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 Q正传》和《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两部讽剌力作。虽然在审美方式和艺术结构上两部小说存在着差异 ,但是在娴熟地运用讽剌艺术 (审丑艺术 )方面 ,诸如以喜剧手法构建悲剧形态、客观描述与主观讨论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扩大人物心态空间的心理描写等等却呈现出许多相似之处 ,对此进行比较研究 ,将有可能揭示出两部小说深厚的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2.
《日出》问世后,就有人指出它在庄偕情绪的平衡上,取得了比《雷雨》更大的成功。 曹禺是位具有喜剧情愫的悲剧诗人。他的举止言谈,有一种喜剧性的幽默感。他对社会生活撕肝裂肺的悲剧发现,同时就包含着破涕为笑的喜剧体验。而这种体验,不但没有冲破反而加深了悲剧发现的底蕴与色彩,以更大的震幅震荡着人的灵魂。他在《雷雨》八个人物中特意塑造周冲、鲁贵这两个作用不同的喜剧人物,便最早地体现了这一点。 周冲的喜剧性在于他是“夏天里的一个春梦。”他的“梦”做得越执着,他同冷酷残忍的  相似文献   

3.
年鉴的编纂实践活动与转换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拟就《武汉年鉴》卫生文稿的浅析,从年鉴的视角(角色)、语言以及结构、编排形式等方面,谈谈转换在年鉴编纂实践中生成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概括了电视小品喜剧精神的艺术传承与审美内核,从喜剧语言、喜剧表演、喜剧结构几个方面分析了喜剧精神的艺术表现,探讨了小品艺术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围城》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审美功能?这一问题到目前尚无文章作专门论述.本文拟就此方面作些探讨.文章要点:一、社会历史时空与人物心理时空的矛盾组合,时空关系的隐显处理及分体时空的构造,是《围城》在时空艺术方面的新探索,也是其结构特征之一;二、淡化情节,将情节作为时空转换的机制,并形成四个链环,是作品的情节结构特点;三、《围城》结构就自身(内容与形式的结合)而言是独创的、完整的,但站在审美的立场上,其又是“曲高”而“和寡”的.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音乐不仅是普鲁斯特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同时也在其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既为《追忆似水年华》的结构提供了助力,也成为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音乐与主要人物角色的爱情故事有关,被赋予了唤起和启示的功能,为人物角色揭开掩盖在真实之上的面纱。小说中对音乐家及其作品的引用不仅展现了小说家丰富的音乐知识,同时也成为理解其艺术和美学观点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的喜剧描写不仅本身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对体现作品的思想倾向、刻划人物的复杂性格、造成情节的戏剧性、形成明快和谐的叙事节奏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都有着不可低估的艺术作用。  相似文献   

8.
《尤利西斯》中语码转换的文学意义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姆斯·乔伊斯的巨著,被誉为“天书”、“奇书”的《尤利西斯》中大量出现语码转换,成为该意识流小说的一大特色。语码转换在《尤利西斯》中以两种形式出现:人物思想活动中的语码转换和会话中的语码转换。一反传统小说中作者不断站出来解释人物意识活动的作法,乔伊斯将自己隐于人物背后,通过人物内心独白和会话,借助语码转换手段,真实揭示了人们意识变化,在呈现斯蒂芬的意识和潜意识活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语码转换在发展文学创作手段和改变传统阅读方式等方面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在粤剧舞台三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主演过数十个风格不同的长短剧目。塑造许多性格迥异的古今人物角色。从小武须生、武生和大花脸等不同的人物表演。力求发挥艺术潜质,宽阔戏路。一个演员要在舞台上扮演好一个剧中人物是不容易的,特别是同时扮演几个同类型的人物就更难。如《歌女情缘》中的员外和《伦文叙传奇》中的胡员外,这两个衣着外观上同是须生行当打扮的员外,但根据剧情内容的不同、人物性格的不同,所表演艺术形色上就有所区分了。《伦文叙传奇》剧目,这个故事在广东民间流传很广。伦文叙家景清贫,早读书晚卖菜来维持生计。由于他勤…  相似文献   

10.
喜剧作为一种美学范畴,不只存在于作为戏剧类型的喜剧作品中,也可以蕴含在其他文学样式里。充满艺术情趣和强烈讽刺色彩的鲁迅杂文,喜剧美是其色调鲜明的美学形态,他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提出的这一喜剧的美术特征,正可以为他大量运用讽刺艺术的杂文创作之具有喜剧美作出生  相似文献   

11.
人们一谈到《西游记》就会不知不觉地想到猪八戒。猪八戒是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开心果,开谈不说猪八戒,纵谈《西游》是枉然。猪八戒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呢?这一直是人们在探讨的问题。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我们试图从猪八戒形象演变、时代性、喜剧性及其美学意义几个方面探求这一形象的真谛所在,以就教于海内外《西游记》的研究专家、学者及爱好者。  相似文献   

