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以来,一批具有民族自豪感的作家与诗人把写作当作政治解放的武器,在其诗歌创作中强调对同化的抵制,表达出认同祖先文化传统的愿望。作为当代印第安英语诗歌的代表人物,乔伊·哈娇(JoyHarjo)、西蒙·欧提斯(Simon Ortiz)以及琳达·荷根(Linda Hogan)将诗歌创造建立在印第安口述文化传统之上,强调土地是印第安的记忆和文化之根,并透过灵性传统彰显异于主流文学的叙述模式、神话体系和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2.
美国印第安诗歌经历了一个主流文学排斥、歧视、忽视、接纳、支持的漫长历史过程。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红种人权力运动"和"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的影响和推动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多位印第安诗歌史上杰出的诗人,乔伊·哈娇便是其中一位。在其诗歌创作中,哈娇拒绝主流文化的同化,在书写中回归印第安传统,融合印第安文化中独有的"说故事"和"灵视"等印第安传统和宇宙观,在部族文化的同时,重新追求部族及个人的自我定位。  相似文献   

3.
[摘要]彝族诗人阿库乌雾与印第安诗人约瑟夫·布鲁夏克都来自少数民族部落,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他们用诗歌来抒发本民族的心理诉求,力求吹响本族裔传统文化兴起的号角,他们是本民族文化发展历程的主要见证人。阿库乌雾对美国印第安传统宗教文化的关注,夏鲁布克对中国天人合一文化观念的认同,二者在传统文化观念上较为契合。二者的诗歌创作彰显了文化救赎和忧患意识,在多元文化时代思潮下,他们力图捍卫少数民族诗歌的人文精神价值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探讨阿库乌雾旅美诗歌中的印第安文明及作家的世界意识。首先分析印第安文明的宗教背景——泛灵论;然后分析诗人对印第安文明衰微的原因进行的思考,如乐善好施、组织松散、自我封闭等,其中虽不排除对历史的误读,但却实现了诗歌的正义;接着探讨诗人对复兴印第安文明的所提出的策略,即顺应历史的潮流自我调整,在发展中实现更好的保护;最后分析诗人所倡导的一种差异的平等:整部诗集贯穿着强烈的人文关怀与博爱情怀。与以前的诗歌创作相比,诗人对世界、对历史、对人类的看法,少了一些激愤与颠覆,多了一种平静与旷达。  相似文献   

5.
梁上泉是五、六十年代非常受欢迎的诗人 ,他的诗歌创作 ,受到了古代作家、作品、文学体裁和民歌等中国传统优秀先进文化的影响 ,他把对古典文学的学习、继承、借鉴、创新 ,贯穿在诗歌创作中 ,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值得倡导、张扬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的英语诗坛上,对爱尔兰诗人叶芝象征主义的界定颇有争议。他的象征主义有其独特之处,诗人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诗歌创作既具现实性又具现代性,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主义先锋的精神追求相契合的矛盾体。  相似文献   

7.
宋代杜诗赵次公注中出现了阐释后人学习杜诗的体例:所引文献是杜甫以后诗人的具体诗句;有"用杜""使杜""得……之法"等明确表示文本关系的指示语;强调杜诗后代接受,展现了杜诗经典性确立过程以及诗歌创作内在延续性。其重视文本应用的阐释观念诞生于北宋思想文化转型下诗歌创作理论和阅读观念的新变中,由诗话、笔记等批评系统进入诗歌注释体系,在体例、观念、功能上突破了李善《文选》注为代表的传统诗注,开拓出全新的注释范式,影响了《杜诗详注》《杜诗镜铨》以及钱钟书《宋诗选注》等注本。  相似文献   

