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有关历史资料看,早在商周时代,在中原地区和江汉地区,就已有濮人在活动,春秋以来,那里的濮人少见了,而越人则于长江流域和江南各地出现。历史表明,古代的濮人和越人,是一支比较大的部落,分布的地区很广,支系也多,所以历史上常称  相似文献   

2.
羌族族源及其文化多样性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文献、考古和民族学调查资料进行研究,提出羌族主要由世居川西北岷山山区的古蜀人后裔冉駹氐人与西汉时期由西北南下的河湟羌人后裔部落、唐宋时期由川西北草原及邛崃山区东迁的众多羌人部落、历史上尤其是明清至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从内地迁入岷山地区的大量汉人融合形成,羌族是一个多元复合型民族.羌族族源的多元性及其多元文化融合状况是羌族文化多样性的主要成因,应高度重视和保护羌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原生性.  相似文献   

3.
[摘要]东纳藏族部落现主要居住在河西走廊西端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藏族乡,是现居于于我国境内最北端的藏族部落,人口约为2800人。诸多原因导致学术界对东纳藏族部落关注不多,其社会历史与部落文化研究尚处于基础阶段,文章结合文献资料及部落文化现象对东纳部落族源历史情况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精卫填海"神话反映了炎帝神农氏与东夷蚩尤氏冲突的历史,炎帝携女娃东巡蚩尤族领地导致了女娃被害的惨剧,炎帝借用鸟图腾和人死化生的观念,虚构了精卫鸟衔西山之木石以复仇东海的故事。女娃被害促进了炎黄部落的联合,引发"黄帝擒蚩尤"的战争,而决定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战争的胜败,乃在于南方苗蛮集团中的一支——处于良渚文化圈的女魃部落加入战斗,但战争并没有给女魃部落带来利益,导致了其不能回故土又被迫北迁的结局,这也解释了良渚文化突然由盛转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40年以前,旧金 山加州大学心理学家 保罗·埃克曼向人展 示了新几内亚与世隔 绝的福雷(Fore)部落 人的各种面部表情照 片。尽管绝大数Fore 部落人从未见过西方 人,但他们却能看懂 愤怒、快乐、悲伤、憎 恨、恐惧和惊奇各种 表情(当然准确辨别 出细微表情有难度)。 而当埃克曼反过来做 实验时,即让西方人 阅读福雷部落人的面 部表情时,同样明白 无误。  相似文献   

6.
卫拉特由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卫拉特、额鲁特等四个部落组成,故被人们称作四卫拉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额鲁特部落分散于各地,而在博格达汗执政的蒙古自治政府时期,额鲁特部落归属于拥有近三千人的杜尔伯特右翼旗的乌讷恩卓哩克图。现在,他们居住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布多省额尔敦布林苏木的藏布嘎日布山周围。据1983年统计,额鲁特部落约有480户,2500余人,以额鲁特土语为主。他们当中的青年一代主要讲喀尔喀化的额鲁  相似文献   

7.
筰人部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定居在我国西部地区。有关筰人的记载,最早著录于司马迁《史记》的《西南夷列传》、《大宛列传》、《司马相如列传》和《张骞列传》等篇里。筰人很早就从经济、政治、交通、文化交流等各个方面与中原有着紧密的关系。筰人的确是华西部落群体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一个部落,与其他的部落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理清了筰人部落情况,有如在盘根错节,纠缠杂乱的部落群体中理出一个头绪,从而就更容易说明其他的与筰人有关的亲属部落了。这对于阐明我国西部民族走廊地区的族源,族系问题也是有益的。现在,我们仅就筰人部落的族称音义,分布地区,历史事迹,亲族部属等问题试行讨论,以期刻划出这个部落的源流与踪迹,为理清华西民族走廊地区的族源与族系情况,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表明,岭南地区是我国古越人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商周时期,这里的越人部落(先是瓯邓、桂国,后是西瓯、骆越),就已与中原王朝发生联系和进行经济文化交流。自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岭南地区的越族和中原的汉族之间往来日益频繁,逐步形成了越汉民族相互杂居的局面,因而进入了越汉民族的大联合和大融合的新时期。由是岭南越族的大部分接受了中原汉族先进经济和文化的影响,跨入了封建社会的门槛。同时,越族本身  相似文献   

9.
唐蕃在洱海地区的争夺与越析诏的兴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析诏诏主及主要居住者为磨些人(今纳西族的先民)。磨些部落7世纪中期进入今云南宾川一带,652年后建立越析诏。建诏之后的一段时间中,越析诏能处理好与唐蕃两大力量的关系,在唐蕃争夺洱海地区的复杂多变形势下生存发展。之后,随着吐蕃势力在洱海地区的深入,越析诏与唐王朝关系出现变化,与吐蕃关系则较为密切。失去唐王朝的信任与支持后,越析诏被善于利用唐蕃矛盾并得到唐王朝支持的南诏于8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吞并。  相似文献   

10.
或■林云铭氏谓:荘子与老子同而異,与孔子異而同,其说然乎?余曰:唯唯,否否,谓荘与孔異而同,其说允矣;谓荘与老同而異,吾未见可也。■孔小■而大同,荘与老同以自然为■,无異之可言也。荘子之学,渊源于孔子,尤得力于颜子,其■与颜子■相似;荘子一书,屡引颜子之言为重,且有讚无议,蓋心悦诚■也。■‘心■’,■论语  相似文献   

