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美伊战争使伊拉克生态面临危机。从战争伦理角度看,西方大国利益为先使战争伦理在维护受害国生态利益面前表现出明显局限;从宗教伦理角度看,"西方中心至上"将基督教人与自然关系的二元论继续发扬而摒弃了新型宗教道德中的平等论和托管理论;从环境伦理角度看,西方大国无视受害国生态利益破坏了人类平等原则和人与自然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2.
伦理和道德的辨证考略—基于黑格尔精神资源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格尔精神哲学关于客观精神的描述有两种旨趣:<精神现象学>中的思想进路是由"伦理世界观"到"道德世界观";<法哲学原理>中的思想逻辑是"道德"向"伦理世界"的转向.看似差异的精神逻辑隐含表达了道德哲学两个重要范畴"伦理"和"道德"之间的辩证关系:个体道德在既有的伦理中孕育形成,并有待于在绝对自在自为的伦理理性中检验;道德又蕴涵着较高的主体性原则,推动伦理的进步与发展;伦理与道德是在相互关联中互动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简约生活"成为值得倡导的生活方式,是生态美学走向生活的标志.从时代观、自然观、发展观、生态伦理观、生活观、文化观与美学观等7个方面阐释了"简约生活"提出的历史、现实与理论根据,特别阐释了其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紧密联系."简约生活"不仅仅是生活方式的转变,而且是时代观、世界观、道德观、发展观、生活观、文化观与审美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现代伦理生活"对哲学的要求"的形而上学表现就是"伦理性"——Sittlichkeit(或伦理生活、伦理世界),伦理性形而上学是现代性哲学的形态。"伦理与世界"的关系是现代伦理学的核心问题;伦理是以"世界"为依托的,世界是"伦理"的存在,这是两个相互交织的基本问题;而"伦理性"则是伦理与世界"关系"的交织点。本文拟以此框架分析现代伦理世界的"伦理性"。现代性伦理是在对传统伦理世界中"善的缺失"的感受中逐步确立的,因而,现代性伦理开端就以"世界性"的哲学要求的确立为基本特征。而现代伦理世界"伦理性"的哲学操作,既不依赖于现实世界的批判,也无法指导世界的应然状态。于是,预设的至善理想——"伦理世界"被扭变为"恶的世界",这就是现代道德世界"伦理性"的转变:有恶世界的伦理学。这种伦理"世界观"的转变,深刻影响着现代伦理学的"伦理性"——"抑恶"优先于"扬善",而不是相反,或者说"抑恶"即是"扬善"。  相似文献   

5.
人类在伦理生活形式上对水的认知经历了3个阶段:水为伦理本原、水为自然资源、水为生态根源。水伦理的生态理念是从生态根源上对水的道德亲证,它内含对水本原的精神隐喻的生态诠解,又隐蔽着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伦理注入精神元素的意图,故而是对遵循自然的水伦理在伦理生活方式上确立的一种生态定位。按照水伦理的生态理念的内在要求,生态进路中的水伦理,是一个由"尊重水文"的生态信念、"遵循水利"的生态立场、"亲证水德"的生态规范诉求所构成的不断展开的伦理体系。它诉诸道德亲证的伦理生活形式,而非道德论证的实践推理,是对水之生态根源的实践认知和道德回应。在亲证水之自身价值的意义上,水伦理的生态理念呈现为一种广大的道德关怀。通过道德亲证,水伦理才将一种"用"的伦理建立在"乐"的伦理基础上。由于水伦理的生态理念倡导遵循自然的伦理,它隐含有从生态"是"得出生态"应该"的逻辑,因而无法避免自然主义谬误之诘难。  相似文献   

