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青岛市博物馆藏《明拓秦泰山刻石拓本》为"二十九字本"与"十字本"合装本,内容为秦二世诏文。"二十九本"为明拓本,"十字本"为嘉庆二十年(1815)复得后之初拓本,传拓精良,拓墨浓黝。拓本纵26.8厘米,横14.1厘米,历经多位名家所鉴赏、收藏,钤"松江沈尌镛郑斋收藏金石文字印"、"陆绍曾印"、"徐同柏印"、"赵秉冲印"、"昌进私印"等四十方印,更有翁方  相似文献   

2.
商代青铜文化与身体直接感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自宋代兴起收藏热后,人们对古物持考证或玩味的态度,由此形成的金石研究的风范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今人把商代看作为中国历史的童年,把商代青铜器归属于物质文化史或工艺美术研究的范围。然而,新近考古学的研究证明,新石器时代要向前推进几十万年,那么,文字普...  相似文献   

3.
张鸿鸣  薛枝 《生存》2020,(8):0222-0223
王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其诗文清净、淡雅而富有禅意,是唐代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他的诗作不仅在我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被翻译成英文等多国文字而流传海外。如何在译文中展现出王维诗作的清雅脱俗,从而让外国读者更好的鉴赏中国诗文,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一直都是翻译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翻译审美心理学角度鉴赏王维《鹿柴》的弗莱彻和肯尼斯.雷克斯罗斯所译的两个英文译本。  相似文献   

4.
金石例研究在清代形成高潮,短短几十年间相继产生了近十部著作。清人不满《金石三例》以唐宋碑志为例的做法,他们标举汉代石刻碑志,试图从中归纳碑版文原初的义例,却不断从汉石中发现变例,诸如书孙、生人作诔、称公、私谥、书卒葬等现象,都与唐宋以来的金石例不合。对此,王芑孙试图回归韩愈、欧阳修之例,而刘宝楠等人则从维护汉石的立场出发,以文史考证和道德人伦论证汉石的合法性。汉石的冲击使清代金石例研究在学术上获得了消解文道合一观念的理论新质,是乾嘉汉学思潮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转型大潮中,党晴梵的书法史研究虽然保留了旧学的传统,但也在张怀瓘、康有为等书法史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偏重文物的撰述模式,以理论认知为指导,形成与偏重文字记录的书法史研究的不同特点,并与现代西方艺术史的研究有相近趋向。又因综合金石与墨迹文物,辅之以实践探索,而较之有相近撰述模式的张宗祥、顾鼎梅的书法史研究更为全面、客观、精审,并以对形式意味、碑帖融合新发展的思考,而达至民国书法史论认识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逐渐转移到艺术鉴赏一方面来了。不但赏析之作日见增多,还出现了不少鉴赏辞典,如《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元曲鉴赏辞典》等等。现在,人们不象过去那样,往往把注意  相似文献   

7.
李成美 《生存》2020,(12):0136-0136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有很多,其中文言文是一项重点的内容,由于文言文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表达的方法和用词与我们现代汉语相去甚远,学生在学习中光不认识的字就有很多,更不要说文字的具体含义了。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文言文教学,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注重启发式教学,结合学生的学情来合理组织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明白文章表达的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要鼓励学生勤思善问,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促进其文言文的鉴赏,提高学生对于古文的研究兴趣,同时对于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广利 《生存》2020,(12):0183-0183
古典诗词的意境的鉴赏是一个重点。如果能够把握住古典诗词中意境的规律,抓住鉴赏的核心内容,掌握鉴赏的基本步骤,对提高学生理解鉴赏古典诗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仲华 《唐都学刊》2014,(3):72-75,81
清人黄叔璥于乾隆元年至乾隆五年,任职河南开归道,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撰成《中州金石考》,开创河南地区金石学专门著述之先河.乾嘉时期,著名金石学家翁方纲、钱大昕等人虽然多有指摘,但此书之著录与考证对于今人考察和研究河南各地金石碑刻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薛梦 《生存》2020,(11):0102-0102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高效的古诗词鉴赏教学开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鉴赏水平,深化古诗词学习的效果。文章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四点具体优化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从而提高学生鉴赏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严春华 《唐都学刊》2006,22(6):39-43
中唐碑志文在题式上的变化是碑志文研究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从总体上概述中唐碑志文题式的特点,然后具体从妇女碑志之题,僧、道碑志之题等方面分别展开深入探讨,可以揭示各类碑志文题式之特点,从而展现碑志文题式的概况。  相似文献   

12.
徐海容 《唐都学刊》2009,25(2):47-51
碑志文体源远流长,先秦时有庙碑、刻石、丰碑等。碑的起源、演化与时代的文化风气等密切相关。秦汉时期,树碑之风渐开,随之兴起的是碑志文学。东汉后期,出现了碑文名家蔡邕,碑志文体例也基本完备与固定。此后碑志文不断演进,写法上也多有流变。碑志文体的分类,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再由博返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帝王尊崇保母 ,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清朝诸帝尊崇保母 ,虽是因袭明朝 ,也带有满族传统的印记。本文依据档案、碑传、家谱和实地考察 ,对清朝册封保母的缘起、内容、特点和终结 ,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读唐五代女性诗歌,我们发现其传播方式有石刻——女皇帝、皇后的女性意识的流露;驿壁屏风——公主的控诉;袍、树叶、金锁——宫女的愿望;燕足、石壁、写真——弃妇的哀怨;龟形——征妇的渴望;寺壁、观壁——勇敢女子宣言;红绡帕——“疯女人”的行动;青楼妓馆的墙壁——妓女的心声。  相似文献   

15.
16.
钱志熙 《求是学刊》2007,34(4):102-108
郝经以理学著名,对其文学成就与文学史地位历来较少注意。文章以郝氏文论为主并联系其各体文学方面的创作实践,探索其文学创作的渊源及其艺术上所达到的成就,指出郝经以金代中期以来形成的"国朝文派"为其文学基础,并上溯到以北宋中期文学为下限的整个古代文学传统,对宣和以下的宋代文学则有所贬抑,隐含有以金元文学为正统的文学史观。郝经同时继承宋金时代理学与文学两方面的传统,重视诗赋文章的艺术表现,注重才情,表现出气格与法度并重的创作倾向。其古文继承唐宋古文家的思想与艺术传统,古体诗与辞赋则追仿汉魏六朝的风格。郝经作为一个处于复杂交错的政治、族群及文化背景中的文学家,是十分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7.
简论先秦时期的重农思想及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安和 《唐都学刊》2006,22(4):82-85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传统的重农思想。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就已经发生并不断发展。三代时期,圣贤君主无不重视农业生产。春秋战国时期,是重农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李悝、商鞅、管子等的重农思想及重农措施,对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总结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仲华 《唐都学刊》2006,22(6):110-115
雷学淇作为清代嘉道时期的学者,由于其宦迹不显,著述流传不广,学术成就一直淹没不闻。但他在清代学术研究史上第一次辑录、校订古本《竹书纪年》,并极力为其正名,肯定其史料价值足以弥补《史记》等书关于三代古史记载的缺陷。雷学淇治学态度严谨,且颇具怀疑精神,是清代嘉道时期一位值得重视、其学术研究成果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重要学者。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家,他的成功,父亲司马谈的教育起了重要的作用。就司马谈为何选择家庭教育来培养司马迁,他的培养计划,他的成功实践等方面作了研究,总结出教育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对目前的家庭教育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