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宋诗运动贯穿整个清代诗坛,道咸宋诗派是清代中期出现的重要诗歌流派.该诗派把学问视为作诗的根本,力图整合“以文为诗、以理为诗”与“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两种相异质的诗学观点.广西诗人蒋启敭的诗作在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两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宋诗派旨趣,直观地反映了宋诗派诗学理论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2.
清代学者兼诗人李调元在世时诗坛即有以他为性灵派诗人之说。李调元虽喜爱袁枚的性灵派诗,但他们仅在晚年始有短暂交谊。李调元是学者,其诗有学人之诗的倾向,但又具有诗人之诗的特点,在乾隆时期的诗坛卓然自立,在清诗史上有一定影响。将他与袁枚在诗论、诗学渊源和诗歌创作等方面进行比较,可证实李调元不属于性灵诗派,并有与之对立的状态。我们尚应对其诗论与创作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宋诗运动贯穿整个清代诗坛,道咸宋诗派是清代中期出现的重要诗歌流派。该诗派把学问视为作诗的根本,力图整合"以文为诗、以理为诗"与"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两种相异质的诗学观点。广西诗人蒋启敭的诗作在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两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宋诗派旨趣,直观地反映了宋诗派诗学理论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4.
洪亮吉是清代中叶著名的朴学大师、诗人兼骈文家。他精于史学、声韵、舆地及训诂之学。其诗学理论著作《北江诗话》溯源高古,见解独到,在群英竞秀、诗派林立的清中叶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当时独出机杼的诗话代表作品之一。其求新求变,诗写性情,学问、诗才、品行兼顾,崇尚雅正等诗歌批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诗学理论之流弊,调和了各家学说之抵牾。  相似文献   

5.
钟惺(字伯敬,公元1574年——1625年)、谭元春(字友夏,公元1586年——1637年)是晚明风靡诗坛的“竟陵诗派”的创始人。他们论诗“另立深幽孤峭之宗”,一时间,“闻者皆为所摄”,“海内称诗者靡然从之。”他们评点的《诗归》问世之后,曾令纸贵一时,人们“家置一编,奉之如尼丘之删定”。其影响达“三十余年”。然而,清代以后,对钟、  相似文献   

6.
钟惺(字伯敬,公元1574年——1625年)、谭元春(字友夏,公元1586年——1637年)是晚明风靡诗坛的“竟陵诗派”的创始人。他们论诗“另立深幽孤峭之宗”,一时间,“闻者皆为所摄”,海内称诗者靡然从之。”他们评点的《诗归》问世之后,曾令纸贵一时,人们“家置一编,奉之如尼丘之删定”。其影响达“三十余年”。然而,清代以后,对钟、谭却贬多褒少。钱谦益、王夫之、顾炎武、朱彝尊、  相似文献   

7.
山水文化源远流长,历代诗人大多纵情于山水,从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大小谢”到盛唐的“李杜王孟”再到宋代“坡仙”以及清代的钱谦益、魏源等,他们共同缔造了中国古代一幅异彩纷呈的山水诗画卷。在这众多的山水诗中,瀑布作为一个重要的题材在唐以后的诗坛上为许多诗人所钟情。瀑布诗不仅呈现出独特的美感形态,具有旷远、悠渺的塘界,而且是诗人个性、意志与情趣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高密派是清代乾隆时期出现于山左地区、主要由寒士诗人组成的诗歌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高密三李”等。该诗派追步中晚唐之张籍和贾岛,极力强调诗人人格的傲岸,倡导“风雅”和“气骨”,提倡用心苦吟,以沉实瘦硬对抗诗坛“涂饰柔腻”的风气。它产生于传统文化的重镇,在价值观念和人格追求上皆体现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9.
说晚清诗     
晚清诗由龚自珍首开风气 ,之后出现了一批具有爱国精神的诗人 ,成为晚清诗坛的革新派。革新派之外另有一个宋诗派 ,但成就不大。戊戌变法前后适应时代的需要 ,产生了诗界革命。黄遵宪康有为谭嗣同和丘逢甲是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 ,梁启超则是诗界革命的理论家。同光时代另有湖湘派、唐宋派和阵容甚大的“同光体”派。到清朝的结束 ,秋瑾和南社诗人 ,以他们的革命诗歌成为清诗的奠后。  相似文献   

