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6年1月10日,刘国梁生於河南省新乡市,10岁成为解放军“八一”体工大队乒乓球运动员,先後11次荣获世界冠军,是世界上第一个曾获团体、双打、混双、单打项目全部金牌的乒乓球运动员。1996年被评为全国体育“十佳运动员”,1999年被评为全国“战士最喜爱的十大明星”。他是怎麽创下这骄人的业绩呢?这得从刘国梁的孩提时代说起。刘国梁是“门里出身”,父亲刘占胜是乒乓球运动的行家里手,曾获得过河南省业馀乒乓球比赛男单冠军,哥哥刘国栋也是乒坛名将,他曾用横板快攻法夺取过河南省六运会团体、单打冠军。在刘国梁还没球台高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被中国人称为“国球”的乒乓球运动,从20世纪初传入华夏后,一代又一代中国运动员为之进行了不懈的拼搏,取得了一次又一次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其间,有位在乒坛顽强拼搏不懈奋进,曾先后9 次勇夺世界冠军、10 多次荣获亚洲冠军、多 20次摘取全国冠军,获得明星赛、公开赛、大奖赛等桂冠几十次,并5 次荣记一等功,一次二级英模,6 次入选全军十佳,两次当选全国十佳,一次当选亚洲十佳……无可争辩地被列为我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中获取冠军最多的国际运动健将,他就是名震体坛的榆次籍乒乓球国手王涛。 艺术之家的运动员 王涛出…  相似文献   

3.
《21世纪》2008,(8):32-33
金牌不仅是运动员的终极追求,更是一块块永恒的时尚经典2004年雅典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在加拉特斯奥林匹克馆进行,结果仅用时30分钟,中国选手张怡宁便以总比分4比0轻取朝鲜选手金香美,获得冠军,为中国代表团赢得第20枚金牌,这是中国代表团在夏季奥运会中  相似文献   

4.
人们大概还不会忘记,20世纪60年代,只要提到中国乒坛的那度兴起,人们便自然会想到一个响亮的名宇─—则栋,无不为这位体坛健儿骄傲和自豪。几度沧桑,当跌入低谷的中国男子乒坛重振雄风,接连包揽1995年第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项目的全部金牌和1996年第26届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男子项目的全部金、银牌。声威响彻世界乒坛之时,人们却又把取得的这些荣耀与年仅36岁的主教练──雅号“风火少帅”蔡振华的名字紧紧联在了一起。可是,又谁人知晓,蔡振华在主教练这条道路上所付出的几多艰辛?他放弃“洋技氏”的优裕生活,在中国乒乓男队口…  相似文献   

5.
秋闻 《今日南国》2008,(6):48-49
奥运会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王楠正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拼搏。作为一名29岁的“高龄”选手,作为中国乒乓球队惟一已经结婚的现役运动员。王楠付出的注定要比别人多得多。她说:“我就是要看看自己还有多少潜力可以挖掘。”王楠之所以能够以如此特殊的“身份”征战,当然少不了坚强的后盾——她的老公郭斌。幸福的爱情和婚姻,是王楠坚持下去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刘国梁6岁开始打乒乓球.13岁进国青队.1991年进入国家队.1996年获亚特兰大奥运会乒乓球男双、男单冠军。23岁就获得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的“大满贯”。 2003年6月.刘国梁出任中国乒乓球男队主教练.2005年4月在上海举行的第48届世乒赛上率中国男队一举包揽全部冠军.2005年6月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单决赛中,雅典奥运会女单冠军、33岁的张宁以2:1力克世界排名第一的队友谢杏芳折桂。这是中国选手继悉尼、雅典奥运会后连续第三次夺得奥运会羽毛球女单冠军,张宁也因此成为奥运史上首个成功卫冕的羽毛球单打冠军。  相似文献   

8.
在奥运会尚未变成一个巨大的名利场之前,参加奥运会曾经是每个人都可能实现的梦想在职业运动员出现之前,谁是最能跑的人,当然是乡村邮差。现代奥运会的第一位马拉松冠军就由一名希腊邮差获得。在第三届奥运会,也就是圣路易斯奥运会上,又有一名邮差突发奇想,要夺取奥运会马拉松项目的冠军,他是来自古巴哈瓦那的邮差菲利克斯·卡瓦哈尔。圣路易斯举办奥运会,获得了美国总统罗  相似文献   

9.
吴加 《今日南国》2008,(5):38-39
“赤脚大仙”不见了 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上,埃塞俄比亚运动员阿贝贝·贝基拉光脚夺得马拉松比赛冠军,成为奥运会历史上最著名的“赤脚大仙”。但在今天的奥运会赛场上,再难见到“赤脚大仙”的踪影了——那些充分考虑到人体生理结构与运动力学原理、利用高科技研制出的新式跑鞋,成为运动员的秘密武器。  相似文献   

10.
2008年8月22日,北京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单打决赛在中国选手王楠和张怡宁之间展开。最后,张怡宁以4:1战胜了王楠。夺得冠军。当最后一个球落地之后,失败的王楠依然面带笑容,她知道是告别乒坛的时候了。她走到在场边观战的丈夫郭斌面前,仰起了美丽的脸。郭斌抚摸着她的头发,在她的脸上轻轻地吻了一下。此刻的百感交集,只有他们夫妻俩明白。三年前,王楠患上了甲状腺癌,状态低迷至极。是丈夫的爱给了她战胜病魔的力量,使王楠勇敢地走入奥运会,站在了领奖台上,为自己的运动生涯留下了一个虽然不算完美却依然骄人的谢幕。  相似文献   

