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5,(8):153-159
司法权是一种判断权,判断权的实现过程也即司法活动的展开过程。司法效率植根于司法活动的过程,发端于司法权运行的程序,是司法公正的内化标准。司法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体制,因此,司法效率应是嵌入司法公正结构的效率,服从司法公正的要求。在社会转型期,"诉讼爆炸"使得司法效率的价值凸显,旨在提高司法效率的司法改革必须将决定司法效率的要素和影响司法效率的因素区分开来,创新提高司法效率的实现方式,明晰司法改革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2.
西方司法独立思潮催生了近代中国检察制度.清末引进的检察制度以大陆法系制度为蓝本,后者与控辩式诉讼相伴而生,目的在于通过审判权与检察权的分立和制约,保障司法权行使的客观公正.清末检察制度的确立,打破了传统中国政刑合一、控审不分的集权司法模式,对于构建以司法权能分设为原则的近代司法体制,推动近代中国司法顺应法治文明的潮流不断发展,从而实现司法保障民众权利、维护司法公正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完善司法责任制是本轮司法改革的关键环节.本轮司法改革通过一系列措施还权于审理者,根据权责统一理论,同时须通过相应的责任设定和追究,将司法权纳入到适当的范围之内.通过落实司法责任制,让法官生产高质量的司法产品,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法官须享有与其责任相当的职业保障;二是对司法权行使须进行必要的制约.而我国目前法官职业保障处于严重缺失状态,制约司法权也面临着诸多难题.鉴于此,要建立一个闭合的、关联的、科学的配套机制,使得司法责任制这一制度系统最有效地发挥保障司法公正高效的制度功能.  相似文献   

4.
司法公信力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司法权威的重要标志,是民众对司法的信任、尊重、认同的心理态度和信仰程度.司法公信力的核心是一种评价信任,是司法公正的真实表达.当下中国司法公信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司法自身而言,其首要因素是司法不公、司法不廉、司法官道德失范.遏制司法不廉,强化法院的自身反腐,必须倡导良性司法.良性司法,是指让司法美德或者司法伦理成为每一位司法官在裁判活动中最重要的品质和操守,它是司法权良性运行的客观表现,具有道德公正性、道德责任性、"合理、合法、合情"性、道德规范性、道德权威和法律权威的统一性等特征.提高司法的公信力既是法院自身的期待,更是广大民众的迫切要求.为了实现良性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必须建立客观、科学的司法公信力的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5.
何谓司法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正是法永恒的和最高的价值。在司法意义上它分为“程序公平”、“实体公正”和“制度正义”三个层次。程序公平是司法公正的逻辑起点,重程序还是重实体是东西方法治的形式差别之处。走向现代法治应从程序公平开始。程序公平由十大要素构成:纠纷的解决者不得解决自己的纠纷原则;纠纷的解决者不得在纠纷的解决过程中获利原则;法官的中立性原则;法官需绝对无差别给予当事人同等关注原则;法官采信的证据需具合法性原则;法律令状及判状由证据所决定原则;司法主体恪守程序所要求的时限原则;司法程序公开原则;程序自律原则;司法对失掉的公正实行自我恢复原则。实现司法公正的基本条件是:依司法权的性质设计司法程序;使司法走向中立与独立;建立对司法权只监督不指挥与命令的体制;实现司法一元化等。  相似文献   

6.
司法语境下的法律人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公正不但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公正,而且是一种证明意义上的公正。司法公正之实现要求司法者应该具有法律人思维,缺失法律人思维的司法者将很难确定法律真意。法律人思维应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在理念层面,法律人应具有区别于普通人的方法论原则;在具体层面,法律人应具有操作法律的实际技能。  相似文献   

7.
司法公正是司法机关通过法律程序在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基础上,正确地适用法律,依法公正地行使司法权的行为活动.本文围绕行使司法权力如何做到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形象公正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宋朝司法官吏仍死守着无讼、去讼的主张,然民间一时“好讼”成风,不过对其“好讼”也不可过分夸大。个案显示宋代司法有其优点,但仍太任情随意、缺乏技术理性,正义常常仅在司法官吏的一念之间,而由文人艺术家充当司法官员是宋代司法极其灵活的重要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西方司法公正原则,我们发现,在初期,追求的是实体公正,但这通常是做不到的或者很难做到的.程序公正的观念产生于英国,后来在美国又得到很大的发展.现代的司法公正观念又受司法效率和司法成本的影响,从理想的公正观回到了现实的公正观.  相似文献   

