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集中式光伏电站逆变器低功率运行下输出波形质量差且故障率高的问题,在光伏发电单元汇流箱与逆变器之间加入控制器,提出一种改善系统运行性能的控制策略。分析了集中式光伏电站直流侧并联结构,以光伏系统输出功率最大和输出电流谐波畸变率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目标函数。控制器控制逆变器协调运行使目标函数最小,改善系统运行性能。分析了光伏单元传统连接方式下故障期间的损失以及本策略在此基础上可提高的效益。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本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开关-线性复合功率变换技术SLH。实验与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采用音频开关而不导致电机负载的音频噪声,同时使EMI能被限制在低电平。这些均有利于人类健康和延长功率器件的寿命,也能提高电机的运行质量。  相似文献   

3.
提出并研究了一种新颖的开关变换器控制方法——多频率(multifrequency)控制方法。该方法在每一个开关周期结束时刻采样输出电压,对其所处的电压区间进行判断,并由此采用相应频率的不同控制脉冲对开关变换器进行控制,以调整变换器输出电压。多频率控制方法具有控制算法简单、开关变换器稳定性好、瞬态响应速度快、电磁干扰噪声小、轻载效率高等优点。相比于双频率控制,多频率控制不仅可以拓宽开关变换器输出功率范围,还可以降低开关变换器输出电压纹波。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并发展一类新型的毫米波准光学功率合成系统,它分为多振荡器的合成结构与多器件振荡的合成结构.应用导波场论和有源微波电路的本征函数近似分别对两种结构的特性进行研究,导出合成条件、策动点阻抗,耦合输出性质等,所进行的实验工作取得了与理论预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多桥并联励磁系统功率单元的开路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析的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对功率单元主回路的仿真分析,得到输出电压、电流波形的故障特征,总结得出了干扰判断的3个因素:故障时间、故障晶闸管位置、触发角α。利用小波变换将小波能谱熵、小波模极大值点和总结得到的故障类型判断真值表通过分步式的故障诊断方法消除干扰因素,将所有故障情况统一起来,对功率单元进行故障诊断。该方法大大减少了传感器的使用数量,降低了设备成本,提高了系统可靠性。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SiC功率器件具有高耐压、低损耗、高效率等特性,而高开关频率可以降低逆变器输出电压的低频谐波成分,从而降低并网电流的谐波成分,提高系统稳定性。以SiC MOSFET开关器件作为逆变器组成原件,以LCL滤波器作为逆变器与电网的接口,在建立系统控制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有源阻尼与无源阻尼控制方法之间的等效关系,提出并网侧电流与逆变器侧电流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并对这种控制策略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然后根据系统稳态误差与稳定裕度的要求,设计了系统反馈参数与PI调节器的参数。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控制方法可以有效抑制并网电流谐波,提高并网功率因数,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7.
1 .前言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 ,交—交变频装置在传动系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调速性能优异 ,节能效果显著 .但是由于采用了开关功率器件 ,交—交变频装置也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 ,如 :开关功率元件数量过多、输出频率低、功率因素低 .因此研究新型的既有优良控制性能和优良输入电流品质而又成本低、结构紧凑可靠的交 -交变换器已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 .矩阵式变换器的电路拓扑形式早已提出 ,但一直到 1979年 ,意大利学者M .Venturini提出的矩阵式变换器存在理论及其控制策略[1] 才使人们开始了这方面的真正研究 .与传统…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国内外通用的LED驱动电源技术的分析研究,优化设计了适用于双开关以及单开关拓扑的多路输出方案,利用谐振电容参与变换器谐振网络的谐振,改变变换器增益曲线,改善变换器动态性能,实现多路输出的均流,并解决开路保护等问题;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单开关正反激多路输出电路,实现变压器双向激磁,利用谐振电容和电感谐振,实现副边二极管零电流开关;解决了PFC电路的可靠性问题,进一步简化电路,降低了系统成本.  相似文献   

9.
螺旋线行波管是唯一能够在倍频程以上范围内高功率输出的器件。在本世纪70年代中发展起来的金属翼片加载技术可以改善螺旋线系统特性,降低相速变化,提高带宽范围,金属翼片加载技术是螺旋线促波系统重点研究的一个方面,文中对此螺旋线翼片加载模型作了一些分析,得到了色散方程、衰减常数和耦合阻抗等公式,并作了数值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压力机液压系统能耗较高等不足,采用二伺服泵及开关型电动阀通过PID控制器进行控制的复合伺服 液压系统,设计了新型压力机( press servo hybrid,PSH);进行了液压系统主要部件设计计算和选型;利用AMESim软件对 新系统与传统液压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新系统同样能满足按VOITH公司技术要求,能耗有非常显著的 降低。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应用于WCDMA直放站中的基于模拟预失真技术的功率放大器。该预失真电路采用双环结构,通过二极管产生预失真信号,并利用两个可调衰减器和可调移向器来调节其幅度和相位,以此抵消功率放大器的三阶分量,改善输出信号的线性度。基于该预失真方法设计了10W功率放大器,其三阶失真分量改善了15dB,相邻信道功率比为-51dBc@40dBm。  相似文献   

