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慧琳撰《一切经音义》一百卷,辽希麟法师撰《续一切经音义》十卷,二人网罗诸家音韵、古今字书,旁征博引,为佛教经文用语做了注释。《正续一切经音义》引用古书繁多,本文将对《正续一切经音义》标明引《仪礼》的内容与今本《仪礼》做一个比较,以窥其概貌。  相似文献   

2.
"而"字在先秦文献中使用广泛且用法复杂。以《诗经》和《孟子》中"而"字用例作为研究材料,对"而"字进行穷尽式的统计和定性、定量的描写。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诗经》和《孟子》中的"而"字用法的异同,并结合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对连词"而"的性质、"名而动"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对"而"的语法性质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郑风·女日鸡鸣》是《诗经》中的杰出篇章,也是中国较早的一首对话体诗。历代注家多对这首诗作了句读分析,但在对话主体的理解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本文拟选取有代表性的几家进行评述,通过对全诗的情感走向及“明星”、“杂佩”等词语含义的考辨,最终认为余冠英先生《诗经选》的阐释更为妥帖。  相似文献   

4.
周纯 《职业时空》2008,4(5):53-53
《诗经》产生于先秦时期,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以“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精神,反映了周代五百年的社会风貌,传达出当时社会各阶级特别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丰富情感,并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先河。同时,它诸多优美而精湛的表现手法,充分展示了《诗经》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本文仅就《诗经》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试作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5.
天问子 《老年人》2008,(9):36-37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包含了从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我国北方的民间歌谣、士大夫作品,以及祭祀的颂辞。根据《史记》,孔子收集整理《古诗》,选取“可施于礼仪”的三百零五篇。《诗经》最初称作《诗》或《诗三百》,在战国晚期始称为“经”,并当作最权威的典籍被引用。所谓“子曰诗云”的“诗”指的就是《诗经》。  相似文献   

6.
中韩两国自古以来交流密切,韩国一向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也很早就受到了《诗经》的影响。力图通过考察《诗经》在韩国的传播和研究情况,探索《诗经》对韩国文学、语言、教育、建筑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弘扬中国文化,促进《诗经》跨文化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诗经》中大量关于男女之间爱情的诗篇,是我们了解三千年前古人情感生活的重要依据。然而,在这些或缠绵悱恻、或清丽淡雅的爱情诗中,作为爱情诗一个重要的分支——《诗经》中弃妇诗的产生与发展则是先秦女子对于爱情的探索与对命运的抗争的重要象征,更是中国早期婚姻社会生活的再现。  相似文献   

8.
胡续静 《现代妇女》2013,(12):271-271,274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大部分的篇章中运用到数词。通过对《诗经》中数词的统计,本文将从数词的分类,数词的组合形式两个方面对《诗经》中的数词运用进行浅要地分析。  相似文献   

9.
丁涛 《现代妇女》2014,(4):288-288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抒情歌集,它全景式的展现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周人真实的生活状况,是当时人们本真的生活形态的真实体现。而后代人对它的理解过多的加入了封建礼教的因素,从而失去了原生态的自然,也忽略了其中蕴含着的浓厚的生态和谐思想。本文将从生态和谐的角度出发,从《诗经》中劳动、恋爱的场景探讨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美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总计305首,诗歌中经常使用的赋、比、兴等艺术手法对后代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诗经》中有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女性的美丽,着重描写女性的容貌、品德与行动姿态之美。本文将简单介绍《诗经》的内涵,并举例分析《诗经》中的女性美学。  相似文献   

11.
王保群 《职业》2011,(23):135-136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诗经》中描写男女爱情生活的诗篇,可以分为恋爱诗和婚姻诗两大部分。婚恋诗主要在《国风》中,《国风》一百六十篇,反映婚姻恋爱主题的将近一半,《郑风》《卫风》《周南》《召南》中写爱情的诗也很多。  相似文献   

12.
《诗经》用赋、比、兴手法创作了大量女子形象。其中以花、水、虫、月为原型的女子形象,已演变为华夏大地女性审美文化意象。庞德在《诗经》翻译中运用意象构筑的技巧,灵活处理原文文化意象的象征意义,有独特的文学以及翻译研究价值。本文将集中探讨庞德《诗经》译本中的女子意象翻译。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当仁不让地在文学史上占有首席之位,里面所收集的305篇诗歌,跨越西周初年到笔者仅仅摘取了《召南·小星》和《召南·殷其雷》来做粗浅的分析,从情感、语言方面发表一些个人的见解,从诗经中的几首小诗研究古代官吏的社会生活特点。  相似文献   

14.
楚人季连部落南迁后,和当地土著居民杂居,形成了独具特色蛮化方言——楚言。《说文解字》中记载了部分楚地方言词语,本人在品读《说文解字》过程中加以梳理,这些方言词语不仅在荆楚地带流行,在湖北鄂东楚语地区罗田县也见使用。  相似文献   

15.
新闻标题为了吸引读者,经常会使用一些模糊词语,而这些词语的翻译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标题的翻译效果。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将以近半年来《中国日报》对其他英语报刊新闻的汉译版本为基础,研究新闻标题中模糊词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6.
《雷雨》作为曹禺的处女作,在当时文坛引起轰动,后世对《雷雨》的艺术探究从未停止过,有关于《雷雨》的艺术贡献多集中在其主体意识的探究、矛盾冲突的构述以及语言艺术的研究上。本文将以《雷雨》准确的前瞻性作为本人戏剧艺术新探的方向,这对于拓展《雷雨》戏剧艺术研究领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明丽 《现代交际》2014,(5):73-74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作品,这部作品以完美的形式向读者诉说了一场美国梦的破灭。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使用了多种写作技巧,其中运用颜色词语来塑造人物性格,颜色词语在小说中无处不在,色彩运用对人物性格的塑造有重要作用。作者通过对不同色彩的描写来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愿望和梦想追求及最终梦想的破灭。作者对这些颜色词语的巧妙运用,凸显了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和主题,对理解这部作品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2003,(11):40-41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法律援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03年7月16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规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为法律援助提供财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法律援助制度,对于保障社会贫弱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律师拒绝提供法律援助将受处罚法律援助人员,包括法律援助专职队伍、律师和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法律援助专职队伍是实施法律援助的重要力量。《条例》…  相似文献   

19.
《全清词·顺康卷》收录了大量的咏剧词,其中《西厢记》就有二十七篇,这些咏剧词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西厢记》的批评接受情况,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此剧的发展与传播。本文主要从咏剧词的繁荣与分类、艺术特点及其价值三个方面来探析《西厢记》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甘肃张掖方言从《老残游记》成书时代沿用下来而现代汉语普通话不怎么使用的几个近代汉语词语进行了诠释。利用方言佐证,可以有效地对《老残游记》中的某些词语进行考释,希望能为辞书编纂提供某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