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古希腊罗马开始,一直到17世纪作家们的创作就是为了在文艺活动中得到名次和荣誉,借以显示自己的水准与实力,而没有"利"的目的.文艺创作完全不考虑作品自身的经济价值,而靠统治者或达官贵人的赞助和扶持,作家们生活无忧无虑,使文学创作及作品本身也就不需要考虑什么经济效益.18世纪开始商品经济意识大力度向文学艺术领域渗透,其结果使文学艺术成为了商品.作家们为利的需求而创作,读者和观众为了享受的需要而购买,稿费或稿酬形成了供需之间的等价交换关系与原则.赢得了读者就赢得了作品的传播,赢得了作品的蜚声文坛就赢得了经济利润,而名利双收也就标志了文艺作家个人奋斗的成功.文化活动组织者都以牟利为目的,文学艺术的本质追求已经不再是创作的动因,一切作品的内容与风格之选择都与能否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益纠缠在了一起,文学性自然被挤出了原有的位置,而消费大众群体在这个文学艺术的生产链上直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学批评是文学创作到文学欣赏的桥梁,因此文学批评承担着揭示文学作品意义的任务,而其最终展示给的对象却是文学欣赏者——读者。所以,作为文学批评目的端点的读者应当在文学批评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这就意味着文学批评家在批评中当他以作品为出发点时也不要忘记他的最终服务对象——读者,读者在作家心目中应该是神圣的,在批评家心目中也应该是神圣的,而这并不是每个批评家都能注意到的。金圣叹是一位伟大的文学批评家,我认为他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揭示了文学作品的诸多规律,而且在于他的文学批评给予读者的重要地位。金圣叹的文学…  相似文献   

3.
家园、回家,一直都是人类文学母题中弥漫的情绪。从托尔斯泰到卡夫卡,一代代作家都像虔诚的还乡者,构建着自己的家园。因此,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洛夫、余光中、白先勇、聂华备赵淑侠、也斯等这么一大批处于中国大陆以外的华人作家时,我们仍然能够感觉到其作品中的这股感伤;但不同的是,由于所居住地与本上的距离,这种精神上的归属替换成了地理上的标识,乡愁、故土在文字间闪烁不定,潜藏欲出。 因此,当海gF~家的作品进人大陆读者的视野时,我们立刻就感觉到文本背后这种独特的气质。那种去国怀乡的切肤之痛,天涯羁旅的落寞孤独,…  相似文献   

4.
评《审美鉴赏系统模型》孔庆峒作家韩少功最近在一篇文章中说:面对西方文化,“我们不得不一次次地承认自己的学生地位,严格地说,我们的很多学科,至今还在靠西方的输血而生存。”这与其说是批评,不如说是忧患。怀有这种忧患的大概不仅仅是韩少功一个人,尽管我们一年...  相似文献   

5.
<正> 长期以来,《金瓶梅》的名声确实不大好,不仅罕有人印刷出版,就连公开阅读它也是不大敢,至少是不大好意思,怕受到不誉之毁。这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它里面有许多秽亵的描写,被人视为“诲淫”之书。所以,清初人张竹坡刊行这部小说时,硬是在卷首冠以所谓“苦孝说”,说这部书是一个孝子有所为而作的,要读者在阅读它的时候体会到那个孝子的“苦心”。实际上,哪个读者也不会从中真正领会到那个虚构的孝子的苦心,哪个读者也不会相信张竹坡杜撰的所谓“苦孝说”,自然也无助于改变这部小说的名声。然而,仅仅把《金瓶梅》看作一部淫书,并不正确,至少失于简单粗暴。事实上,  相似文献   

6.
彭放和他的《文学人才学》满汝毅法国作家邮费罗曾言:“一旦你了解了一个作家的性格,理解他的作品也就不难了。”我与彭放相识多年,算是比较了解。他三十年来从事当代文学研究,在报刊上读者会频频见到他针对当前文坛撰写的文章。在省内的许多文艺座谈会上,他的热情洋...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一进90年代,《渴望》和《编辑部的故事》播出不久,栓计就想写一个关于公证题材的作品。那时他刚调到司法厅的公证管理处,如果继续在中学教书,他是无论如何有不了这个打算的。在中国搞创作,尽管你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由于国人的心态和国情诸方面原因,公开自己的打算往往使你因为被弄得尴尬而后悔。栓计是一个性格内敛的人,因此知道他有这个想法的人就不多,我们便是其中之一。《公证人》开始叫《红尘格局》,体裁和形式也不是小说,将近出书,名实俱变,成了今天这个面目。十年磨一剑。剑磨得怎么样,拙文肯定要涉及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毛姆短篇小说《午餐》的文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姆的短篇小说由于题材丰富多样,风格朴实,文笔简洁,通俗易懂,因而深受读者欢迎。他在一定程度上受自然主义的影响,小说主要是描写日常生活中无从解决而常常给人带来痛苦的生活冲突。在揭露上流社会的虚伪与无耻,怜悯被侮辱与被损害者时,他的笔锋通常较为含蓄而意味深长。在创作风格上他遵循自己制定的三条原则:清晰(IU-cidity)、简炼(simplicity)、和声(euphony)。短篇小说《午餐》用倒叙(flashback)的写作手法把读者带入二十世纪初的法国巴黎。故事的叙事者,即男主人公,是位初涉文坛、不情世事的青年作家。因为不懂…  相似文献   