11.
知止而为     
秦朝 《百姓生活》2010,(10):23-23
1997年,24岁的邓亚萍又一次以横扫千军的气势夺得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和混双亚军,宝刀不老的她依旧站在世界乒坛的最高峰。就在人们翘首以待她的下一个世界冠军的时候,邓亚萍却选择了退役。许多人迷惑不解,扼腕叹息,认为失去她,是中国乒坛的一个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2.
奥运会提倡的是“公平竞争”、“重在参与”,它是公平、平等、无歧视的象征。奥运会对参加比赛的运动员的资格基本上没有限制,但是却对参加奥运会男子足球比赛运动员进行年龄限制,排除23岁以上男足运动员参赛。做出这样限制规定的理由并非是缘于科学的依据和论证,而仅仅是因为国际足联为了保证世界杯成为全世界的硕级足球赛事,希望对奥运会足球运动员进行参赛资格限制以控制奥运会比赛的水平。根据国际人权法律文件以及奥运会相关文件的规定,这样的限制实质上是对23岁以上男足运动员平等人权的侵害,构成对这一群体的歧视。宣扬公平、平等的奥运会出现对参赛者的不平等对待、对参赛运动员进行歧视对待,这与奥运会的宗旨和精神是背道而驰的,不仅对运动员造成了伤害,也是对奥运会本身的伤害,而且也必将对体育运动领域的其它赛事产生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曹燕华,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乒坛响当当的女将。从1981年到1985年的短短5年间,她获得7项世乒赛冠军,共摘得56枚国内外比赛金牌,被媒体誉为“乒坛女皇”。可以说,这样的辉煌在中国乒坛并不多见。而今,曹燕华依然活跃在中国乒坛,以她自己热爱的事业,默默地为祖国做着贡献。那么,这样一位传奇人物,又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经历呢?  相似文献   

14.
徐州市体育工作近两年来,在贯彻《奥运争光计划》、《全民健身计划》 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学校体育工作成绩斐然,被省授予群体工作优秀组织奖。 徐州市竞技体育以获得奥运金牌为标志,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00年徐州籍运动员阎森、杨影、孙晋、胡卫东、宋其涛代表国家出征第27届奥运会,其中阎森获得乒乓球男子双打金牌;杨影、孙晋获得女子双打银牌,实现了徐州市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极大地振奋了家乡人民的精神;2000年在第十七届世界技巧锦标赛上,徐州籍运动员刘峰、刘会峰一举夺得三项世界冠军。到2…  相似文献   

15.
知止快乐     
佛刘 《可乐》2008,(8):41-41
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底气。1997年,24岁的邓亚萍又一次以横扫千军的气势,夺得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和混双亚军。宝刀不老的她依旧站在世界乒坛的最高峰。就在人们翘首以待她的下一个世界冠军时,邓亚萍却悄悄地选择退役。许多人迷惑不解,许多人扼腕叹息,认为失去她是中国乒坛的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6.
整整4年了。 对孔令辉来说,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这个巨大的荣誉.让他等得实在大久了!难怪在他与瓦尔德内尔打完最后一个球後,激动得难以自制。 4年前,头顶世界男单冠军头衔的孔令辉曾被认为是亚特兰大奥运会男单金牌的当然获得者.特别是赛前他状态出奇得好。然而.刚刚成名的孔令辉似乎对这个罩在他头顶上的光环还没有太多的心理准备.技术上还显得稍欠火侯。结果.还没品到参加决赛的滋味.他就被自己昔日的手下败将、韩国人金泽洙淘汰了! 面对许多人对他投来的怀疑目光,面对奥运会冠军旁落的痛苦,孔令辉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缓…  相似文献   

17.
齐夫 《中华魂》2011,(2):25-26
近日,从乒坛女皇到清华俊杰,从剑桥博士到政坛新秀,37岁的邓亚萍又完成一次华丽转身。她曾经在乒坛打遍天下无敌手,连续8年蝉联世界排名第一,许多与她同时代的乒乓球选手都表示,  相似文献   

18.
《可乐》2007,(9)
1990年出生的金妍儿是韩国花样滑冰运动员,人称"冰上精灵"。她1996年开始练习滑冰,2003年获得全国冠军,2006年成为首个获得世青赛冠军的韩国选手。  相似文献   

19.
感谢自己     
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印度运动员阿比纳夫·宾德拉夺得了男子10米气步枪射击比赛的冠军,成为印度体育史上在奥运会荣获个人项目金牌的第一人。当记者问宾德拉最想感谢的人是谁  相似文献   

20.
1961年4月以来,日本著名女乒乓球运动员栗本(松崎)君代曾6次访问中国,已故周恩来总理先后5次接见了她。1976年1月9日清晨,当绝大多数中国人在广播里闻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因患癌症逝世的噩耗的时候,日本前著名运动员、第25届2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栗本(松崎)君代也在友人的电话里获悉这一不幸消息,她手里的话筒不禁哆嗦起来,泪流满面,心在颤抖。她想起半年前周总理在忍受着病魔煎熬的情况下,仍不忘给予她慈父般关怀的情景。1975年6月初,应用总理的邀请,松崎君代再次访问中国,这是她15年来的第6次中国之行,前后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