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理性主义人性论是一种基于理性主义一元论的普遍人性论,在纵向维度上是一种非历史主义和历史决定论的永恒人性论,在横向维度上则将人看作是孤立的、原子式个人。伯林的人性论正是基于对理性主义人性论上述三个层面的逐一批驳,从而实现了某种程度的超越。他主张人性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人性是历史地形成的,更强调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尽管伯林的人性论有其自身的理论局限性,但它毕竟揭示了关于人性的某些真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在伯林看来,理性主义人性论是一种基于理性主义一元论的普遍人性论,在纵向维度上是一种非历史主义和历史决定论的永恒人性论,在横向维度上则将人看作是孤立的、原子式个人。伯林的人性论正是基于对理性主义人性论上述三个层面的逐一批驳,从而实现了某种程度的超越。他主张人性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人性是历史地形成的,更强调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尽管伯林的人性论有其自身的理论局限性,但它毕竟揭示了关于人性的某些真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敏于感受现代文明的弊端,尼采开创了具有20世纪特色的非理性主义。这一转向不仅具有深刻的现实基础,而且对西方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尼采非理性主义哲学所表达的是现代西方人在传统价值观崩塌时代的痛苦和寻求的渴望,这就是尼采非理性主义哲学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理性”是西方文化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理解西方文明以及西方国家行为方式的关键点,也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理论基础。因与“人是理性的”基本观点契合,与无政府状态下民族国家最大限度获取国家利益的需要及国际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当前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主导着整个国际关系理论学界。理性主义研究范式在解释以及解决众多国际问题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其价值理性的缺失以及对主体性的忽视、导致其现实解释力不足。  相似文献   

5.
非理性主义以反传统的思维表现形式,对现代西方文化思潮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的大潮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如何面对外来思潮,又如何对待传统理念,已经成为我国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为此,高校在对待西方非理性主义社会思潮方面,要积极采取措施吸收好的思想,努力消除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古典人学为根基成长起来的近代西方哲学中的人学,大致沿感性主义和理性主义两条路向展开,二者都高扬人的主体性但却偏执于人的本性的不同侧面,因而未能真正揭示人的本质。立基于前人研究基础上的马克思人学思想,实现了对近代西方人学的扬弃,揭示出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并以此为基础建构了"全面的人"的思想体系,成为科学的人学观念。  相似文献   

7.
尤苏夫·盖尔达维是“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中间主义介于唯心论和唯物论、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理性主义和感伤主义、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固化与发展之间,是物质与精神、权利与责任、经典文本与个人解释、遵循传统与憧憬未来之间的一个绝好平衡.本文从西方人的角度介绍了尤苏夫·盖尔达维的生平、宗教领袖地位以及他的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想和他对西方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哲学确立了理性主义的至高地位,但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诸多矛盾使得理性主义的光环渐暗,理性的社会和国家带来的并不是理性主义所预言的人的普遍幸福和自由发展,而是种种灾难、痛苦和人的异化。叔本华的意志哲学正好适应了当时西方哲学近现代转型的潮流,即由传统理性主义走向对理性主义的批判,关注人的生命、生存和价值,并成了这一潮流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相似文献   

9.
西方价值观是包括西方自古至今不同形态价值观的集合概念。就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或有着广泛影响的价值观而言,西方先后主要有英雄主义价值观、德性主义价值观、共和主义价值观、来世主义价值观、信仰主义价值观和自由主义价值观六种基本形态。这些不同形态的价值观的主旨和内容有很大的差异,但也有个人主义、幸福主义、强力主义和理性主义等共同特征。西方价值观不同历史形态的内容、构建、兴衰更替及其历史和现实影响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值得引以为戒的启示,鉴于西方价值观的经验教训,今天构建基本共同体价值观需要超越个人本位立场,弘扬古希腊好生活理念,彻底否弃对外侵略扩张,从重理性走向爱智慧。  相似文献   