11.
哀牢族属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哀牢族的族属问题,史学界前后提出过三种主张:一种意见认为哀牢属于濮人,哀牢王国是濮人所建;一种意见则认为哀牢国为百越系统的越人所建,其族属于百越;而目前最为流行的说法是哀牢为“昆明”族说。这种意见认为,哀牢是西汉初年滇西“昆明”部落  相似文献   

12.
试论古代回鹘人的“树木”崇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认为,“狼“图腾文化是古代北方草原游牧地区众多部落或部落联盟共有的;而”树木”崇拜则是古代回鹘人最早的图腾崇拜。  相似文献   

13.
在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中,美国对原住民少数族裔——印第安人权利的保护日趋制度化。其中,印第安人团体被内政部认定为印第安人部落是印第安人获得联邦政府对其施以特殊保护、服务以及利益保障的前提。印第安人团体若被认定为印第安人部落,也就意味着该部落同联邦政府所认定的其他部落一样,隶属于国会及政府当局,由于其与美国政府形成了上下级政府间的关系,且必须履行部落的责任、权力、权限和义务,所以可获得赦免权和特权。本文依据美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第25号联邦法规——印第安人——第一章第83节,解读印第安人团体成为印第安人部落的认定标准、程序及争议解决方式,从中探讨美国政府在印第安人权利保护方面的制度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一从远古到三代,华夏民族的融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越是远古,氏族越众,部落越林立。这些部族各自居于一个狭小的空间,形成一个个相对封闭的血族群体。此后,随着部落间的冲突与融合,逐渐并合为一些较大的族团或部落联盟。在部落联盟向早期国家演进的过程中,地缘性社会政治因素开始占据重要地位,兼并愈加激烈,族团数量亦逐渐减少。夏禹“涂山之会”,“执玉帛者万国”(《左传·哀公七年》),商汤“景毫之命”,与会者减少到“三千诸侯”(《逸周书·殷视解》),到周初则只有1800余国了。周代推行分封制,实行军事殖民,各方国…  相似文献   

15.
<华阳国志·蜀志>记:"蜀日邛,皆夷种也."据此记载及其他相关史料,原蜀国确存在有邛人.但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南夷之邛人部落"邛都夷"却分布于滇以北越嶲郡"邛池"一带.那么,蜀地邛人与越嶲郡的邛都夷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二者孰源孰流?蜀地的大石文化遗迹与越嶲即今川西南发现的大石墓是否均是邛人所为?此问题从目前的考古文化看虽尚有较大不确定性,但对于认识蜀与西南夷的关系以及蜀人的族系面貌却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学术界进一步关注与讨论.  相似文献   

16.
炎帝部落早期图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帝是炎帝部落的首领称号,炎帝又称神农氏.炎帝部落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道路.根据文献记载,宝鸡是炎帝部落的发祥地.炎帝部落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相当于仰韶文化时期.仰韶文化有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半坡类型早於庙底沟类型.北首岭仰韶文化是典型的半坡类型仰韶文化,而北首岭遗址又早於半坡遗址.在北首岭和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均发现一种"人面鱼纹"图,这应是该文化部落居民的图腾标志.根据<古本山海经图说>中的<海内南经>和<大荒西经>所载,"人面鱼身"是氐人国之形像,而氐人乃炎帝之后.由此可知,"人面鱼纹"图是炎帝部落的图腾标志,故宝鸡是炎帝部落的发祥地,得到了考古学上的证实.  相似文献   

17.
(云阝)子国是一个出现于唐虞时代的古老部族,为祝融八姓之一,与荆楚同祖。起初,它的部落繁衍,逐渐分成一些支部落,散布在黄河中游一带,即其始祖祝融氏之墟的附近,仍以妘为姓,而妘姓的嫡裔仍以妘姓为国号,周初受封为子爵,乃去女而加邑旁,成为(云阝)子国。在殷商时期,祝融系诸部族遭到殷商的征伐,甲骨文中有:“癸酉、来正人方,才云奠河邑”。云部落被迫由东向西南退却,(云阝)子国也由河南迁入湖北,辗转定  相似文献   

18.
文萃与信息     
藏族部落寓兵于民制度探源 千百年来,藏族部落有效地实行了寓兵于民的制度,究其原因主要有二:第一,藏族部落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所创造的财富尚不足以养活一支宠大的军事集团,藏族部落的周围环境也没有提出各部落建立专职军队的要求。藏族部落的大多数人过游牧生活,其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经常与枪支马匹打交道,使他们得天独厚地具备军人的某些素质,他们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可以随时承担草原战斗的任务。所以,寓兵于民,部落成员主要从事生产,其中的一部分人必要时上马为兵,扛枪作战。第二,藏区地域辽阔,人员居住分散,因此部落成员对部落表现出很大的依赖性,脱离部落的成员有可能遭到他人的侵害,甚  相似文献   

19.
在解放前的漫长岁月里,裕固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是部落组织,每个部落又由若干个户族(相当于氏族、裕固语称“的尔斤”即“特勤”)组成。每个户族的名称类似汉族的姓,但又与汉族的姓不同,裕固人的姓与名是分离的,名是名,姓是姓,名字的前边不冠本民族的姓,也不实行姓与名相连的人名构成方式。据调查裕固族现有十个部落,二十九个户族,也就是说裕固族本民族的姓(即户族名称)行二十几个,其中一些姓氏较为古老。  相似文献   

20.
羌族白石神信仰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羌族的宗教是白石神信仰,在与汉人的接触过程中,多数人接受了汉人民间信仰的影响,神灵显出增多的现象,祭仪由部落为主转变为以家庭为主,但宗教制度与祭仪仍保留羌族国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