对形象要素"分裂、重构、整合"出的"生态、建筑、文化"等形态风貌关系进行分类分析,提出优化策略,为保护老城形象、传承文脉、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发展,"镇中村"现象在各地逐渐涌现出来。由于"镇中"的特性,"镇中村"受城镇影响,聚落物质形态发生改变,乡村集体记忆逐渐模糊,"非城非乡"所带来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乡村的更新与发展。以莫干山镇"中村"的改造规划研究为例,基于村落发展的现实需求,接续当地历史文化的脉络,提出重塑当下乡村集体记忆的"镇中村"改造与营建策略,以期激发其人居环境自主更新的活力与动力,推动其在物质、生态、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内资讯     
正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年底前申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日前共同下发通知,开展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申报认定工作。各地申报材料将于年底前报送两部门。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办法》规定,申报镇(村),必须是省(区、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在历史价值与风貌特色、原状保存程度、现状规模和村镇总体规划编制方面符合评价标准。申报材料除相关表格外,还包括申请报告、经过审查的名镇名村保护  相似文献   

6.
座落在河北省蔚县西部的暖泉镇在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名列第一名,是现河北省保存最完整的古镇,因镇内有一暖泉而得名。当地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打“树花”活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暖泉镇独有的狂欢形式。  相似文献   

7.
"文化景观"作为一种反映人(主体)与自然(客体)相互影响、动态关联的景观对象,其概念最早源自西方文化地理学界。1992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其作为一种遗产对象纳入世界遗产范畴,强调从价值意涵层面对历史遗产进行文化解读与传承。作为一种新的遗产对象,文化景观突破了传统"自然—人文"、"有形—无形"、"保护—发展"二元认识论的局限,强调以一种综合、整体、动态的认知与思维方式去看待和理解历史景观对象,引发了世界遗产界对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问题的重新认识,同时也为我国历史城镇景观的保护、地域特色的塑造以及传统人居环境的持续发展打开了新的视野。本文旨在以文化景观视角切入历史城镇空间文化关系的分析,应对当前西南地区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地域空间文化特色遭受现代化冲击的现实问题;以复合、动态的方式,将西南山地历史城镇作为一种文化景观对象加以研究,探索创新性的保护方法。针对全文的这一主旨,本文在理论研究、基础研究以及应用研究的三个板块分别提出"建构文化景观视角下历史城镇空间文化关系分析研究理论框架"、"提炼西南山地历史城镇文化与景观演进的过程规律与动力机制"、"创新该地域内历史城镇保护更新方法策略"的三方面具体目标,并围绕上述目标形成文章的三个创新点。从研究的地域范围来看,本文所指的西南山地主要聚焦于西南地区以川、渝、云、贵四省为核心范围,直接建设于崎岖山地环境中或丘陵地带以山地环境为背景的城镇对象。研究中,在对该地域范围内45座历史城镇、村寨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文章重点选取了四川阆中、仙市、自贡、罗城,重庆磁器口、西沱,云南大理、丽江、独克宗、诺邓以及贵州镇远、青岩、肇兴侗寨等13座西南历史名城与村镇作为论述的典型案例。在文化景观视角下,这些城镇类似于一种"有机进化景观"。作为历史城镇,它具有"物质"与"文化"的双重属性;作为山地城镇,它又呈现出"人工"与"自然"融合的特征;作为进化中的城镇,村寨与城镇则可归并为时间长河中城镇发展不同阶段的状态。从研究内容来看,文章主体部分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绪论"是对研究论题的提出;第二章"文化景观遗产概念的发展与价值启示"是对理论背景与现状问题的综述;第三章"文化景观视角下历史城镇研究方法探析"是全文研究理论框架的建构;第四章"西南山地历史城镇发展背景与文化类型梳理"是对本文研究地域背景的梳理与案例城镇的筛选;第五、六章节"西南山地历史城镇景观演进过程分析"与"西南山地历史城镇文化动力机制提取"则是基于第三、四章节的理论建构与案例选取,对西南山地案例城镇的基础研究;最后,第七章"文化景观视角下西南山地历史城镇保护方法"则是基于全文理论与基础研究的一种实践应用探索。通过全文的分析,文章建构出历史城镇"文化—空间—时间"的多维分析框架,从理论研究层面创新了历史城镇的研究方法;在该方法指导下,通过对地域典型案例城镇各阶段景观共性与特性的分析,文章总结出了西南山地历史城镇"初生聚核、发展分异、成熟组织、衰败退化"的演进规律,以及"人居、职能、历史、精神"文化对城镇景观"默化、主导、牵引、渗透"的动力机制,丰富了关于该地域中历史城镇建成环境基础内容;最后,基于前述研究,文章提出了"景观—文化"协同演进的历史城镇活态保护策略,将历史城镇景观演进规律与动力机制作为城镇现实与未来发展的方向指引,创新了历史城镇的保护方法,强化了理论与基础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一、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相关政策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应充分考虑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需要,依托不同类型文物资源,推动区域性文物资源整合和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卢斌  陈宇  裴凡伟 《城市》2012,(1):45-48
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具有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寨等,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生活真实性是核定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标准,也是保护的根本目标.目前,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的实践中,由于规划编制者、实际行动者对其不同的理解及各种客观因素造成的影响,各种"保护"的结果大相径庭.重置所带来的五花八门的物质空间保护成果,街区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生活真实性的缺失,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原封不动的保护所带来的发展停滞,成为街区保护最突出的问题.如何实现保护规划的根本目标,展现历史街区在人文、历史、美学、艺术、经济及交通等方面的综合价值,并最终使其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柳雨彤 《城市》2013,(9):39-42
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天津是国务院正式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目前,天津市域范围内登记在册的文物古迹、遗址有1300多处,大部分散落在中心城区外各区县。天津市非常重视对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工作,分别从城镇、街区、建筑、景观及管理体制等方面加强了规划管理,但目前天津市还未开展过市域范围内的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工作,也没有组织有关专家继续进行发掘整理,因此急需在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标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文化遗产极其丰厚,至今仍然保存着很多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城镇乡村。这些历史城镇乡村拥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丰富的名胜古迹和多样的乡土建筑,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们作为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载体和实物佐证,真实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名镇(村)是地域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地域传统文化长期影响的结果和实质内容,分析理解这种影响,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村镇的保护与开发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已经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空间布局特征及其与地方语言区、生活区和历史影响区之间的地域联系,发现传统文化区地域联系强度与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空间格局具有高度关联,但各具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朱磊 《城市观察》2011,(3):12-20
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多个实践案例,考察了日本文化名城保护从"官督民办"到"民推官办",再到"官民协作"的历史发展过程,并总结出日本在文化名城保护方面的两大特色:民间力量壮大;官民配合默契。论文同时指出日本在文化名城保护方面面临的一些问题。最后从政府和民间、保护和宣传以及制度和文化的关系出发,提出了对我国文化名城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关联耦合理论是当代城市设计的经典理论之一,强调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规律,并已被应用到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各个层面。它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推动了近年来新兴遗产保护类型(如区域遗产、文化线路等)的界定与保护,并深化了既有传统遗产类型(如历史纪念地、历史文化名城村镇等)的保护工作。本文通过探讨关联耦合理论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提出文化遗产群落的概念,结合相关案例,梳理出以该理论为视角的文化遗产群落保护的一般方法,以期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提供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全民网课"已经逐渐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从文化冲突视角、信息意识视角和认知心理视角来看,传统文化在推广传承过程中存在一些逻辑和理论问题,为此要找到传统文化通过"网课"工具推广传承的接口,打通传统文化供需的"最后一公里",要紧紧围绕传统文化产品的公益属性,兼顾传统价值与社会现实的融合,重视文化的主体性统一,技术保存与推广传承并重,以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文化遗产极其丰厚,至今仍然保存着很多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城镇乡村.这些历史城镇乡村拥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丰富的名胜古迹和多样的乡土建筑,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们作为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载体和实物佐证,真实记录和见证了五千年华夏文明,对于研究我国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以及科学技术成就,具有不可估量的珍贵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重写文学史"是80年代最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它强调"审美性",但是"审美性"的历史内涵在很大程度上被抽空,没有很好地做到历史与审美的结合。而且由于过度强调"审美性",导致对于《子夜》这样政治化较为浓厚的作品就不自觉的产生了一种偏见。总之,"重写文学史"以"审美性"为标准,但是依然没有摆脱政治的束缚。  相似文献   