12.
动态偏置射频功率放大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功率放大器输入输出响应特性与栅极偏置电路时间常数的关系,以及信号通过功率放大器后的矢量幅度误差(EVM)和邻信道功率抑制比(ACPR)。并基于MW4IC2230设计了工作于2GHz频段,输出33dBm的TD-SCDMA三载波射频功率放大器,以验证该关系。当动态偏置电路时间常数为1ms时,功率放大器输出EVM为2.5%,ACPR为?43dB。根据TD-SCDMA物理信道特点,提出对偏置电路的控制可以比传输信号起始时刻提前,当该提前量为1.5μs、动态偏置电路时间常数为1ms时,功率放大器输出EVM为1.8%,ACPR为?45dB,满足TD-SCDMA系统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3.
感应电能传输系统能量注入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输出控制,利用原边逆变电路的能量注入模式及自由谐振模式,提出一种基于双工作模式切换的能量注入调节方法。该方法建立了谐振网络能量函数以刻画系统中能量平衡关系,并以能量注入、能量储存及能量耗散三者关系,提出了基于能量注入占空比的系统控制策略。该控制方法从能量角度实现控制,有效地避免了该非线性系统的复杂建模及控制设计过程,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从功率放大器的基本电路模型出发,建立了一种基于反馈结构的修正Volterra级数(MVS)的功率放大器的行为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对MVS模型进行了近似和简化,降低了模型的复杂度和参数提取时间。采用ADS仿真测量了一个10 W的WCDMA功率放大器的输入输出波形,用于模型提取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MVS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WCDMA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及记忆效应,与传统的记忆多项式模型(MP)相比较,MVS模型的NNSE低约3 dB,同时降低了模型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15.
用格林函数法导出同轴Vircator漂移区间的空间电荷限制流。由相对论流体理论分析同轴Vircator的二维特性,导出阳极附近径向电流的表达式和电子注等离子体振荡频率,理论计算与粒子模拟结果吻合很好。用MAGIC程序计算新型同轴Vircator,得到输出功率、功率的频谱以及阳极区电流等,在0.6MVT,得到GW级的输出,微波产生效率为14.30%。  相似文献   

16.
在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中,功率放大器的效率和线性度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该文针对放大器效率问题,研究了Doherty放大器的自身结构特点及其相对于其他的提高效率指标方法的优势。通过对其原理的推导,得到Doherty放大器的效率特性曲线。并结合仿真结果,对比一般的AB类放大器效率曲线,验证了Doherty放大器的高效率性。  相似文献   

17.
WCDMA线性功率放大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WCDMA信号具有高峰均功率比的特点,应用微波CAD软件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了仿真和优化,输出匹配电路采用微带加并联电容的混合结构实现共轭匹配。设计了一个高线性功率放大器,制作了功率放大器模块,并对该功率放大器模块进行了基本参数测试。测试结果为当输出功率达到40dBm、峰均比为10.57dB时,邻道抑制为50.64dB(@5MHz)、66.29dB(@10MHz),EVM=1.85%,输出效率为12%,满足国际标准3GPP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新的低噪声低功耗电荷敏感放大器设计方案。用EDA软件Cadence进行模拟,得到了满意的仿真结果:直流开环增益为82.9 dB,f-3dB为28 kHz,相位裕度为46.9 ,低频下输出噪声频谱密度为1.5 mV/Hz2。采用标准的3 mm P阱CMOS工艺进行了流片,测试结果与模拟情况相近。  相似文献   

19.
开关电源电磁干扰的分析与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关电源由于本身工作特性使得电磁干扰问题相当突出。本文从开关电源工作原理入手,论述了开关电源电磁兼容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种类,并给出了用EM I滤波器抑制开关电源电磁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Photonic Transmission Design Suite仿真试验平台为基础对EDFA和RFA的特性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设计了一个3 dB带宽为4.25 THz光信噪比在193.1 THz附近达38.5 dB增益起伏小于1 dB的带宽为3.75 THz的混合光放大器并将其应用于一个4信道的DWDM系统中经传输230 km后每路信号的输出光信噪比达到33.14 dB输出光功率达到4 W误码率达到3.810-10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