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不想高考了” 2013年5月,深圳慈卫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慈卫”)派驻专业社工到刚地震发生不久的芦山开展服务。5月24日,慈卫社工和芦山县农工办干部一起,来到阿强(化名)家里。阿强家非常简陋,光线也不太好。“家里的损失很严重,房子裂了好几间,但最令我头疼的,还不是钱的损失,而是儿子不想参加高考了,我怎么劝都没有用,他那么好的成绩不就浪费了?”阿强母亲边流着泪,边向社工介绍儿子房间里满墙的奖状,还有从抽屉里翻出的一大叠整整齐齐的奖状。  相似文献   

2.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顿时,全国人民陷于一片悲痛之中。不久,一封横空出世的假“总理遗言”在全国人民手中迅速传抄,震惊中外。“总理遗言”恰好道出了当时经历了十年浩劫、渴望新生的全国人民的心声。然而谁也没想到,这封“总理遗言”其实出自一位23岁的杭州小工人手笔,并由此酿成了震撼全国的重大政治事件。  相似文献   

3.
《中外书摘》2008,(7):55-56
“文革”中伯父(周恩来)除了应对全国的混乱局面外,不久,也必须面对自己家中的意外情况了。1968年1月,我正在北京参加空军系统学习毛著积极分子大会。会开完了,我准备第二天就回部队。所以,当晚买了条中华烟回去看父母。到家,却发现爸爸不在。问15岁的小妹妹秉建,她支吾着说出去了。  相似文献   

4.
贺建新 《老年人》2009,(7):23-23
2009年“五一”期间,我回隆回老家看望老母亲,当时,她正把箱子里的几件旧衣服拿出来晾晒。看着那些满是补丁的旧衣服,我忍不住对母亲说:“现在又不是没有好衣服穿,还留着它们干什么,难道您想把它们变成文物吗?”“看到这些旧衣服,我就想起了过去的生活。”母亲说。  相似文献   

5.
1986年初我49岁时,与我同龄的妻子因突发心脏病亡故,当时两个儿子刚刚参加工作,女儿才上高中。家中突然倒了“半边天”,难坏了我一个人。权衡再三,在老朋友帮助下,当年9月份,我在县城和一位丧夫五年、带着一双儿女的女职工重组起一个新家庭。为维护这个复杂家庭的正常生活秩序,婚后不久,经全家酝酿讨论,制定了一份和睦家庭公约,主要内容有两项:一、建设文明家庭。  相似文献   

6.
“早上起床后不久我们便吵起来。她(女儿)吃过早饭后,没有清理饭桌上的垃圾,我提醒她时,她先是爱理不理,继而很不礼貌地回应我,说我什么事都要管,很烦人。”陈先生(化名)很生气地叙述跟女儿冲突的过程给治疗师听。  相似文献   

7.
那年是1977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第二年。我的岳母(准确地说当时是“准岳母”)送给我一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使我对这位慈祥通达的老人心存敬意。时光已流逝30多年,这份敬意依然清新如故。  相似文献   

8.
小禾 《当代老年》2009,(10):20-21
1949年2月,16岁的我初中毕业后被选拔到中国广播事业管理局来到了北京。和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学员一起被送到了北京西南”部的良乡县(今北京房山区)。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二台的发射台就在良乡县,这个发射台是当时中国发射功率最大的一个发射台。  相似文献   

9.
开心一刻     
《老年人》2000,(1)
听电话同事惊讶地发现乔治的两只耳朵都缠满了绷带,便问发生了什么事。“昨晚看电视转播的棒球赛,我妻子正好在旁边烫衣服,就在她离开的那一会儿,电话铃响了,我一边看比赛,一边抓起通电的熨斗凑在耳边,结果……”“可另一只耳朵呢?”“你们不会想到,我刚挂掉电话,那家伙又打来了。”约会小张给女友写了一张字条:“晚8时,公元前见面。”不久,小张收到女友的回条:“我生活在公元20世纪,无法与公元前的古人见面。”近视“你睡觉时为什么还戴眼睛?”“我视力不好,担心做梦时看不见东西。”(荷辑)猜谜①元旦发函(打一集邮名词)②匹(打…  相似文献   

10.
记得念高中的时候,我还没接触戏剧(当时台湾还没有“戏剧创作”这行业),心中向往做画家。但建中当时每周将近50小时的课程中,只有1小时的美术课,这节课也经常被取消,给同学更多时间自习,我只能尽量自己摸索。联考时,我报考了当时最著名的师大美术系。加考国画的时候,我进考场坐了下来,好好端详面前联招会发的宣纸,然后磨墨,静下心,希望能画出一幅有创意的国画……当时我稍抬头一看,吓了一大跳!周围的考生全都画完了!太惊人了!数十位考生,每人都画好整整齐齐的山水,而我,还坐在那边培养情绪!原来每一位考生早就练好他们要画的国画,背好了,像是从心中“默写”出来,然后交卷!看样子每一位也都上同一家补习班,因为画得都差不多。  相似文献   