12.
略论《歧路灯》中官吏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绿园在《歧路灯》中塑造的有名姓的人物有二百六十多个,反映了清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各式官吏形象就有三十多个,本文想从这些官吏形象的塑造方面探讨一下李绿园的政治理想、创作《歧路灯》的动机和《歧路灯》的官吏形象的认识价值以及比其他方面的人物来在艺术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13.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论及《水浒传》的思想意义、历史背景、艺术手法等许多方面,其中不乏系统的、慧敏的、正确的见解,本文仅就他评点《水浒传》文法的论述略析于后: 《水浒传》的艺术是成熟和卓越的,它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文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功,也是少有的。我们读《水浒传》,对它在文法方面苦心孤诣的铺排若无了解,就不能很好地欣赏这部伟大的作品。金圣叹在金本《楔子》回前总评中说:  相似文献   

14.
对《创业史》的评价,我们应该像对《三国演义》的评价一样,不能因为作品的思想局限而否定它的艺术成就;在人物描写方面,《创业史》主要采用心理描写,而不是像赵树理那样在故事的发展中呈现人物的性格,塑造了一个多彩的农民意识世界;在结构形态方面,《创业史》不是通过描写某一个人物的人生轨迹来表现主题的"时间"小说,而是通过描绘同一时空下几组人物思想意识的交锋来表现主题的"空间"小说,展现出了一个开阔的农民生活空间,开拓了"宏大叙事"的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正>丁西林(1893—1974),原名丁燮林,江苏泰兴人。他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又是开创我国喜剧创作的成就卓著的剧作家。一人荣膺自然科学家和文学家两个称号,这在现代中国极为少见。他一生所写的九个剧本全为喜剧。其中《一只马蜂》、《亲爱的丈夫》、《酒后》、《北京的空气》、《瞎了一只眼》、《三块钱国币》是独幕剧,《等太太回来的时候》、《妙蜂山》为四幕剧,可见他是以独幕喜剧见长的。从1923年发表处女作《一只马蜂》哄动剧坛到1945完成《妙峰山》,其间所经历的二十二个寒暑,他除了完成科学研究任务外,始终耕耘在喜剧园地里,以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一朵又一朵瑰丽的喜剧之花。说丁西林是中国新喜剧的开拓者和人民的喜剧大师,是并不为过的。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丁西林的喜剧创作过去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客观公正的评价。本文仅就丁西林独幕喜剧的倾向性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三国志平话》叙述三国故事大体遵循三条原则,即历史原则、报应原则、道德原则。《平话》在《资治通鉴》编年体之外创造了艺术的叙事文本,确定了迥异于正史的叙事视角,把历史本真的复合结构改变为刘备蜀汉发展的单线结构。《平话》对刘备蜀汉同情与赞颂的叙事中积淀了魏晋以来不同时代复杂的社会心理。《平话》的艺术图景中凸现的主要是蜀汉方面不多的几个人物,经常占据叙事焦点、最为活跃、塑造得最有生气的人物是张飞。《平话》的叙事原则与叙事视角,表现了市民接受群的审美风尚与道德观念、价值判断,表现出民间艺术来源于史著、但又别异于史著的艺术趣味与评价倾向。  相似文献   

17.
J.Thomas的话语角色类型转换理论为话语角色类型转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探讨电影文本这一动态过程中的人物话语角色类型和转换问题越发重要,人物选择和转换话语类型对于塑造该人物的社会角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鲁迅:《再论雷锋塔的倒掉》 别林斯基说过:“果戈里的《塔拉斯·布尔巴》既充满了悲剧的雄伟,又充满了喜剧性;这两种对立因素在这个人物身上不可分割地、完整地融合为一个统一的、自成一体的个性;你对他又是惊奇、又是害怕、又是好笑”(《别林斯基论文学》)。中外文学史上许多具有人民性的优秀文学作品,都往往把悲剧性和喜剧性融合在一起。关汉卿、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吴敬梓、果戈里、契诃夫等名作家的作品中不难找到这类例证。可以和这些文学大师们比美的我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他的部分小说创作,就有把喜剧性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走向文学——论《吴越春秋》的人物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物艺术是小说叙事艺术的中心及其作品的重要价值所在。《吴越春秋》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文言长篇历史小说,在形象系列的创造、性格刻划和人物描写等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诚然,《吴越春秋》的人物艺术较多地继承了《史记》写人艺术的成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文本对照的方法,对《牛天赐传》和《远大前程》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探讨。文章指出《远大前程》在形式结构(如人物设置、人物关系、主要情节)和艺术风格(如幽默、比喻、夸张、对照等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对《牛天赐传》有一定影响,同时老舍还有意识地以《远大前程》为隐性参照物,在《牛天赐传》中对中西两种文化作了多方位的跨文本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