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之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结合南川实际,我们将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线,认真搞好2006年农业农村工作。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落脚点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农业科技创新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分析了制约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创新的各种因素,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大力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出发,对构建新型的农业创新科研体系、教育体系、服务体系以及法律法规体系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时期是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也才能实现农业发达、农村繁荣、农民富裕.才能真正实现中原崛起.应从农民最关心的现实利益入手搞好新农村建设.为此记者专程前往武陟县三阳乡马村采访了村书记张绍平.  相似文献   

4.
郦军 《管理科学文摘》2012,(20):184-185
上虞市新农村多年来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业富民、创新强农”为主题,以“抢抓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为要求,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为主线,以解决农民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为重点,着力以“四新举措”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国文 《领导科学》2006,(12):50-5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要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寻求解决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全面调整农业结构,夯实农民增收基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继续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向深…  相似文献   

6.
永川市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初步确立了以新农村建设为“三农”工作的统领,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为核心,以示范村、推进村为带动,以“两建两改一培育”(建致富产业、建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改革服务机制,培育新型农民)为重点的“445355”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7.
镇湖街道位于苏州高新区最西部,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2005年被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一。2005年以来,镇湖街道围绕苏州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提出的“规划、整理、造景”的方针,依托太湖及刺绣的独特山水人文优势,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整合资源.打响品牌,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初步构建了“刺绣文化产业”、“生态旅游产业”和“现代休闲农业”三大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既是新农村发展的美好蓝图,也彰显着新农村建设的理念、思路和方法。笔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关键、最根本的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本质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文化哺育和传承民族精神,反映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骄傲行为和心理的功能,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设社会义新农村,必须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代表一个时代的先进文化,它将会拓展农民新的视野,激励农民昂扬斗志,锤炼农民道德品格,激发农民创造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把握的几个重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落实好党的农村政策,长期稳定和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中央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对农业和农村而言,也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0.
县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讲话强调指出,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扎扎实实规划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胡锦涛同志的讲话,进一步突出了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县级党委、政府处于城乡之间的过渡层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不仅是指导者,更是实践者,应当坚决落实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也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一、既要突出发展农村经济,又要统筹推进…  相似文献   

11.
梁洪军 《领导科学》2006,(24):11-12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农村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地方财政缺少大项目支撑,农村建设资金投入有限,这就决定了在新农村建设这个“舞台”上,必须让广大农民唱“主角”,让其将建设新农村作为自己的事业;而政府则要做好“配角”,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凝聚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将新农村建设这部“重头戏”演好。一、点燃建设家园这颗“火种”,让农民建设新农村的激情涌动。建设幸福美好家园,是积淀于亿万农民心中多年的企盼,是埋藏于农民心中的“火种”,只有将建设家园的这颗“火种”点燃,把…  相似文献   

12.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指导方针。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处理好发展农业生产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农民主体作用的关系、加快农村经济建设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与新村建设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3.
农村饮用水安全是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事关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是维护最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田明辉  徐虔 《经营管理者》2009,(22):102-102
一、贵州欠发达地区地区新农村建设现状1.贵州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随着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及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党中央也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思想。贵州省也积极开展着新农村建设,并且取得了不少的进步。首先,贵州是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在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欠发达地区农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其次,群众的观念和思想有所改变,随着政府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的积极开展,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农民逐渐的转变观念,慢慢的改变以前不该有的一些习惯,接受新的思想,新的文明。再次,在村容整洁方面,贵州很多欠发达地区的容貌都有明显的改观,农民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给我国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国现阶段的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致富农民,缩小城乡差距,协调城乡关系,优化城乡生活条件,营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的需要。从这个角度看,发展现代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6.
化有勋 《决策探索》2008,(14):15-17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是新形势下组织农民实行市场化经营的有效方式,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7.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是新形势下组织农民实行市场化经营的有效方式,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市,驻马店如何面对农业发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此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均指出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党的一贯战略思想,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自确立了”一圈两翼”的发展格局,政府对此地区农民贫困幅度广和深难题加深了思考,也加快了解决步伐。真正直面与解决“一圈两翼”农民负担是关系重庆新农村工作成败的关键问题。“免农业税、农机补贴、对农村学生的义务教育、合作医疗”之后,农民真的放下包袱轻装走向新农村建设之路了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子女上学难、农民看病难和新农村建设等农民负担问题已然成为农民的新负担,农民真正减负之“路漫漫”。本文立足”一圈两翼”地区新时期农民负担出现的背景,从分析农民负担的形式入手,结合重庆市的实际,对如何减轻”一圈两翼”农民负担对策进行多方面探讨。  相似文献   

20.
促进人才回流: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战略举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也要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在财力、物力特别是人才智力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推动人才向农村回流、智力向农村汇聚,这对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促进人才回流,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人才支撑,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对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思想道德水平和公民意识,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与此相比,当前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从历史来看,长期以来,农业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