18.
"重写文学史"是80年代最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它强调"审美性",但是"审美性"的历史内涵在很大程度上被抽空,没有很好地做到历史与审美的结合。而且由于过度强调"审美性",导致对于《子夜》这样政治化较为浓厚的作品就不自觉的产生了一种偏见。总之,"重写文学史"以"审美性"为标准,但是依然没有摆脱政治的束缚。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城镇化转型期我国历史城镇空间与职能转变的现实问题分析入手,通过对历史城镇文化内因的解析,提出基于城镇文化动因的保护思路,并分别从人居文化与生活性空间、职能文化与功能性空间、历史文化与遗址性空间、精神文化与人文性空间的保护与继承四方面分别论述了具体的保护策略,以期完善我国既有的历史城镇保护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4月,一则"上海将正式开展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申报"的新闻引起关注。据相关报道,"已有200余处优秀历史建筑、近百个风貌保护街坊、近20条风貌保护道路进入了备选名单"。对城市遗产而言,增加保护对象是有必要的,但接下来,如何避免走"仅仅挂个牌子"的老路,显然也十分重要。墨尔本的城市遗产不仅包括历史建筑和遗址等物质实体,也包括城市肌理、公园水岸等历史遗留下来的空间环境。为了管理和维护好这些城市遗产,各级政府委托专门机构进行调查研究,并定期对保护对象进行评估,提出具体措施。此外,为了提升民众生活质量,增进社会文化活力,墨尔本相关部门还会采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引导公众参与遗产保护工作,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