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海东 《社科纵横》2007,22(11):18-20
列宁东方社会理论是列宁以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为方法论基础,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落后国家可通过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是列宁对俄国等东方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的科学探索。列宁东方社会理论无论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不可否认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大陆有没有农村社会工作?很多学者、专家都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对什么是农村社会工作有不同的定义。假设中国农村社会工作是存在的,那么笔者觉得这其中有三点是需要明确的:第一,这是在中国,中国的农村问题一直以来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受到国家的重视;第二,中国农村,农村的问题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刘明定 《社科纵横》2008,23(10):14-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和团结奋斗的旗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特在哪里?它有什么时代意蕴?对这个问题的科学回答,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经验总结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回答与此相关的三个层次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什么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特?  相似文献   

4.
未来的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是东西对峙,南北分野,逐鹿中原,决一雌雄。东方已不再是(原来的)东方,西方也不再是(原来的)西方。我们今天连婚姻都跨国跨洲跨半球了,遑论跨国公司企业文化?两脚踏东西文化,一手写宇宙文章的人比比皆是。世界的出路不在于回归到中国传统思  相似文献   

5.
《青岛画报》2011,(1):54-58
由iPad的"千元入境税"引发广泛讨论,为什么在深圳富士康生产的iPad,国内的售价却要比在美国贵。同时,许多关于"中国制造"的中美价格比较也频频见诸于报端。人们发现Nike、阿玛尼、索尼等品牌在中国代工生产的商品,最后都在国外卖得比中国便宜。是什么造就了在"世界工厂"买不到便宜的东西?是什么驱使国内消费者舍近求远去国外采购?当扩大内需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如何在合理保护我们的市场和自主品牌的同时,更好地激发内需,确实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春水 《东西南北》2009,(8):14-15
全球经济"寒冬"的来临,映衬了东方黄土地的"温暖",世界的商业巨头们在自身出路的选择上,出奇地心有灵犀。那么,神秘古国到底用什么诱惑了他们?  相似文献   

7.
弱势群体与劣势群体:中国社会福利服务对象的政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的社会福利政策与目标是什么?目前全社会中到底有多少人群需耍国家的帮助和救助?他们都需要什么样的福利服务?什么样的服务方法最有效?现有社会资源与满足变迁中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相似文献   

