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隐喻修辞学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概念隐喻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主要体现在人们的语言、思维和行动中。本文主要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汉语歌曲中爱情的隐喻进行分析。从而可知概念隐喻不仅仅有助于人们了解到爱情歌曲中的语言特色,而且还有助于人们理解它更是一种人类赖以生存的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2.
日汉语中惯用语的使用频率都很高,而隐喻是惯用语发挥作用的关键手段,也是当代语言研究常用的分析方法。本文抽取了日汉语中含"马"的部分惯用句,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视角出发,对比分析了其中的隐喻机制,发现"马"的隐喻概念在两种语言中的共通性来源于古代文化的相互交融,差异性则是受到不同民族历史、思维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吴悠 《现代交际》2014,(5):71-71
上世纪90年代左右开始成形的认知语言学,为语言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即以认知角度研究语言现象和语言产出。概念隐喻理论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隐喻理论解读隐喻的思维方式。通过概念隐喻为基础,探讨著名朦胧派诗人舒婷的《致橡树》。  相似文献   

4.
情感隐喻在语言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体现人们所居住的世界的文化模式。认知语言学领域的研究者对英、汉语情感隐喻作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随着体验哲学的发展和具身认知的兴起,心理学家也从实证的角度对情感隐喻尝试进行了研究。对情感隐喻的研究或是通往了解人的内心感情世界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翻译活动是思维活动的过程,翻译活动的决定因素是思维活动。本论文根据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及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的启发,总结出在翻译奥巴马国情咨文时可采用以下几种隐喻翻译策略:"保留源隐喻形象";"改变源隐喻形象,换成更符合的目标隐喻形象";"保留源隐喻形象,加上注释";"把源隐喻形象转换成语义"。  相似文献   

6.
水乃生命之源,一方面,在法、汉语中都有着相似的隐喻映射,如"时间、力量、灾难、失败";另一方面,法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使得"水"在两种语言中也存在着不同的隐喻认知。通过选取与"水"相关的谚语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法、汉语言中"水"概念的隐喻投射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两种语言中"水"的概念隐喻投射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隐喻理论将语言视为一种语言现象,而现代隐喻理论将其视为一种思想方式。隐喻可作为一种认知机制用于英语学习,尤其是英语词汇的学习和教学。根据这一理论,指出中国学生和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揭示该理论在英语词汇学与教方面的效果。其在教学中运用概念隐喻,可为中国教师提供一种认知思维方式。该理论有助于培养师生隐喻意识,提高其隐喻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广告语言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不仅反映了语言系统的面貌,也体现了人类的思维方式。隐喻研究从修辞学到认知语言学的转向为隐喻的广告语言研究带来诸多启示。分析结构隐喻、实体隐喻、方位隐喻这三个维度在香水广告语中的具体表现;从语义冲突、映射方式、相似性作用、双重影像四个方面分析香水广告语隐喻的运作机制,从而深化对香水广告语隐喻的表达和接受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惯用语作为一种结构较为灵活的习语词组,在汉日语言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汉日惯用语均可通过棱柱形模式进行认知。我们得出汉语的颜色词惯用语主要包含了三种隐转喻类型:单次隐喻、隐喻和隐转喻并行。而日语的颜色词惯用语同样包含了三种隐转喻类型:隐喻、隐转喻连续和隐转喻并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前者基于文化共性,后者则是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所致。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对凯特·肖邦的《一小时的故事》进行研究,意象图式理论能对语言文字给以直观的解释,而且认知语言学将隐喻看作是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它广泛地运用于文学作品中。通过对这一理论新的运用,进而对凯特·肖邦的文学作品进行一种新的研究视角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我们能够认识外部世界并建构语言的认知机制。本文以概念隐喻为理论框架,考察语料库中韩国语"??(信赖感)"相关隐喻的使用情况,探讨分析了"??(信赖感)"建筑隐喻的构成及其经验基础和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被认为是人类的思维工具以及认识和了解客观世界的重要方式。巴拉克奥巴马,非常善于在演讲中通过使用隐喻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作者发现,奥巴马国情咨文中主要的隐喻类型有以下几种:旅程、人体、建筑、自然隐喻。  相似文献   

13.
刘乃仲  张妍 《现代交际》2014,(1):77-77,76
隐喻是一种修辞技巧、一种人类的认知方式,也是一种依存于文化和语言的思维。当代作家余华的许多作品中都借用了隐喻思维。20世纪90年代以来,余华在《活着》等长篇小说创作中逐渐偏离先锋而转入写实的轨道,弱化以往作品中暴力与血腥的特色,开始将人物对苦难的承受融入作品,并借助大量的意象隐喻来表现自己所追寻的精神中的真实。  相似文献   

14.
在语言领域中,出现了大量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当代语用特点的表达,新词群"XX族"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理想认知模型、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研究分析了新词群"XX族"的基本特点和生成机制,浅论了新词群"xx族"的出现是人类认知的结果,以期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为更多的语言现象产生原因及发展趋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对比既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语言学研究领域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以人体手部和头部动作为研究语料,运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对俄汉民族的身势语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身势语隐喻认知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人们思维和行动的方式,也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隐喻是文化的一种特殊语言载体,我们可以通过隐喻来了解文化。隐喻中最重要因素就是文化。基于英汉文化对比研究隐喻,更有利于揭示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本文从隐喻的角度分析了英汉文化中的共性与个性以及产生的原因,借此更深入地探讨了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作为商务英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隐喻手法的运用是对人类思维与认知的重组,也是解决商务英语翻译难题的重要途径。隐喻凭借其形象、生动、精炼的特点恰如其分地传达出商务文本的寓意和内涵,因此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被广为采用。商务英语诞生于人类生产生活之中,讲究语言和思维的统一性。隐喻正是从语言文化的内涵出发,力求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类比特定的经济现象与原理,以此来提升人们对于经济商务的理解。本文从隐喻手法的基本翻译原则出发,重点阐述了隐喻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过程。隐喻反映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文化知识制约了学习者对隐喻含义的理解。所以在英语学习中,学习者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隐喻。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是人们谈论和思维抽象概念的认知工具。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依据,收集韩国Trends21语料库中"?(梦想)"的植物隐喻,对这些隐喻进行详细的归类和分析,从认知角度探讨植物作为始源域向"梦想"目标域的映射过程并分析这些韩国语植物隐喻表达式的经验基础及其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20.
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概念隐喻是在认知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是用一个范畴的概念去解释另一个范畴的概念。颜色是人类对外部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当我们用颜色的基本范畴去表达其他认知域时,便形成了颜色隐喻认知。本文通过对英汉颜色习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为该领域的语言学研究提供新思路以及提升其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