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70年埃德加·斯诺曾问毛泽东“什么时候明显地感觉到必须把刘少奇这个人从政治上搞掉”时,毛泽东毫不讳言地答道:“那就早啰,1965年1月,《二十三条》的发表。”从下文所涉及的1964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以及其间毛泽东在他的寿宴上的谈话内容中是否即已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2.
石海 《老年人》2011,(12):40-42
毛泽东和赫鲁晓夫分别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的首脑,但他们的政治理念和个人性格却大相径庭: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敢于挑战权威且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赫鲁晓夫则从斯大林那里继承了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意识,做事莽撞,喜欢表演,更擅长政治"变脸术"。这使得两人在交流时常常误解对方发出的信息,直接影响到两人的交往。  相似文献   

3.
《菊与刀》这本书问世已经很久了,但作者在书中所提出的关于理解当代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行为方式这一块的理论观点,对现今的人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菊与刀象征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提起日本的历史与文化,不难想起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在日本,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  相似文献   

5.
《菊与刀》是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创作的名作,《菊与刀》在某种程度影响到美国对日政策,美国战后所采取的对日政策的成功,有力的证明《菊与刀》关于日本民族、文化研究的成功。这部作品首次提出日本的文化是"耻感文化",引发关于"耻感文化"的探讨及对日本民族精神的研究,拓展了民族文化形成根源及影响作用的理论研究。本文在探讨《菊与刀》的基础上,研究了日本"耻感文化"的内涵和社会表现,及对日本民族思维理念、行为模式与道德伦理的影响;并探讨了"耻感文化"对社会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及国民素养形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章含之,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官、翻译家、作家,著名人士章士钊的女儿、毛泽东的业余英语教师、前外交部长乔冠华的夫人,译著长篇小说《寻欢作乐》,出版散文集《我与乔冠华》《风雨情》《我与父亲章士钊》《跨过厚厚的大红门》等。2008年1月26日上午8点20分,章含之女士在北京朝阳医院病逝,享年73岁。  相似文献   

7.
1964年 4月 10日至 17日,是毛泽东第 32次回湖南。此次回湘,有一段历史鲜为人知,就是毛泽东和邓小平在长沙给赫鲁晓夫“祝寿”,高瞻远瞩地写下了 20世纪 60年代中苏两党大论战中一段别致的插曲。   要知详情,先要作点铺垫说明。   20世纪 60年代初,中苏两党的原则分歧愈演愈烈,到 1964年已趋向公开化、白热化。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主席,原来把主要精力用在国际问题上,特别是同苏联赫鲁晓夫的斗争上,后来逐渐把注意力转到了国内的问题上。因此,他觉得中苏两党的论争应该讲点中庸之道,缓和一下。   1964年 3月,毛泽东离开北…  相似文献   

8.
要了解日本,有两本必读之书,一本是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另一本是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曾长期研究日本人的民族性格,采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撰写的《菊与刀》让我们了解了日本人的民族性格,而想要真正了解日本人的民族精神就必须阅读新渡户稻造的  相似文献   

9.
徐雉是第一个把毛泽东写进小说的作家。1929年,青年作家徐雉完成小说《嫌疑》,说的是主人公因写了一篇《毛泽东的名片》的文章而受到嫌疑和迫害。小说从侧面穿插写了北伐军驻扎南昌时,毛泽东来到第六军政治部探望林伯渠的轶事。由于作者有着在第六军政治部工作的经历,故小说将毛泽东与主人公对话时的音容笑貌写得颇为传神。最早写诗赞颂毛泽东的是柳亚子。毛泽东1929年在福建红四军工作,柳亚子在上海听到毛泽东遭到不幸的流传后,写了一首怀念诗:“神烈峰头墓草青,湖南赤领正纵横。人间毁誉原休问,并世支那两列宁。”神烈峰即南京紫金山,孙中…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老年人》2004,(2):40-40
质疑:我曾看过《陈毅诗词选集》,《六国之行》第一首中的第六句是“山栽万仞葱”。而《毛泽东诗词集》所载《致陈毅》的信中,用的是“山裁万仞葱”。我认为此处宜“栽”不宜“裁”,可《老年人》杂志仍照“裁”不误,似有以讹传讹之嫌。娄底市读者罗宇华回音:本刊2003年第10期刊载了《毛泽东谈诗》的短文,文章转引了毛泽东修改后的《西行》一诗:“万里西行急,乘风御太空。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海酿千钟酒,山裁万仞葱。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经查阅毛泽东《致陈毅》信的手迹影印件,手迹上的那个“裁”字清清楚楚,不容置疑。至于陈毅夫人…  相似文献   