6.
农村环境问题促使人们从环境伦理的角度来反思人类面对环境与发展、人与自然之矛盾的价值取向.农民的生态道德理念与农民在特定生态环境中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课题组对陕西合阳县城后村、黑镇村、浪后村的村民进行农民生态道德状况的问卷调查.调查表明,农民生态道德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生态道德情感不稳定,生态道德行为与认知不一致.农民生态道德培育成为乡村环境保护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7.
和合与伦理--关于网络、生命、环境伦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高科技日新月异,传统伦理道德领域已不能涵盖和统摄,诸多新型的人的生活活动领域和人际交往活动方式不断涌现,需要依据和合学的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原理来化解.和达网络伦理:现代信息网络世界给人类的生活、交往、思维方式带来美好的"数字化乐园",但也带来网络生态、道德、精神危机;网络世界作为人际信息交往世界,必须遵守人际信息交往的底线伦理,如讲诚信、修身、以友辅仁等.和生的生命伦理,是指对现代医学和生物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带来的生命冲突融合所做的道德诠释的伦理学说.和处的环境伦理,是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危机所做出的道德、化解的伦理学说,如天人合一、民胞物与、成己成物等,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优美化.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共同关心的世界性问题。为了解决好环境问题,必须从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伦理入手,在全民中树立生态意识,以生态价值观念取代传统的人类价值观念;提倡环境道德,把人类道德规范扩展到生态环境中去,从而在人类与环境之间建立起和谐共存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思想体系和文化脉络中,"道"既指自然万物生成本原、运动规律,也标示人类社会生存方式、伦理秩序的本体规定以及道德实践的总体原则;"德"既表明万事万物的自然本性.也涵指人们基于天道、人道基础上的自然本性之德和个体心性之德."道"、"德"分别指称和对应于客观世界特别是伦理世界中的形上本原实体和人文价值理念.思想家们对二者意义的相互贯通及其辩证关系的寻究,孕育"道德"范畴并赋予其深厚的文化涵蕴,使其兼含伦理与德性、事实与价值的意义,奠基中国道德理性主义精神和文化的发展.作为本然性形上本体与应然德性价值相统一的"道德"范畴及其理念由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体系的思想精粹与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10.
二元论世界观源于人类主体意识的确立,也是人类精神需求的内在倾向。但二元论所确立的心身对立的世界图景使得意识或者以一种独立的形态存在,或被完全否定而消失于无形。具身现象学通过考察"行为"的性质而揭示出的心身同一论,不仅超越了二元论及其结果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元论,而且代表了一种以有机生命为着眼点的意识研究的趋势。从二元论到具身概念兴起的过程,是人们对意识范畴的否定之否定的重构之路。  相似文献   

11.
高校德育是大学教育的方向性教育,旨在培养会做事、会做人、会合作、积极参加活动、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有用 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嬗变,高校德育的目标将不断得到提升。进入21世纪,高校德育应从培养现代意识入 手,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活动意识、共生意识和健全人格意识,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材。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生了嬗变:价值观的个体意识高扬而集体意识下降;人生观的多元性与功利性;世界观的游移与彷徨;婚恋观的短期性与游戏性。针对如上问题应采取如下对策:加强思想教育;利用高新技术,建设网上德育阵地;培养一支较强的德育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13.
道德如何获得对自身的确定性这一问题对于黑格尔构建精神的自我回归与发展的理论旨趣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自身具有确定性的道德是精神在发展的历程中自我完善和完成的基石和驻脚点。道德的纯粹自我意识在遭遇道德世界观的矛盾时,意识到许许多多特定的义务的伪善性,道德必须返回自己本身面对自己的良心;良心是在自己本身内自我的绝对自由,但良心在行动中体现这种自由时,竟会受到普遍意识的诘难,良心惟有真实地应对之,才能完成道德对自身的确定性,并促成精神统一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何立入冥"故事发轫于宋人笔记,繁盛于清代文学,经历了由简至繁、由微而著的文学化进程。其演变过程中所彰显的独特的道德意义、出世之思,作为游历地狱故事主题之外的变调,与"胡迪骂阎"故事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了秦桧冥报故事的多样形态。  相似文献   

15.
以儒家道德教育为主导的中国传统德育一直在封建社会里占据着统治地位。在近代欧风美雨、坚船利炮的冲击下,中国传统德育经历了从观念到制度,再到实践的漫长转型过程。究其实质,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德育观与中国传统德育观相互冲突和融合的产物。探讨中国传统德育转型过程,有利于正确看待和处理德育的继承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传统德育的创造性转化以及西方德育观念的本土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环境道德:高校教育的新视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校教育中应加强环境道德教育,以提高我国大学生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论道德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只对故意的行为负有道德责任。故意的行为并不以符合倾向为必要条件,也未必是符合理性选择的行为;它不能是出于无知的行为,也不能是由于外力的行为。品格产生于行为,因此,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品格也负有责任。本文结合个别术语的译名问题,以《尼各马可伦理学》和《优台谟伦理学》为中心,试图澄清亚里士多德的道德责任理论,并指出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生态伦理及其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人认为生态伦理就是人际伦理的移用,就是把社会道德规范、原则简单移用到环境事务中来。这样来理解生态伦理是肤浅的,忽略了其质的规定性。其实,生态伦理就是指人类在关于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伦理关系及其调节原则,其内涵包括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首先,它表征的是一种客观的关系,即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其次,它是用以调整相应的关系的积极手段,即生态道德。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当前研究生德育存在的问题,强调了应赋予研究生教育新的内容,并阐明了对研究生进行世界意识教育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研究生德育建设的途径,即应强化研究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建立“三自”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纳西族的生死观大致有如下几个层次:一是对永生的探索;二是对长寿的追求和关于生命"连接"的观念;三是从生与死的单纯自然观中升华而出,体现出特有的伦理意识、道德观念及理想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