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实践唯物主义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历史过程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和“人的活动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这是两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都有较大的出入。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活动 ,认为合规律性合目的性活动的主体是现实的人 ,合规律性合目的性活动不仅是人的活动区别于动物本能活动的类特征 ,而且也是现实的人的本质和特性。“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只是人的活动的一种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2.
历史合规律性合目的性问题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曙光 《北方论丛》2006,(6):102-108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一般哲学原理教科书都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其实,这一观点起源于宗教神学,是世俗化形式的基督教。这一明显带有目的论色彩的唯心主义观点,不仅受到来自批判的或分析的历史哲学的批判,而且也曾受到马克思的尖锐批判。在马克思看来,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只能是人的活动区别于动物本能活动的本质特征,社会历史根本不存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把马克思的“历史科学”作为“人的科学”时,通常会面对两种置疑:一是海德格尔式的人道主义批判,二是阿尔都塞式的“无主体”的历史过程。但马克思的“人的科学”是其“历史科学”的“事情本身”,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经过了“无人身的理性”到“作为本质的人”,再到“现实的人”及其全面展开的三个阶段的现象学还原,因此,马克思的现实的人的革命真正地“深入到了历史的本质性一度”。  相似文献   

4.
科学(认识自然)、技术(改造自然)是实践的两种基本形式。科学技术作为实践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统一、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正> 社会运动是具有两重性历史过程.一方面,它是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是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它只服从必然性的规律,而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因而它对于人来说是一种自在的运动.这个过程确定地显示了社会运动的合规律性与必然性.可是,社会运动的自然历史过程,与自然物质的自然历史过程截然不同,它的客观性是建立在主体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的,这种实践活动又是由包括目的要素在内的主观意志的驱使而产生的;主体是社会运动的载体,因此,另一方面,社会运动又是主体的运动过程,它具有主体性,并从而具有合目的性与合理性.社会规律正是通过人的合目的性活动而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统领人的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旗帜.人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自觉选择科学的发展之路,自觉消解非科学性发展问题,自觉实践人的发展过程的阶段性与整体性、稳定性与变动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统一.人的科学发展之理性价值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建构人的科学发展之理性价值在于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 社会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发挥的重要课题。过去左的僵化一套,割裂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口头上遵重客观规律,实际却歪曲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关系,犯了唯意志论的错误。前些年的自由化,割裂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愈是强调目的性,愈歪曲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关系,陷入了“目的论”的泥坑,导致人们无远大目标的庸俗追求。历史教训告诫人们: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是辩证统一的,不应人为地强调一方,否定另一方。通过合目的性把握合规律性,在把握合规律性的同时升华合目的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中的美学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只有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中,才能真切地体验到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谐之美。“自然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的思想是马克思对美看法的根本。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是人改造世界实践活动的结果,人通过劳动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在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的同时,还会产生出一种精神上的愉悦。马克思的思想中,深刻蕴涵了“劳动创造了美”,通过劳动实现人类从必然到自由、实现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美的境界,从深层次上揭示了美与社会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实践是对象化的活动,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物质生产活动中,也形成和改造了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结构,人的美感既是受动的又是能动的。人类正是凭着审美感受力,在美的感召下探索着自然的奥秘。人的实践感中的美感因素主要有直觉和谐感、面对创造成果的惊喜和现实超越感。实践是目的一表象活动,表象的外化标志着主体与自然的统一。实际上,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首先在实践主体的表象世界中初步完成,这就是此后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通过对历史、理论与现实的分析揭示历史二重性原理,即历史过程既是自然历史过程同时又是文化历史过程,从而揭示历史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内在统一。一为了阐述这一问题,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历史哲学的历史。历史是人类自身实现和发展的过程,抑或是服从某种客观逻辑的过程?即历史是合主观目的的呢还是合客观规律的?这是人们对哲学的思考中长期探讨的问题。当古希腊哲人或断  相似文献   

11.
封来贵 《东岳论丛》2000,21(2):87-90
真理是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对客体的本质或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双重基本属性 ,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而这种统一是实践过程中主体与客体双向转化、互相作用所遵循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之统一的凝结和体现 ;并据此对“客观真理”、“主观真理”提出了质疑 ,主张放弃这两种提法  相似文献   