10.
宋明理学家在其道德学说中,经常征引《孟子》中“孺子将入于井”的譬喻。这一譬喻,在解释孟子人性论中所说仁之端的同时,还显示出儒家伦理构架一个根本性的理路:重视“情感的自然”。儒家伦理思想在核心点上特别表现出以人的自然情感为基础,这一点与西方伦理学主流的理性主义传统有根本的不同。因此,以自然情感为基础,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思想,并对推进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偏见"一词不仅被赋予明显的贬义,而且在认识论中一直被视为阻碍主体意识接近并把握真理的元凶。到了现代,批判理性主义者波普尔才真正打破审视批判传统的偏见、伸张理性的权威这一西方哲学的传统,进而公开为偏见的合理性辩护。波普尔的偏见学说展现给人们的不只是他非凡的理论勇气,更重要的是他对西方哲学、尤其是近代以来西方哲学致知取向的深刻反省。  相似文献   

12.
尼采将苏格拉底视为西方理性主义的始祖并予以激烈批判。理性主义将理性视为人的本质,尼采则将意志视为生命的永恒本质和理性的终极源泉,并拒斥将世界二重化的理性主义逻辑,强调被理性主义哲学家用以证明感性世界是一个虚幻世界的理由恰好佐证了感性世界的真实性和所谓真实世界的虚幻性。哲学家和神学家编造所谓真实的彼岸世界的目的,就是要贬低和诋毁感性的此岸世界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十八世纪的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其怀疑主义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首先,他用怀疑主义的方法指出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缺陷,驱逐了"虚假的形而上学",为康德批判哲学的产生铺平了道路;进而尝试用自然主义的方法建构人性科学的框架,试图建立"真正的形而上学",为现代西方诸多哲学流派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全面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超越传统哲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理性主义传统在西方可谓源远流长。理性在近代西方哲学中,形式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扬,而实际却失落了,陷入了困境之中,因为他们都以思维内在性为存在论基础,让理性离开了现实而本体化。非理性主义作为理性的对立面而对理性的批判,加剧了理性的困境,但其最终却把非理性本体化而与自己的批判对象殊途同归。只有马克思回归到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立足于人的历史意义的生存论关怀,彻底瓦解了理性和非理性的抽象对立,走出了理性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追求和谐是人类共同的目标 ,千百年来 ,人类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 ,已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本文试图从中华民族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得 ,及西方民族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局限性中 ,得出一个结论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用科学精神追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认识史上 ,人们并不是一开始就认识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近代西方哲学可分为经验论和唯理论两大派别 ,无论是经验论者还是唯理论者都探讨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两大派别争论的结果是人们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逐渐认识到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在诸多政治理论学说中 ,往往将近代政治神话的产生归结为非理性主义的泛滥 ,没有看到把“理性”本体化和极端化的绝对理性主义 ,同样导致了政治神话的产生。近代以来 ,绝对理性主义贯入到了现实主义和自然法两种政治思潮的骨髓 ,导致了政治神话广泛的产生和普遍横行。绝对理性主义的潜伏和它作为政治神话形成、横行的根源性因素 ,是人类走向未来在政治哲学领域必须加以清除的观念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将人类活动规定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把理性与非理性看做是基于人类实践而形成和变化着的人的本质力量的两种表现形式 ,打破了人们关于理性空间上的齐一性、时间上的恒定性的形而上的观念认识 ,取消了“理性”归约历史与实践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为人类超越政治神话走向政治理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进一步说 ,政治实践必须在政治理性的硬度与柔韧性之间寻找到适当的平衡点 ,使非理性主义的政治神话归约到理性的引导之下 ,这样 ,既发挥了人类理性必要和必然的引导作用 ,又避免了各种政治神话的产生和横行  相似文献   

18.
儒学传入日本之后,形成了不同派别,并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近代以前,儒学为日本迎接西方现代化的挑战,接受西方科学文化,在理论上和思想上做了铺垫;进入近代以来,儒学以其特有的价值取向,在日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古希腊关于语言起源的“名实之争”,到17、18世纪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关于“语言天赋论”的不同观点,再到当代美国结构主义和生成语言学派之间的对立,理性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始终贯穿于西方语言学史的发展历程中。如果以理性主义的视角梳理西方语言学的发展脉络,探讨理性主义在语言学史发展中的地位就会发现,理性主义使语言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而又成为一门领先的学科,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