10.
司法效率是指司法资源如何配置,而非司法投入与产出之比.司法效率是现代司法公正的基本构成要素,司法资源的稀缺使得司法必须追求效率,否则不足以完成其实现法律公正之价值使命.及时审判规范是司法效率的规范依据.审判及时与否直接决定着当事人能否获得公正审判.未能在合理期限内审结案件的无效率司法,必将侵犯到当事人的公正审判权.提升司法效率的可行之道在于像西方国家那样实行案件管理.案件管理要求承审案件的法官完全主宰案件的审判过程,且能权威地调动其它司法资源为其案件审理服务.我国移植案件管理制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法院行政管理和案件管理如何分工明确,尤其是使前者不能干扰和影响后者.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168-174
通过实行司法公开,产生一种"倒逼机制",即倒逼司法公正、倒逼办案质量和效率、倒逼权责统一、倒逼改进司法作风和提升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改革的基本目标。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机关与社会公众之间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价值判断,其核心是司法机关对社会公众的信用与社会公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其前提是司法的公正与公平。从十八届四中全会文件有关司法改革的内容来看,旨在通过司法体制改革和司法权运行机制改革,加强司法民主、司法监督及保障人权,逐步提升司法公信力。司法改革的内在逻辑清晰可辨,其目标是提升司法公信力,而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前提是实现司法正义,实现司法正义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司法公开,司法公开可倒逼司法正义,司法公开是目前司法改革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5,(8):160-165
司法公信力有其内在的形成机制,包括司法公信力主体构成的两面性,形成来源的核心性,具体内涵的统一性,形成方式的多元性。当前的诉讼社会下,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在司法实践中难以统一,司法的渐进性改革与社会期待形成差距,司法权威的缺失难以支撑司法公信力,司法腐败的存在危害司法公信力。针对这些影响司法公信力的原因,必须维护司法权威与引导司法信任并行;发挥司法公信力形成的两大主体作用推动司法公信力建设;合理配置司法资源保障公正独立行使司法权,多元提升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公正与效率的紧张关系决定了对刑事司法公正价值的追求难免减损司法的效率.作为协调公正与效率冲突,在坚持公正价值的前提下提升刑事司法效率价值的对策之一,便是将鼓励涉嫌犯罪者与追诉机关合作.《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37条规定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未来我国刑事诉讼的修改应当在鼓励涉嫌犯罪者与刑事执法机关合作方面作出务实有效的规定,以达到有效追诉犯罪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西方的传统司法观念进行了系统的探索 ,指出从古希腊到近现代 ,有许多思想家提出了形形色色的司法观 ,其中对司法公正的追求、对司法腐败的否定、对法官道德素质的关注、对司法人道主义的向往以及对立法和司法关系的探索、对司法风格的解析等等 ,给后人留下了诸多启示。尤其是近代以来许多思想家提出的许多观念 ,在西方国家的立法实践中均被转化成了具体的司法制度 ,为司法走上健康之路、为保护人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建立和完善司法责任制是司法体制改革的"牛鼻子",对其他各项司法改革均具有牵引和统领作用。司法责任制的核心要义和科学内涵是"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司法责任制与司法民主制是相辅相成的,在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的过程中应重视发挥合议庭、审判庭、审判委员会以及法官专业会议等司法民主载体的积极作用,不断创新完善以司法民主保证司法公正、司法权威、司法秩序、司法公信的体制机制。习近平关于司法和司法权、司法的价值和功能、司法规律等基础理论问题的深刻论述,为司法责任制改革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司法责任制改革在司法本质和司法规律的轨道上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西方司法公正原则,我们发现,在初期,追求的是实体公正,但这通常是做不到的或者很难做到的。程序公正的观念产生于英国,后来在美国又得到很大的发展。现代的司法公正观念又受司法效率和司法成本的影响,从理想的公正观回到了现实的公正观。  相似文献   

17.
欧元军 《理论界》2012,(8):54-56
委任立法在当今世界已成为普遍的现象。委任立法的正当性与正当性的实现问题是长期争议的课题。司法审查是监督委任立法重要方式之一,对委任立法正当性实现起到了一定保障作用。美国的委任立法司法审查实践揭示了司法审查标准从宽到严再到宽,审查的内容从侧重实体性审查到侧重程序性审查的发展历程。通过司法权的合理介入,可以实现委任立法在权力分立原则的遵循和社会客观需要的满足这两者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司法区划分改革是司法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国目前的司法区划不但加重了司法权对党政权力的依附,强化了司法权的地方性,而且无力保障司法权的中立性,不利于解决跨行政区域纠纷,也无法平衡各司法区的案件负担.在中国建立“四实三虚”、与行政区错位设置的司法区体系,同时辅以三审终审制,既可以解决、缓解前述司法痼疾,又能促进司法机关及其人事、财政事务的中央化,推动司法改革向纵深迈进.  相似文献   

19.
赵大千 《兰州学刊》2013,(2):204-206
以政治自由观为研究视角,联邦法院对劳动立法态度的根本性转变,揭示出美国劳动权理念价值标准的变迁.以“无干涉”的自由观为价值标准的劳动权理念,依据自由放任和社会达尔文理论,考察政府权力干涉的正当性.这一时期,司法判决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背离,反映了“无干涉”的自由观在实践上困境,司法权无力判断“无干涉”的形式价值和实质价值.“无支配”的自由观关注劳动实践中的支配关系和劳动权的可论辩性,为劳动权理念提供的新的价值标准,在理论上批判“无干涉”的自由观.  相似文献   

20.
王延升 《理论界》2000,(2):63-64
司法公正不仅是法治的重要内容 ,也是法治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但是 ,司法公正的价值目标从来都不是自发实现的 ,行使司法权的权力主体也不会天然的追求公正。在传统上 ,司法权以及其追求的价值目标———司法公正的实现 ,需要立法的监督和行政的监督。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形式为代表的大众传媒愈来愈广泛深入地渗透到对司法以及其追求的价值目标———司法公正的监督中来 ,西方有的学者甚至将其称为“第四权”。因为 ,它对传统的三权构成的制约有许多方面一点也不亚于三权之间的制约 ,甚至还具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