11.
1978年年底,我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北京探亲,到中央民族学院去看望费孝通先生。此时父亲(潘光旦)已去世11年了,这是自“文革”劫难后,我第一次见到费先生。我们都没有谈及十几年的遭遇,费先生直截了当地问我:“你能不能回来整理潘先生的遗稿。”不久后,我被借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在费先生指导下开始查找整理父亲的遗稿。此工作开始不久,1979年,中央决定重建社会学学科,我就随同费先生调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参加了社会学学科重建工作。1985年,我又随同他到北京大学建立了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此后,我一直担任费先生在学术工作方面的助手。  相似文献   

12.
皮沙发情节     
我的一位女同事大概是装修时太累了,搬进新房子不久就生病了。她的先生非常“关心”她的病情,每天都问她,“今天有没有好一点?你看我们明天可不可以在新房子里请客?如果可以,我现在就给大家打电话”。  相似文献   

13.
良升 《金色年华》2010,(1):44-46
我有两个姐姐。大姐出世不久,因病医治不及时,患了小儿麻痹症。种田人家少不得重劳力“撑门户”,二姐出生后,父母迫切需要一个男孩。当我呱呱坠地时,如愿以偿的父母心花怒放,将那鞭炮炸得鹏里啪啦,并给我取小名“来喜”,又依着“贱名好养”的风俗,叫我乳名“傻儿”。等我读书时,父母才一本正经地给我取了个学名——“杨良升”。  相似文献   

14.
倪岚 《金色年华》2010,(11):63-63
王若的首次亮相,让小张印象深刻,彼时,他还只是个入职不久的新人。当时,王若落落大方地跟办公室里的所有人打了招呼,并不由分说地要给他们换下饮水机上的空水桶,“这点小事就让我代劳吧!”  相似文献   

15.
怡情雅趣     
《老年人》1999,(9)
赠对联正党风会议成灾,某县委书记推荐一副对联:“今天会明天会天天有会;你也谈我也谈个个都谈。”横批———“谁去落实”。他要求下属把这幅对联贴在办公桌旁,用心反思。不久,会议果真减少了许多。他有感而发,又自编了一副对联:“搬文山填会海转变作风,讲真话办实事造福人民。”横批是“说到做到”。(朱春辉)儿子:我受不了啦!爸爸:我也一样。郑爱国作填成语○○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周达材)(答案均本期找)送礼记郑爱国作老师:“请说…  相似文献   

16.
杨光勋 《老年人》2008,(11):16-16
几年前听一位市委书记在全市县(区)党政“一把手”会议上讲话,他对当时机关作风涣散,干部沉湎于吃喝玩乐,特别是对某些干部整天坐在麻将桌上砌“长城”,十分反感,要求大家“放下麻将,拿起书本”,用心干点正事。我不会打麻将,但是当时听了书记这番话,却有点振聋发聩的感觉。如今,我调到了另一座城市工作,走到那家宾馆,也都是“牌声吵声吆喝声声声入耳”,“歌舞升平”中,估摸着没有多少人在干正事。  相似文献   

17.
才云 《老人世界》2011,(5):21-21
1953年初冬,我从朝鲜回国不久经过短暂休整后,领导安排我去北京全国妇干校学习:同学们都是来自全国各省市地区的年轻人,有军队的、地方的、乡村的及各少数民族的学员。除每天紧张快乐地学习之外,周六就是“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活动日。  相似文献   

18.
我和妻子许金美是1962年经人介绍认识的,当时她16岁,我19岁。介绍人说:“小美是村里长得最漂亮的姑娘,勤劳朴实……”小美人如其名,清纯亮丽,令我一见钟情。见到我的照片,小美觉得我长得好,有文化;又听说我心地善良、忠厚老实、读书刻苦、人很勤快,想到我有希望考上大学,将来能带她到城里生活,就同意了。于是,两家为我们订了婚。  相似文献   

19.
温哥华健康老太太自杀以求死亡权利的变革。她说:“我91岁了,准备在不久后自己结束生命。我并无致命疾病,只是因为在享受独立生活后,现在老了,累了,要依靠别人了。”  相似文献   

20.
笑对癌魔     
笑对癌魔●解筠大多数人都会“谈癌色变”,我却和癌魔拚斗了10年。那是1987年,我刚退下来不久,就被诊断患了卵巢癌。当时,我十分难过,心想自己16岁参加革命,风风雨雨奋斗了一生,现在不说享清福,也该平安地休息一下了,怎么就患上了这种绝症?现实如此残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