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锦江春色秀,万象气更新。2008年12月,伴随改革开放春风而建立的成都大学将迎来三十周年华诞!在此,谨向长期关心和支持成都大学改革与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海内外校友和各界朋友致以诚挚感谢和崇高敬意!为回顾历史,展示成就,凝炼精神,促进发展,学校决定举行建校三十周年校庆庆典。我们热忱欢迎海内外校友荣归母校,畅叙师生之情,携手共建成大;真诚邀请各级领导和社会贤达,聚首成大,共襄盛典。  相似文献   

2.
成都大学建校十年了。十年来,在中共成都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成都大学的全体教师和干部、职工发扬了艰苦创业,探索前进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使学校初具规模,为成都市和有关地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急需的人才,为促进成都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可贵的贡献。我曾经参与成都大学筹建工作,对  相似文献   

3.
成都大学建校已十周年了。成大是在打倒“四人帮”以后,国家百废待举、教育急需振兴的形势下,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应运而生的一所地方大学。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之后,现已初具规模、面貌日新,正以独有的特色呈现在高等教育战线上。今天,成都大学已有8个系19个专业,2千余名学生,拥有一支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较  相似文献   

4.
正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蓬勃发展新阶段,在全国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大好形势下,我们满怀喜悦地迎来了成都大学建校十五周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十五年的时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成大十五年的历程,却留下了一步步闪光的足迹,交织着创业的艰辛、发展的曲折和成功的喜悦。回顾往昔,甚感欣慰;憧憬未来,信心倍增,成大必将继续开拓前进,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简讯四则     
《成都大学》校刊创刊 《成都大学》校刊经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批准,于今年二月五日创刊。《成都大学》创刊号第一版套红刊载了校党委书记刘天文同志撰写的发刊词《祝贺与希望》,中共成都市委书记吴希海同志致该刊的祝贺信,全国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为成大题写的校名的影印件;该版以主要版面报导了本校试行“主讲教师聘任制”、新的教师工作量计算法、教职工岗位津贴制等重大改革措施及其试行情况。第四版以“成大之春”为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学校十周年校庆的到来,成都大学图书馆度过了自己的草创时期,开始步入现代化建设的新途程 十年来,成大图书馆从小到大,辗转迁徙,历尽艰辛。在领导的重视、支持下,经全体同志的努力建设,目前,图书馆已拥有图书20万册,报刊千余种;管理人员30名(专职26),其中受过图书情报专业教育的约占50%;除为图书的借阅提供服务,尚能为读者提供  相似文献   

7.
我系是成都大学的元老系之一。最初隶属于成都大学师范部,于一九七九年春正式建系。十五年来,我系在学校历届党委和权层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励精图治,规模从小到大,队伍从弱到强,与其它兄弟系携手共进于学校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八年 9月25日 成都大学开始筹建,地址成都簧门街原市中学教研室内。筹备组由市教育局副局长石怀升负责,成员有:石怀升、魏裕昌、李继华(女)、宋载铭、楚承相。机关设办公室(魏裕昌、李继华)、教务处(宋载铭、张桂芬)、总务处(楚承相、林蔚青)。 11月 张岗林调教务处负责,宋载铭调离成大。 12月4日 中共成都市委“成函[1978]118号文”批复筹办成都大学。  相似文献   

9.
十年,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不过短暂的一瞬。成都大学在短短的十年中,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中央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已经在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校舍、师资、设备有了一定的基础,先后培养出了3000多名本专科毕业生,许多已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在成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成都大学已成为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在庆祝建校十周年的今天,回顾我们的历程,总结我们的经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成都大学健康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四年的十二月八日,是成都大学建校六周年校庆日,经过紧张筹备的我校六年来教育成果展览正式开展。开展后,参观者络绎不绝,有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同志,有出席西南、西北地区短期职业大学教务长会议的各校代表,也有我校的广大师生员工。来宾们对展览给予好评,对我校建校六年来的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赞扬。 这个展览,是我校广大师生员工为发展  相似文献   

11.
1927年底至1928年张澜挽留吴芳吉的信件为我们考证吴芳吉在此期间的行程动向提供了直接史料,结合吴芳吉书信、《吴宓日记》、《吴宓书信集》等史料,可理清以下实事:1927年秋,吴芳吉开始任教国立成都大学,期间由于好友吴宓邀请赴京以及其他种种原因,他一度在当年年底辞职成大,计划1928年春携家人出川北上。但筹集不到全家出行的路费,加之时局动荡,吴芳吉的出川计划搁浅,从1928年初寒假归家到8月,他一直在江津,生计维艰。张澜的不懈努力最终使吴芳吉于1928年9月重返成都大学任教,直至1930年。吴芳吉计划出川但最终留任成都大学,其中的曲折展示他在此期间为衣食谋、为家庭委曲求全、为时局所困的艰难处境。  相似文献   