10.
杨思圣是清初诗坛的重要诗人,他与河朔诗派主将申涵光的诗学理论倾向基本一致,其论诗推尊杜甫及明代的李梦阳、何景明,主张学习盛唐诗人,提倡诗歌应以性情为主,反对过度模拟之弊。由于文禁之故,杨思圣的《且亭诗》经大量删减后,更名为《且亭诗钞》行世。其诗歌“一以少陵为宗”,表现出明显的宗杜倾向,特别是其入蜀诸诗模拟少陵,取得了较高成就。杨思圣被尊为“畿辅七子”之一,堪称河朔诗派的主将。其与申涵光、殷岳等人一起,共同为清初慷慨悲歌的燕赵诗坛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说“诗圣”     
诗人杜甫被尊为"诗圣",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宋人是视杜甫为诗圣的,但诗圣成为杜甫的专称则在明代中后期以后。而杜甫的被称为诗圣,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指诗艺的高超绝伦,一是指道德修养达到极高的境界,足以为人师表,为人们所景仰和崇拜。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仁民爱物的博大胸襟,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和精妙绝伦的诗歌艺术,仍是我们所应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他"诗圣"的桂冠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2.
<诗经·秦风·权舆>是一首王族宗亲慨叹今不如昔的作品,为当时秦国社会变革的一种反映,折射出奴隶主破落与"士"阶层兴起这一时代发展趋势,其产生与秦国特有的文化、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统治策略有关.  相似文献   

13.
竟陵派以“厚”作为诗学审美理想。文章讨论了“厚”的审美内涵,以及“厚”和“灵”、“学”之间的关系,并且认为“厚”是竟陵派用来医治公安末流和自己诗病的药方。  相似文献   

14.
陈邦彦是明末清初岭南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民族英雄,"岭南三忠"之首,与黎遂球、邝露并称为"岭南前三家",有"粵中杜甫"之称。他是岭南诗派的传承者,他的诗歌既继承了岭南诗派一直以来"雄直"的风格,又影响了"岭南三大家"艺术风格的形成。他的诗歌雄壮豪迈,又多运用赋的手法,抒情上多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而且往往在诗歌的结尾卒章显志。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古代清淡诗风与清淡诗派的评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现象。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关于清淡诗风与清淡诗派的批评言论足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清淡诗派以及它的艺术体现清淡诗风,是产生和存在于千百年来众多诗论家的吟赏和批评实践中的;清淡诗风的美学意义,在相当程度上来自这些诗论家的赋予。总的来看,批评主体之于批评对象,经历了一个从人格批评到文学批评,从审美吟赏到创作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对近代重要诗人袁昶,学界一直认为是洋务派作家,通过对其政治派别的考辨,进一步探求其特定政治背景下的“朝隐”心态,能够较全面地重新评价这位曾被视为保守派的诗人,及其诗歌创作内容与风格。  相似文献   

17.
作为悠久绵长的诗歌流派和文学风格,中国古代清淡诗派及其清淡诗风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内容。从趋同和创异的角度看,清淡派成员对本时代文学思潮和美学思潮的取舍与选择,以及他们对待所处时代文学思潮和美学思潮的态度,直接反映了他们的创作审美心态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评诗说人,简约地评论了清"乾隆六十年第一诗人"黄仲则诗的魅力,着重探析了黄诗袒露灵魂深处的情感的内容特色和表达方式上新颖奇特的艺术造境的感染力,指出黄仲则与屈原、杜甫在社会心理上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 4 0年代崛起于中国文坛上的新诗流派———九叶诗派 ,在新诗艺术手法上另辟蹊径。其革新精神与陌生化理论相契合 ,在创作实践上他们也借鉴了陌生化手法 ,在诗歌创作中给以陌生化前所未有的青睐 ,不断探索陌生化的表现手法 ,通过反常化、奇特化 ,力求“自平凡中显神奇” ,达到离奇、新鲜的效果。这一切都贯穿体现在其诗的意象、修辞、文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钟惺、谭元春早年在家乡的文学活动,是竟陵派研究者较少关注的一个论题.本文通过钟、谭诗文之始习、才性之养成及其相互磨合,在家乡重要的文学交游活动以及早期创作成果与经验总结等方面的考察,试图对此作比较具体而全面的描述,并且在一种历时性视角的观照下,探究他们在这一阶段所形成的文学立场、文学思想及趋向与以后各阶段文学观念与主张的内在联系,证实这一阶段对于竟陵派文学定型、发展的重要性.这种阶段性的分析研究,是将对一个文学流派有关诗学理论、创作风格等问题的探讨还原到历史过程中去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