8.
以威廉·华兹华斯为代表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强调诗人的情感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新古典主义重视的理性在诗歌中被放逐,华兹华斯尤是如此.虽然诗人自言自己并无系统理论主张,但他说若读者有心,自会发现其中的系统性.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诗人定位方面,华兹华斯都有别出心裁之处,其思想上可溯源到莎士比亚、弥尔顿的启示,下可感受到他对拜伦、雪莱、济慈等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及丁尼生、布朗宁等维多利亚时期诗人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影响.他定义诗人的特质、职责等异于常人之处.其中,"沉默的诗人"是其诗论及诗人论的一部分,但是很少得到重视,所以是本文重点阐述之处.这个概念灵感源自诗人颇具诗人气质的弟弟约翰·华兹华斯,并且在诗人的诗歌创作中均有类似的形象.本文阐释了这一概念的来龙去脉,分析了该概念在其诗歌创作中的体现及该概念对当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向读者郑重推荐《第四世界》这本书及其两位著者。这是一本故事性很强的、富于印第安哲理的书。它充分表述了当今美洲印第安人心底的呼声和深湛的思想。它强调了在如此纷纭变化的西方现代化文明中,要坚持印第安民族和自己的大地母亲所具有特殊的血肉不可分的联系,而印第安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和对自己民族的眷恋正  相似文献   

10.
"鬼舞"(ghost dance)是美国印第安部族的传统仪式之一,也是19世纪末泛印第安运动的宗教抗争手段。在希尔克、阿莱克西和维兹诺等当代印第安作家的笔下,"鬼舞"成了一种批评隐喻,再现于文本之中,与文字共舞,展现了当代印第安作家致力于强调印第安民族的历史存在和恢复印第安民族在多元共存社会中应当拥有的地位和话语权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美国心态的四大特征:过份敏感、恐惧、假正经和虚荣以及在美国语言中由此产生的众多言辞;指出该四种心态虽不实事求是,但在美国人的现实生活中具有积极意义。它们证实了美国心态中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乐观进取的精神。分析了美国人获得这种精神的历史和社会背景。这些典型美国言辞除了外延意义外,还获得到了反映美国人的情绪,伦理道德.价值取向,文明程度或人际关系等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2.
俚语是语言的一种变体,文章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来论述了美国俚语和其反映的美国文化,同时也论述了美利坚民族性格特征及美国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美国俚语,可以加深我们对美国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美语词语与美国历史、美国黑人意识的转变、美国的个体主义、美国的政治、美国社会的特殊群体、美国人的创新精神六个方面阐述美语词语作为美国文化信息的载体和美国文化主客观的表现形式,是如何忠实地反映美国社会现实,以及美国社会独有的文化特征和风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黑人的历史、现状、白人意识、黑人的经济地位和接受教育的机会等方面,论述了美国社会的黑人问题,进而说明了当代美国仍然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种族歧视问题,呼吁人们关注当今美国被忽视的种族歧视问题,并进一步为促进少数民族的真正平等自由而努力.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文章以美国近年来出现的新词为切入点,从速食时代的快餐文化、无孔不入的广告营销文化、现实世界的物质文化、情感世界中的关系文化四个层面解读当代美国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6.
美国建国初期,以杰弗逊为代表的农业民主主义者主张以农立国,美国这一农业理想有着深厚的欧洲渊源,深受18世纪浪漫田园传统的影响。19世纪早期美国北方工业化的大规模发展使这一农业理想受到严峻挑战,但它却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美国文化中逐渐演变成为一种"重农神话",或曰"农业基要主义",其核心理念之一认为美国农民是公民美德的源泉所在,是美利坚共和国最为理想的公民,农民的声音就是民主与美德的声音;其二,农业是美国社会的基础,而且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其三,农业应该以一个家庭为单位,小型农场家庭是最理想的核心家庭,保护家庭农场是美国政府的重要职责。这些理念充分体现在了美国政府自罗斯福"新政"以来一贯对农业的各种形式的支持与补贴、对小型家庭农场的保护等传统,以及美国农业政策的浪漫化色彩之中。同时,重农神话产生的一些错误观念也使得美国农业政策呈现诸多弊端,政策范例的改革也因重农神话的存在而更加困难。因此,美国重农神话,作为政策制定背后的强大文化动因,对我们理解美国农业政策的历史和预测其将来的发展趋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层面,可以窥见这个民族的文化形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美国英语与时间有关的用语,来探讨美国人支配、利用时间的方式,以及时间这一无声的语言在美国文化中所蕴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围绕对外开放,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艰难的探索,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对这段历史的了解,能使我们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而这一时期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American kids     
《阅读与作文》2011,(1):49-49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与作文》2011,(3):18-18
是什么原因让人们放弃朝九晚五的生活,转而自己创业呢?欧盟在过去5年里对大西洋两岸的2.1万人做了一个调查,试图从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