12.
同志们、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是我们聊城师院建校25周年,我代表省委高校工委、教委祝福我们的学校,祝福我们的老师,祝福我们的同学们!又适逢建国五十周年,让我们一起祝福我们的国家,祝福我们的聊城,祝福我们大家和我们自己.我作为昨天的学生,也就是今天学生的学兄,教职员工的同行讲几点感受: 第一,想到了我们的学校.  相似文献   

13.
被誉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范成大现存诗一千八百多首,内容十分丰富。但目前的研究者多注意其爱国诗和田园诗,很少有人对他的诗进行总体上的研究,更不用说对其诗的艺术特色进行探讨了。所以,在这里,我想对范成大诗的艺术特色进行一下有益的探讨,以期能打破对范成大诗研究的狭獈局面。 1 范成大出生于南北宋交替之时,随着大批诗人南渡,影响北宋后期诗坛的江西诗派的烟云随之也笼罩在南宋诗坛上空,和许多同时代的诗人一样,范成大在创作上也曾受到已创作窄胡同的江西诗派的影响,但他又没有囿于江西诗派的篱笆.而是迅速走向了独立发渐入展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4.
十二月,腊梅花绽开的时节,成都大学迎来了建校十五周年校庆! 十五年,成都大学这样一所地方大学,乘着改革的东风,沿着改革的新路,带着浓郁而鲜明的特色成长起来了!发展起来了! 十五年,成都大学在经费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培养了受欢迎的二十多个专业的数千人才,显示了特有的生命力。生命力所在,从外部讲,她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大都会——成都市的宠儿。从内部讲,她是改革开放政策的产儿,借鉴了国内外高等教育的经验,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勇于大胆探索办学体制的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同时,还因为她拥有一支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领导班子和教职工骨干队伍。  相似文献   

15.
前言 根据1984年9月教育部《关于编写校史的通知》精神,为了积累和保存资料,总结办学经验,迎接建校十周年,我们编写了《成都大学史略》。由于资料、时间、人力的限制,只算一个初步史略,不能称之为正式校史,以待完善、补充。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意识,观念和制度层面简要论述了“迁建升本”后的成都大学在入世背景下所必须面对的主要挑战和应当采取的对策,希望能够引起关心成都大学学校命运与发展的人士的足够注意。  相似文献   

17.
值《成都大学学报》创刊(1981)20周年之际,我逐一翻阅了近年来的学报,①深感不少论文质量很高,学术新人辈出.过去,人们容易产生一种"家花不如野花香"的欣赏情绪,常常听到有人菲薄自己学校的科研成果,这是中国人喜欢"故做谦虚"的"君子"传统,以及"文人相轻"与"九斤老太"思维定势的反映.其实,这几年接触到的一些京沪的著名重点大学的知名学者,在谈到他们的学报的时候,也是说:"办得不景气,一期也就两三篇文章值得看"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意在追寻与探讨"成都大学"的校名问题,一方面,从历史钩沉的角度追述了"成都大学"校名的来龙去脉,清理了它在历史变迁中的三起三落及其历史背景;另一方面,也从现实的角度论析了新成都大学的崛起,表达了通过改革发展对现有校名"成都学院"能早日恢复"成都大学"称谓的企盼。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教育和学生规模的不断发展使得当前大学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基地则成为制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高校借助校外实践基地来实现人才培养途径,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校外实践基地成大川汽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近三年的培养成果证明了校外实践基地的功效。此处对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进行探讨,使其建设与管理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大潮中诞生,又在深化改革中发展壮大的成都大学,已胜利地走过了十五个不平凡的春秋。15年来,在上级党、政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我校历届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校教职工发扬团结创新、求实拼搏、艰苦创业的精神,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迄今在校园建设、系科设置、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已初具规模。为成都及其他地区的工业、教育、科技、党政机关等部门输送了近8000名毕业生,为成都市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成都大学的统战工作与成都大学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并随着学校改革的深入不断地得到加强。统战政策深入人心,调动了广大统战对象的积极性。他们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党的教育事业,为成都大学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的作法和体会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