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彦红 《现代交际》2014,(12):148-148
"三疑三探"是一种现代主流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指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和知识拓展,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快乐中轻松学到知识并掌握知识。本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三疑三探"概念进行描述,指出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目的,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2.
"学贵有疑",疑是思维的火花,创造的起点。任何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质疑,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更好地去解疑。这样,既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又激发了他们团结合作的意识,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3.
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教师通过提问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提问及相应的对话与交流中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在设疑与解疑的互动过程中培养、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冯梅 《职业》2010,(20)
一、质疑精神在学习上的作用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考往往是从疑惑开始的.因为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也最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不懂或不太懂的地方,以便老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指导.  相似文献   

5.
设疑析疑解疑郭求红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双边活动。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每个教师都在探讨的课题。笔者在几年的化学教学中,深感一堂课的成败首先取决于学生听讲的情绪,为此,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孔子曰:“不愤不启,...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中心环节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成为广大教师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让其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师生关系往往使人将教师与"严肃"、"不苟言笑"联系在一起,其实,"微笑"的力量才是无穷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相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在质疑、解疑、释疑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古今中外伟人们的成功之道,无不是从求异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这个主体,力争让学生自己独立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求异恩辨、发现创新,并鼓励学生“多嘴多舌”,“异想天开”,对同一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吕淑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本人基于长期在一线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讨,将学生的思维激活,将课堂激活。  相似文献   

10.
赵改玲 《职业》2012,(6):41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抓住有利时机,采用多种手段来创设合理、恰当的问题情景。  相似文献   

11.
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质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围绕数学问题展开数学思维,对知识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帮助学生搭建必要的"脚手架",诱导学生进行类比推理.在类比中辨析、质疑、创新,以达到在"学知"中"知学",以此来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实验推动,设疑引学 "古人云: "学则须疑",有疑才有问,怀疑是发现、想象、思考的动力,创新的前提.法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过: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启发学生发现疑点、提出矛盾、提出问题,要比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提出难题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师,绝非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把自己视为激发、鼓励、促进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支持者。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的导航者。"正确引导学生,让自主性学习走上理性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活动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的过程。可见,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我们要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加以点拨指导,要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学生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自己的心理因素和道德品质不同,他们每个人在学校的表现也就不一样。还有外界因素的变化也会使学生的情况发生改变。因此,各班出现后进生也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应该正确看待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职业》2007,(24)
在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制造业工厂"、企业技术性人才需求缺口不断扩大及就业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职业教育终于又一次迎来了自己的春天。然而,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机,厌学现象严重,教师职业成就感低下,这些事实严重桎梏了职业院校的发展。因此,对教师课堂调控方式的探索和运用,将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职业院校教学水平。一、教师课堂调控能力叶谰教授曾让广大教师反思:"当学生茫无头绪时,我能否给他们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我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我能否从学生的眼中读出愿望?我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我能否使学生觉得我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我能否使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我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合作,感受和谐的欢快,  相似文献   

17.
胡萌 《职业》2012,(23):144
网络技术的普及使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成为可能。如何借助校园网络技术,合理整合课堂内、外资源,科学实现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交互",监控整个教与学的过程,最终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呢?有人认为:"交互"是指在学生全身贯注于传达和接受真实信息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应用语言的能力;而又有人认为:"交互"是指在人的行动或事情发生过程中它们之间所产生的相互作用。由此可见,无论对交互如何界定,它都主要体现在双向交流、相互作用上。因此,要想使学  相似文献   

18.
胡训华 《职业》2017,(3):110-111
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坎坷曲折",使学生经受一定的失败和挫折,再帮助他们从跌倒处爬起来,达到自我完善的效果.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正本清源,而且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品质,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促进他们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探索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自主探索呢?这就要教师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巧设"热点"和"疑点",为学生自主探索新知,搭桥铺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这片沃土中,开放出五彩缤纷的思维之花.  相似文献   

20.
《职业》2006,(Z1)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思维应从问题开始。日常课堂教学中最经常、最普遍的课堂提问,它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有机结合,是师生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如其分、不失时机的提出问题,定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西方学者德加默有"提问得好即教得好"的看法。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这种看法颇有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