12.
<正> 人的存在是自然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人的生命活动与其它生命活动有着本质的不同.人的生命存在是一种自觉性的存在,人类通过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不断地调整、控制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并按着人的愿望、意志与目的改造和加工着人所生存的外部世界.劳动实践活动,一方面使自然界成为人化的自然,另一方面,人也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时,逐渐建构起主体的心理结构,建构起自己独特的生命存在方式.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整个历史也就是“自然向人生成”的历史,自然界的生命形态进化到人这一族类,才真正充分地体现了生命系统不断进行优化选择,不断向最有序目标迈进的宇宙合规律性和宇宙合目的性.  相似文献   

13.
从规范性的意义上提出历史评价合理性的理想模型,它必须能够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合乎人情与合乎理性的统一,合价值性与合工具性的统一。对历史评价合理性问题的正确理解,必须立足于实践,因而实质上它是一种实践合理性。而由于人类实践活动结构、过程及其结果具有相对性,因而它只能是一种相对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李杰  张鹏超 《天府新论》2008,1(1):19-22
马克思的实践人学包含着抽象的人与现实的人的统一、科学与价值的统一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科学人学辨证法.抽象的人与现实的人的统一就是抽象的人包括一切现实的个人,现实的人是抽象的人的特殊表现形式;科学与价值的统一表现为马克思人学注重人的历史活动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注重人的生存状态的"应有"与"现有"的统一、注重经济学的实证分析与人的价值分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的实践观看来,由于人的具体的感性活动是为了满足各种生存需求而进行的自觉能动性的活动,因而是带有一定目的性的活动,而由于其又是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展开的历史性的活动,因而亦是受一定的历史条件所制约的规律性的活动.逐步地达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必然,这种历史必然是社会主体的人的自由价值得以不断地展现与升华的根本,而当这种升华达到一定程度即作为独立个体的人能够自由、全面地发展时,人类也便进入了真正的自我发展的“自由王国”,而和谐将是其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自近代以来就已经开启的“中国梦”,在今天被从一个历史的新高度提出来,形成了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这意味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在改革开放已经行进了三十几年的今天,“中国梦”的实现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是可以期待的了。也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前提,使“中国梦”具有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支撑。“中国梦”的合规律性,具体体现为它在性质上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在方向上符合历史前进的趋势,在时间上具有可持续性,并且最终体现在它的实现是客观的、不可抗拒的。合规律性使“中国梦”从根本上具有了科学性。而“中国梦”的合目的性,则具体体现在它包含着合理的计划性,蕴含着强大的创造力,作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可以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同时,它可以指导人积极地行动。合目的性赋予了“中国梦”以强大的精神动力,只有做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才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哲学中,劳动既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又是一个体现一定价值旨趣的哲学范畴.特别从黑格尔、马克思的关系看,我们更是能体认到马克思劳动概念深刻的哲学意蕴.劳动不是抽象理性的自我运动,而是人和自然界双重生成的物质活动过程.借助劳动概念,马克思通达了我们现实的生活世界、现实的历史.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把"人的解放"的旨趣孕育在现实的历史过程中,从而实现了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18.
决策理性是人类认识过程中继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后的又一基本环节,是理论理性走向实践的关键,是理性发展的最高阶段。科学的合理的决策理性应有的本质规定:1决策理性是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2决策理性是情与理的统一;3决策理性是价值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决策理性的构成依据四个尺度:1客体尺度,主要解决决策的合规律性问题;2主体尺度,主要解决决策的合目的性问题;3技术尺度,主要解决决策的合可行性问题;4社会尺度,主要解决决策的合规范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德军 《兰州学刊》2007,18(7):13-16
人是世界上最复杂和最高级的存在物,人具有自然事物的一切属性.存在是人作为自然物质最具普遍性的在世方式,表现为自然界盲目的运动;生存是人作为有生命的生物(动物)在世方式,表现为人的本能的自然合目的性活动;生活是人作为人(劳动实践、社会关系、理性、意志、神性、文化等)的在世方式,表现为有意识的功利性目的活动和超功利目的的自由活动.存在生存都是人在世的基础前提和手段,生活才是人在世的目的意义和方式.  相似文献   

20.
自由是主客体的双重双向统一。第一重统一是主体统一于客体,即主体对规律的认识和顺应,也就是知与行的“合规律性”。第二重统一是客体统一于主体,即主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去改造客体,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也就是实践活动和实践成果的“合目的性”。因此,自由就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对这个观点的详细阐述,可见拙作《自由的结构性分析》,载《厦大学报》1992年第3期)。“合规律性”是主体的认识和行为对客体规律的符合与顺应,因而是“真”。有的学者把真等同于规律本身,这是不妥当的。真是主客观的统一,包含有主观因素,因而不能等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