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持续多年的市场转型讨论中存在两个重要的偏颇:1.几乎所有的市场转型研究都将1979年至今发生在中国的社会转型归结为从计划走向市场的转型,而忽视了中国同时正在经历的以工业经济高速成长为特点的现代化转型;2.转型导致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迅速的变迁,而市场转型研究中往往将劳动力市场结构看作不随时间变化的常数,将不同世代、不同时期参加工作的对象不做区别地放在一个模型里来分析市场效应。这两个问题都会导致研究市场转型对分层秩序影响结论的不可靠。本文提出了一个区分社会转型的现代化效应和市场转型效应的方法;同时提出应对迅速变迁的劳动力市场结构的转型研究模型的改进模型——APC模型。根据新的模型,研究发现,地位获得和代内职业流动中分别存在着现代化和市场化所导致的世代效应、时期效应和年龄效应;现代化转型和市场转型所影响的分层秩序存在差异,现代化效应更多地影响着职业的社会地位结构分布和代内的职业升迁;市场化效应则更多地影响不同所有制劳动力市场的分布;同时,市场化和现代化都对劳动力市场中职业的社会地位结构分布具有相互关联的影响。越晚进入体制外劳动力部门的个体收入之所以越高,是因为体制外劳动力部门从改革早期的次要劳动力部门逐渐成为核心劳动力部门,是体制外劳动力部门现代化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市场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沈艳兵 《城市》2003,(5):11-13
一、服务业与第三产业概念的界定 服务业涵盖的范围很广,说法不一,美国的经济学家曾提出了“广义”服务业和“狭义”服务业的概念,“广义”服务业指现行的统计分类中的服务业,即不属于实物产品生产的所有经济部门,这相当于我国统计体系中的“第三产业”。“狭义”服务业则排除了流通部门,而把流通部门定义为“流通网络”业。第三产业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阿·费希尔于上世纪  相似文献   

3.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音乐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近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音乐文化产业体系。但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数字盗版"等情况也日益严重。本文从剖析音乐文化产业的表象中寻找到了其根本原因,并对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它以生产和提供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和服务为特征,以市场为导向,以文化生产和经营的企业为主体,并通过投入产出模式,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营利性经济部门。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又决定了它的发展需要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对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转变进行系统分析,有利于理论研究的深化,在实践上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意味着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将被视为代表产业发展的一种新方向,因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也成为文化产业未来5年发展的宏观政策。  相似文献   

6.
江西成为红色旅游的领跑者江西的文化产业跟全国的文化产业一样,它有个过程。当我们提出要进行文化产业建设的时候,发现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产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不清楚,发展如何不清楚,特点是什么也不清楚,这就不利于这个产业的发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进行了全省文化产业的调查,主要是调  相似文献   

7.
固封数十年的文化产业直到2003年才开启全国体制改革试点;2009年,即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2010年,又被定义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十年不到,地位三变,足以显现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与渴望。可如此迅猛发展,是否会违背文化本质,只沦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工具?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历经十余年已成全民公敌,文化产业又将如何给中国发展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8.
《城市》1993,(Z1)
近几年来,随着土地有偿使用、房地产综合开发及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行,房地产业在我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愈来愈重要。1992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热”更席卷各地,成为我国社会之一大热点。然而,在这当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始终缠绕不清、难以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对房地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给房地产管理造成许多不良后果,这就是房地产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具体讲,即房地产管理部门与土地管理部门的职能之争较为激烈,特别是对城镇建成区内的土地(绝大多数为载有地上建筑物等的房基地)管理,两家都认为是自己的管理职能范围,都要进行管理,于是便造成了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天津城市文化产业的结构创新与文化金融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琳 《城市》2010,(6):71-74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天津下一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在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把天津建设成为富有独特魅力和创造活力的文化强市”、“文化竞争力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天津城市文化产业在“十二五”时期必将获得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对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剖析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产业、资源、空间、品牌四个维度,构建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特征评价模型,并以广州文化产业园区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广州文化产业园区在不同维度的发展特征不一,每个维度都有发展较好的典型园区,其经验做法值得借鉴。本研究从以上四个维度进一步提出优化策略,以期更好地推动广州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并为其他城市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衡水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积淀丰厚,近年来具有衡水特色文化产业的研究日益深入。本文对衡水特色文化产业的研究,主要从衡水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对策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从而彰显衡水特色文化产业的别样魅力。  相似文献   