8.
闫伟 《社会工作》2008,(13):56-56
在中国大陆有没有农村社会工作?很多学者、专家都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对什么是农村社会工作有不同的定义。假设中国农村社会工作是存在的,那么笔者觉得这其中有三点是需要明确的:第一,这是在中国,中国的农村问题一直以来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受到国家的重视;第二,中国农村,农村的问题是什么,农村社会工作的主角是谁等;第三,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如何介入农村的问题,怎样促进农村的发展。《农村社会工作》让我们走出了课堂,对农村的现状进行有益的探索。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作者认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与邓小平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实行社会主义变革中的东方落后国家,必须充分吸收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这既是前者的理论要点,也是后者的理论支柱。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国只有全方位对外开放,充分利用西方文明成果,才能抓住东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0.
东方现代化与中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东方现代化”问题的提出 提出“东方现代化”这问题,是因为在过去若干个世纪中,现代化几乎与“东方社会”无缘。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在很多人看来,“东方现代化”是否可能,是一个只能“悬置”的问题。起初“东方”还只是一个地理和文化的概念,而“西方”社会是从古希腊、罗马文明发展而来。在中世纪时代,地中海曾被看做世界的“西方”,中世纪以后,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邓小平的中国已成为进行观察和分析的特殊模型.七十年代外交大转变之后,大规模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将中国推向社会主义世界的特殊位置.彻底的改革?还是一次或多次的改革?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人们往往用下列形式表现中国的政策:现代化、对外开放和改革.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现代化是否在开放之后?还是开放或现代化带动改革?或两者都要取决于改革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蒋海松  张娅茜 《社科纵横》2010,25(3):43-45,49
了解马克思本人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和判断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但遗憾的是,马克思的中国社会观尚未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马克思认为,东方社会的亚细亚型法权具有自己独特的规定性,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东方专制主义的真正基础。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土地公有制、国家社会一体化、以父权为中心的宗法制度以及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严酷的法制都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显现。而且,这导致了思想上的奴化心理蔓延、公民意识的缺乏、心理封闭落后和道德沦落。重温马克思的中国观对正确理解中国国情、推进中国当代的法治建设和进行国民性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学从对西方社会理论的引进、消化、吸收逐渐走向自主创新。中国作为拥有独特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以及庞大人口的东方大国,其所发生的巨大变迁给中国社会学界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营养与资源。近年来学界所热议的关于中国发展模式与道路的"中国经验"问题便是在这个基础上生发出来的。然而,相对于"中国经验"讨论的热闹状况而言,"中国体验"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其所蕴涵的独特内涵、分析路径以及方法论意义还不为学界所知。有鉴于此,本刊组织了四篇笔谈文章,分别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中国体验"的社会学意义,以飨读者。其中,周晓虹教授提出,我们可以将"中国经验"和"中国体验"视为理解中国社会变迁或转型的双重视角,单单研究或重视宏观的"中国经验"是不完整的,"中国体验"起码在精神层面赋予了中国经验以完整的意义和价值。王浩斌博士指出,将"中国体验"界定为"中国人民在宏观变迁的背景下发生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方面的微观变化",是欲求为时代精神找到一种社会学的表述。使用价值观而不使用哲学、意识形态等概念,使用社会心态而不使用传统的社会心理概念,是社会学对中国人文化与心理嬗变的独特把握,是时代精神的社会学表达。王小章教授以中国社会在制度(体制)层面、结构层面和社会心理层面的巨大变化为分析背景,对中国社会科学必须关注"中国体验"的深层根据进行了剖析。成伯清教授提出,关注"中国体验"就是要确立中国人的时代精神的内在价值,走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世界、心态世界和情感世界,即关注中国人自身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学从对西方社会理论的引进、消化、吸收逐渐走向自主创新。中国作为拥有独特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以及庞大人口的东方大国,其所发生的巨大变迁给中国社会学界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营养与资源。近年来学界所热议的关于中国发展模式与道路的"中国经验"问题便是在这个基础上生发出来的。然而,相对于"中国经验"讨论的热闹状况而言,"中国体验"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其所蕴涵的独特内涵、分析路径以及方法论意义还不为学界所知。有鉴于此,本刊组织了四篇笔谈文章,分别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中国体验"的社会学意义,以飨读者。其中,周晓虹教授提出,我们可以将"中国经验"和"中国体验"视为理解中国社会变迁或转型的双重视角,单单研究或重视宏观的"中国经验"是不完整的,"中国体验"起码在精神层面赋予了中国经验以完整的意义和价值。王浩斌博士指出,将"中国体验"界定为"中国人民在宏观变迁的背景下发生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方面的微观变化",是欲求为时代精神找到一种社会学的表述。使用价值观而不使用哲学、意识形态等概念,使用社会心态而不使用传统的社会心理概念,是社会学对中国人文化与心理嬗变的独特把握,是时代精神的社会学表达。王小章教授以中国社会在制度(体制)层面、结构层面和社会心理层面的巨大变化为分析背景,对中国社会科学必须关注"中国体验"的深层根据进行了剖析。成伯清教授提出,关注"中国体验"就是要确立中国人的时代精神的内在价值,走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世界、心态世界和情感世界,即关注中国人自身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学从对西方社会理论的引进、消化、吸收逐渐走向自主创新。中国作为拥有独特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以及庞大人口的东方大国,其所发生的巨大变迁给中国社会学界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营养与资源。近年来学界所热议的关于中国发展模式与道路的"中国经验"问题便是在这个基础上生发出来的。然而,相对于"中国经验"讨论的热闹状况而言,"中国体验"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其所蕴涵的独特内涵、分析路径以及方法论意义还不为学界所知。有鉴于此,本刊组织了四篇笔谈文章,分别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中国体验"的社会学意义,以飨读者。其中,周晓虹教授提出,我们可以将"中国经验"和"中国体验"视为理解中国社会变迁或转型的双重视角,单单研究或重视宏观的"中国经验"是不完整的,"中国体验"起码在精神层面赋予了中国经验以完整的意义和价值。王浩斌博士指出,将"中国体验"界定为"中国人民在宏观变迁的背景下发生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方面的微观变化",是欲求为时代精神找到一种社会学的表述。使用价值观而不使用哲学、意识形态等概念,使用社会心态而不使用传统的社会心理概念,是社会学对中国人文化与心理嬗变的独特把握,是时代精神的社会学表达。王小章教授以中国社会在制度(体制)层面、结构层面和社会心理层面的巨大变化为分析背景,对中国社会科学必须关注"中国体验"的深层根据进行了剖析。成伯清教授提出,关注"中国体验"就是要确立中国人的时代精神的内在价值,走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世界、心态世界和情感世界,即关注中国人自身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学从对西方社会理论的引进、消化、吸收逐渐走向自主创新。中国作为拥有独特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以及庞大人口的东方大国,其所发生的巨大变迁给中国社会学界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营养与资源。近年来学界所热议的关于中国发展模式与道路的"中国经验"问题便是在这个基础上生发出来的。然而,相对于"中国经验"讨论的热闹状况而言,"中国体验"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其所蕴涵的独特内涵、分析路径以及方法论意义还不为学界所知。有鉴于此,本刊组织了四篇笔谈文章,分别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中国体验"的社会学意义,以飨读者。其中,周晓虹教授提出,我们可以将"中国经验"和"中国体验"视为理解中国社会变迁或转型的双重视角,单单研究或重视宏观的"中国经验"是不完整的,"中国体验"起码在精神层面赋予了中国经验以完整的意义和价值。王浩斌博士指出,将"中国体验"界定为"中国人民在宏观变迁的背景下发生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方面的微观变化",是欲求为时代精神找到一种社会学的表述。使用价值观而不使用哲学、意识形态等概念,使用社会心态而不使用传统的社会心理概念,是社会学对中国人文化与心理嬗变的独特把握,是时代精神的社会学表达。王小章教授以中国社会在制度(体制)层面、结构层面和社会心理层面的巨大变化为分析背景,对中国社会科学必须关注"中国体验"的深层根据进行了剖析。成伯清教授提出,关注"中国体验"就是要确立中国人的时代精神的内在价值,走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世界、心态世界和情感世界,即关注中国人自身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17.
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提出了著名的奥运三问1.什么时候中国能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 2、什么时候中国能获奥运会金牌? 3、什么时候中国才能举办奥运会?对这奥运三问,国人已经欣慰地看到了答卷: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中国第一次正式派出奥运选手,参加奥运会的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工作的功能定位是什么,其发展方向是什么?澄清这些问题,是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的任务.在思考中国大陆社会工作现状和问题的背景下,本文阐释了西方现有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的内容和分类,以及"生活世界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核心思想,并提出中国大陆构建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的紧迫性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进礼 《社科纵横》2008,23(12):15-16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可见,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内外对中国改革开放后发生的奇迹,用了个中国模式的概念。中国模式是什么?其实就是中华文明孕育了五千年,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催生而出,且正在茁壮成长的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