11.
我的良师益友邹键东在获得2004年“造型艺术成就奖”后,一直盘算着想为后人留下点什么珍贵的东西。这位功成名就的军旅摄影家,在90初渡之际不顾年迈力衰,花了不少精力,翻箱倒柜找出了一组十分珍贵的历史照片。说是要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和毛泽东同志诞辰112周年尽点力。因为他自己实在力不从心,便嘱咐我为此写篇推荐文字。邹老所摄的这组照片的时代背景是: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发  相似文献   

12.
华东师范大学周一平教授在《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认为《毛泽东著述编年索引》(以下简称《毛著编年》,王作鑫编,新华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著录毛泽东编年文稿及相关信息12325条,是中国目前较有分量的一本毛泽东文稿编年著作。编者下了较大的工夫,这是不能抹杀的。但通过对该书1949年10月1日以前部分,近8个月的校勘,发现其中存在不少问题:忽视对国外成果的汲取,日本出版的《毛泽东集》、《毛泽东集补卷》、《毛泽东集补卷·别集·毛泽东著作年表》中的部分文章没有收入此次的《毛著编年》;国内的《毛泽东手书真迹》等著作的相…  相似文献   

13.
填词,既要注重立意,又要讲究章法,才能收到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效果。例如范再凡老同志的《浣溪沙·郊游》就是一首两者俱佳的词作:“菊艳枫丹野径幽,相呼鸥鹭乐优游,湖山如画赏清秋。摇摇激浊扬清声共应,餐英饮露气同求,明时不用赋登楼。”《浣溪沙》为小令词牌,分上下两片,郊游”二字为词的题目。作者与挚友结伴出游,清秋景色赏心悦目,兴之所至,吟成一阕。此作上片重在写景。首二句用白描手法勾勒出秋日美景。“菊艳枫丹野径”是写山,“相呼鸥鹭”是写水,两方面着笔绘成一幅山清水秀的画面,层次分明,构图完整。也正因为有了这一山一水的…  相似文献   

14.
1、隐喻应答法 领导者常常会遇到关于一些政治上重大问题的提问。有时回答问题不便直抒己见,有的领导者巧妙地采取比喻隐含的应答法,曲折地抒发自己的胸意。例如:1957年11月,毛泽东出访苏联,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大会。一次午餐席间,厨师长送来了土豆烧牛肉。赫鲁晓夫兴奋地对毛泽东说:“要是每个劳  相似文献   

15.
陈杨桂 《老年人》2006,(11):36-37
《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是我国老少皆知的四大古典名著。博览群书的毛泽东,更是与这几部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伴随终身的《水浒传》在毛泽东读私塾的时代,《水浒传》还没被称为“古典名著”,相反,大约从明崇祯皇帝时起,它就一直被历代帝王列为“诲盗”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不但诗写得好,论诗也非常精辟。陈毅1964年出访阿尔及利亚等国,次年作诗《西行》一首,请毛泽东修改。1965年7月21日,毛泽东致函陈毅,并附改后之《西行》:“万里西行急,乘风御太空。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海酿千钟酒,山裁万仞葱。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毛泽东在信中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谈到自己时,毛泽东说:“因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如…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谈康熙的贡献中央电视台播出《康熙大帝》后,首都一些报刊发表文章,介绍了毛泽东同志评价康熙的情况。《文艺报》报道说,毛泽东同志在一次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与老舍谈话,指出了康熙的几个主要贡献。毛泽东同志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付编:您好,我是—名基层女工委员,每年都订阅《婚姻与家庭》杂志,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同时也是一个6岁女孩的妈妈。今天我看了8月上的《芭比学校的公主守则》,教育小女孩自我保护的,我觉得作者写得特别好!她的例子《新白雪  相似文献   

19.
金毅 《老人天地》2013,(4):20-21
提起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人们至今还对剧中人物解放军剿匪小分队团参谋长少剑波记忆犹新。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者便是上海京剧院表演艺术家、高派老生传人沈金波。与毛泽东切磋《逍遥津》沈金波生就一副超高清亮的“金嗓子”,他的演唱风格,深得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欣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经常被邀请参加为中央首长演出的内部晚会。在一次晚会上,兴致勃勃的毛泽东竟先后点他唱了11段高派名剧。其中,对《逍遥津》毛泽东更是百听不厌。  相似文献   

20.
张闻博 《现代妇女》2014,(11):109-111
毛泽东思想是我党的指导思想,而在毛泽东的诸多著作中体现毛泽东深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观的文章有《实践论》、《矛盾论》等,在建国后毛泽东将其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应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这两篇文章。其中内在联系紧密,在毛泽东思想中站着主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