12.
日本动漫,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产物,它作为日本独特的文化符号,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广泛而深刻的文化现象。而日本动漫文化也在越来越多的影响着相关的文化产业,为日本的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本文旨在探究日本动漫文化及其影响下的文化产业,总结其成功经验,从而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出路得出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世博会文化遗产,是指上海通过举办2010年世博会所积累和获得的,具有巨大产业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作为世博会举办城市,上海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从世博会的筹办和举办过程中,积累了现代建筑、新媒体、演艺、会展等八大文化资源。世博文化资源涵盖后世博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推进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据此,提出推进后世博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化领域变革大势所趋目前正在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其动力来自以下四大方面:一是国内文化需求的压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已使我国积蓄了极大的文化消费潜力和文化发展动能。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年全国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应达到5500-6000亿元左右。有专家估计,目前我国文化消费量有3000-4000亿元人  相似文献   

15.
上海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体制改革协同推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上海文化产业总值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后劲乏力;上海文化产业体制改革步子较快,但成效不明显。上海文化产业发展与其体制改革缺乏必要的协同性。未来3年,上海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体制改革应协同推进,确立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及重点领域。惟有改革创新,才能实现上海文化产业发展及其体制改革协同目标。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产业是我国的新兴产业,还是国家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战略性产业。目前的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是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缺乏。而系统性培养文化产业管理人才是基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基于2000年至2010年CNKI国内研究文献,对研究论点和内容进行综述,理清了目前该研究专题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城市》1996,(1)
建筑业的产业地位是小平同志于1980年首先提出来的。他说:“从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看,建筑业是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之一,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过去我们很不重视建筑业,只是把它看成是消费领域的问题。建设起来的住宅,当然是为人民服务的,但是这种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也是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重要部门……”《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加快建筑业的发展,使建筑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日益彰显,其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已不容忽视。美国作为文化产业大国,其文化的蓬勃发展为经济的增长带来了强劲的动力,并通过文化扩张战略进一步影响和控制着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由此带来的文化安全问题令人堪忧。同时,美国文化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学习对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青年公益包含了价值导向、行动取向、发展指向、社区走向和成果定向五个基本实践向度。其中,价值定向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大层面,涵盖服务、融合与成长等内容;行动取向则要求志愿者量力而行、相机而动、合作互助;发展指向涵盖了以特长为基础的优势发展、以关系为纽带的协调发展、以能力为根本的持续发展;社区走向是指青年公益应扎根社区、深度服务、激发参与;成果定向需要在创造社会资本、实现服务创新和开展效益评估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和投资效应两个方面研究了中国股市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判断股票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和投资效应都是存在的,而且随着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及金融市场相关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和投资效应都出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具体来说,随着中国股市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股票市场财富效应正逐渐由弱变强,其对消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耐用品消费支出的影响上。同时,从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产生机制来看,中国股票市场既有直接财富效应,也有间接财富效应。从基于2001年和2007年的特征事实可以发现,在中国股票市场进行有效改革前的2001年,间接财富效应非常不明显,而到了2007年,间接财富效应则比较明显。从基于季度数据的协整检验的结果来看,股权分置改革对促进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发挥具有较大的改善作用。股票市场投资效应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对国有企事业单位投资的影响上,而且股票市场对投资的影响具有方向性,对房地产投资不具有促进作用,并表现出一定的替代效应。从微观层面来看,股票市场的波动会影响企业家的信心,从而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股票市场波动是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变化的Granger原因,但是中国股市影响投资的资产负债表渠道不明显。综合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和投资效应可以判断,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已越来越显著。由此我们认为,股票价格应当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个风向标,用以帮助中央银行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