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兰查斯(Nicos Poulantzas)是20世纪7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他在发展意识形态部门理论,分析意识形态阶级斗争时,既受到阿尔都塞和葛兰西的影响,也对阿尔都塞和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有所修正.尽管仍有不足之处,但普兰查斯有关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斗争的许多论述,尤其是他结合具体历史事件来分析意识形态的方法,依然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Ideology)的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传播开始到现在,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术语,就与文学发生了密切联系,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从特拉西发明的语言符号到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从前苏联意识形态文论到中国意识形态文论,又从意识形态文论到审美意识形态文论,就是关于意识形态与文学的一种知识谱系发展过程.对意识形态这一术语作一个谱系学的考察,有助于对20世纪中国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研究,同时也有利于对当前文学状况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新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主要探讨 20世纪 70年代中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着重考察了他关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意识形态把个体作为臣民质询”“意识形态没有历史” 等观念,阐明了这些新观念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费尚军  王玉 《兰州学刊》2005,(5):107-109
哈贝马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使技术与科学成为新的意识形态.基于交往合理性,哈贝马斯展开了对这种新的意识形态的批判.文章认为,哈贝马斯基于交往理性的意识形态批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同时,又体现了其局限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理论实质与适用范围问题是当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焦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具有存在论与认识论双重内涵,是科学性、建设性、批判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些国内外学者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当代西方社会微观意识形态的分析是有积极意义的,但由于他们未能深入理解宏观意识形态与微观意识形态的关系,混同了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功能,并带有明显的扩展意识形态研究视阈的泛意识形态倾向,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意识形态阐释的多语境化使其被赋予了不同含义,当今欧美国家一些理论家所宣扬的“全球化意识形态论”、“意识形态必然是虚假意识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等论断,在我国一些学者中产生了较大影响。要富有成效地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必须澄清人们思想中对意识形态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7.
张秀琴 《中国社会科学》2012,(6):24-45,205,20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拉瑞恩、威廉斯、帕雷克、麦克里、霍尔、伊格尔顿、詹姆逊、派因斯、麦克莱伦等为代表的英语世界的研究者分别以专题性论著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持续至今的当代解读、探索与重建。这一过程包括三个方面的理论努力:第一,理论资源梳理,从"两个传统"、"两个阶段"、"两个比喻"和"经典定义"出发,探讨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文献与语境中的起源与形成,并围绕中性化的阶级意识论,梳理意识形态理论在马克思身后(直至20世纪7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谱系中的演化;第二,研究主题转向,力图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谱系中凸显文化主题、扩大文化内涵,分别以"文化审美主义"、"文化大众主义"、"文化历史主义"和"文化唯物主义"等形式构建了当代的文化意识形态论,从而延续并融合了20世纪20、3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转向"所开启的"文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新路径;第三,分析范式转换,在构建当代文化意识形态论时,力图摒弃传统机械决定论式的分析模式,代之以一种"总体—辩证法"分析范式,并由此力图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不仅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主题,同时也是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尽管新制度经济学的意识形态脱胎于马克思理论,吸取了马克思的营养,却并没有恪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统分析套路,即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这一经典模式展开;而是以人类(个人和集体)选择的合理性这一基本假设为出发点,选取意识形态的某一具体形式(主要是意识形态的功能)来强调制度变迁的渐进性。这种以制度为研究对象、在制度演化中嵌入意识形态的研究思路,自然拓展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诠释。本文就新制度经济学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思考,并试图扩展开来,探索其对我国改革发展所具有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指导作用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意识形态的基本定位、基本认知及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意识形态的彰显.意识形态的特征通过其功能得以显现.意识形态结构动态地反映了其特征与功能.基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创设与发展,剖析其基本适用、具体适用,分析意识形态之特征、功能与结构是意识形态分析的可能路径.借由这一路径,可以实现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普世价值实质的科学批判.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理论的理论性质问题是贯穿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一个根本问题.很多研究者将意识形态理论看作关于意识形态的认识理论,但它实质上是一种特定类型的解释学.意识形态理论的核心问题是"意义"问题而非"真理"问题,意识形态分析实质上是对意识形态的解释,这种解释旨在通过破解意识形态的伪装形式发掘被掩蔽的意义.作为解释学的意识形态理论不是对意义与解释的哲学反思,而是以意识形态为对象的解释活动、解释技术与方法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消费意识形态的生成与建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文化现象,它对当代社会心理与国民性格及精神已产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以西方消费意识形态的理论及实践为参照,分析了当代中国消费意识形态产生的社会基础与条件,并通过对消费意识形态内涵的探讨,进一步论证了它对国民生存方式及日常生活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文章同时分析了消费意识形态作为隐蔽的霸权的内在秘密,提出了趋向生态文明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东岳论丛》2021,(2):1-9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二者共生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程。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异化消费理论、“娱乐化”生活消解了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观点,使得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观点呈现碎片化。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具有以下特点:釜底抽薪的意识形态——无产阶级“有产”化;迷魂式的意识形态——工人阶级业余生活“娱乐化”;迷雾式的意识形态——无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双向极化的意识形态——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工具之一.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意识形态是减少提供其他制度安排的服务费用的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在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意识形态理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挥意识形态在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物化、总体性与阶级意识 --卢卡奇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认为,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可以归结为意识形态理论的核心内容物化与物化意识问题;意识形态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总体性批判与主体问题;意识形态理论的纲领性结论阶级意识与意识革命问题.可见,物化和物化意识是卢卡奇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研究的出发点;而总体性批判和主体重建问题则是其意识形态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最后,对阶级意识和意识革命的强调则是卢卡奇为其意识形态理论所设计的结论性纲领.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它有指称"虚假意识"与"观念上层建筑"的双重内涵.早期卢卡奇与法兰克福学派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虚假意识"的内涵,提出了社会批判理论,完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认识论转向;而阿尔都塞、齐泽克与詹明信则继承并发挥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观念上层建筑"的内涵,着力于意识形态与社会现实关系问题的研究与分析,从而完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存在论转向.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应该是科学性、存在性与革命性的内在统一,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程度不同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但由于缺乏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宏观把握和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的系统研究,因而他们无法完成意识形态批判工作.  相似文献   

16.
王刚 《兰州学刊》2007,1(9):11-14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化的前提和理论渊源;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特别是列宁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化的次生源.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把马列主叉意识形态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三大理论成果,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的理论形式与感性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意识形态,既有概念化、逻辑化的理论形式,也有表象化、象征化的感性形式.马克思从整体上论述意识形态现象时,已经明确肯定了意识形态的感性形式.考察意识形态研究的思想史和意识形态的实际存在,都可以发现感性意识形态的丰富表现与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当代文化视觉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持续传承的背景下,重视感性意识形态的现实意义就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后马克思主义主要是从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入手来重新理解意识形态。拉克劳、墨菲将意识形态看作围绕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落差所展开的霸权的斗争,齐泽克则以普遍性的内在的颠覆性因素——征兆为基础展开了他的意识形态理论。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在后马克思主义视阈下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相比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传导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成败关系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成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基点,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性的基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之间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0.
网络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网络意识形态亦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领域.通过对1994-2019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关于网络意识形态研究的文献年度、核心作者、高频关键词、演进历程等进行量化、可视化分析,发现这一时期学界围绕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治理、构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理论阐释较多,实证性研究较少等问题比较突出.未来网络意识形态研究将沿着坚持问题导向、理论和实践同步、融入多学科知识等方面推进,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深化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