9.
列夫·托尔斯泰逝世前所写的《只为自己一个人所写的日记》是一部只向作家自己公开的特殊日记,它与正式日记同步,是认识、了解和研究这位文学大师逝世前景况的珍贵资料。在这部日记中可以看到,托尔斯泰的妻子索菲亚与以作家继承人自居的契尔特科夫为代表的围绕版权、日记及财产遗嘱展开的激烈冲突,使作家陷入复杂的、持续的、痛苦的家庭、思想、社会与政治矛盾之中。这一切都在加深着作家的精神危机,这些也终于使作家被迫出走,并病死异乡。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物体”的命题,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涵义。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各种样态的艺术作品,既是时代赋予作家的崇高使命又是创作主体的审美追求,也是衡量作家在人类文化史或文学史上具有何等地位的价值尺度。所谓“美的规律”,以我的理解就是真善美和谐统一的规律,凡是有出息的文学家都“渴望通过美的形式来反映自己的感觉、感情和思想,是人的固有的天性”;[1](P151)即使那些崇尚“审丑”的作家也要在物化的文本中将丑转化为美,否则它就失去了审美价值。体察一个作家…  相似文献   

11.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个悲剧作品,半个世纪以来也一直以它的悲剧性激动着和启发着读者.作家本人回忆说:"在'祥子'刚发表后,就有工人质问我:'祥子若是那样的死去,我们还有什么希望呢?"(《<老舍选集>自序》)小说主人公的悲惨结局,使处境与之相似的人们不由得严肃地展望自己的前途,产生不寒而栗的恐惧.五十年代初有个外国人在一篇评论老舍的文章中,谈到自  相似文献   

12.
<正> 艺术风格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它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显现,又不是他的主观精神面貌特点的任意显现,要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民族的、时代的、社会的、阶级的因素,会给作家的艺术风格以一定的影响,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题材、体裁、读者对于作品艺术风格的形成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客观制约性.艺术风格的主观性与客观性是辩证的统一,如果谁不尊重这种客观规定性,他的创作就会因为陷入主观任意性而失去自己的风格.我们是在充分肯定艺术风格客观性的前提下来论述艺术风格的主观性的.  相似文献   

13.
自传的自我书写是自传作家展示自我生命历程、揭示自己思想观念的过程,它追求诗性与真实的统一.自传作家通过复杂自我的转变,使自我的真实性在自传事实与自我夸张之间获得了很好的平衡,使自我的经验得到了充分的揭示和展现.自传的自我书写在自我与他者的相互影响中、在内在真实与外在虚构的矛盾冲突中、在个体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在作家与读者的潜在交流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示.自传作家在自传话语中完成了一种诗性而又真实的自我书写.  相似文献   

14.
曲彬 《理论界》2013,(12):159-161
美国作家埃德加·艾伦·坡的短篇小说以其独特的恐怖色彩闻名于世,他的《厄舍屋的倒塌》更是成为倍受读者青睐的经典。对这个故事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就可以发现,故事中不但有天才的恐怖氛围的营造,还潜藏着人物对生命的渴望和对善与美的追求。正是这种崇高的道德诉求,使得作品拥有了持久的生命力,令读者百看不厌。品味作品中娴熟的艺术技巧和温暖的人性味道,我们将还原经典更全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也许是对自己读康德过迟而常自追悔的缘故吧,愈是临近者境,便愈希望有更多的年轻学者及早研习康德,接受康德美学思想的沾溉。所以,当志荣考入复旦,有幸师从蒋孔阳先生读博,告知将以康德美学为研究方向时,在我是喜出望外,期待也就更为殷切。如今,志劳早已成就博士学业,他的学位论文《康德美学思想研究》也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志荣特意将它奉献给含辛茹苦而又于新近亡故的慈母,足见他是如何珍爱这一成果。其实,这本书值得一切喜爱康德的读者珍视。书中对康德美学的论列,取用了独特的视角──历史的视角,它不但告诉读者,什么…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 ,文学语言的表达 ,往往是不确定的 ,它不象逻辑语言那么严密周全 ,或不需要那么确定 ,否则也就不成其为文学语言了。于是 ,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就常常读到一些表达模糊的语句或突然中断了的文字。文学作品中语言表达的这种模糊与不确定性 ,我们称之为文本空白与未定点。这种空白与未定点 ,在文学作品中始终是存在着的 ,而且在现代派作家笔下又得到特别突出的强调。作为一种文学现象 ,我们有必要对它在读者阅读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研究和探讨。根据人类的认知规律 ,我们把文本的空白与未定点刺激读者的反应划分为三个层面 :首先…  相似文献   

17.
自《金瓶梅》问世以来,研究者和阅读者对其文本的性质和构成便或明或暗地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些看法还是不能相容的,至今也没有得出一个能为多数人所接受的“结论”。这一问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性质,要想对《金瓶梅》的某一问题做出阐释,回避它、超越它都是不太容易的。作为《金瓶梅》的一个阅读者,我对上述问题的看法,是常常有所变化的。开始,我以为《金瓶梅》是由某一作家一手创作而成的,只是还未来得及定稿。现在,我仍认为《金瓶梅》是由作家创作的,但并非是由一人完成的。具体地说,我初步认为它是由以下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18.
寓言写作近几年颇受作家青睐 ,原因在于它为文本呈现出巨大而多重的意义建构。长篇小说《羊的门》就是穿行于历史与现实之间进行寓言写作的实证。作家李佩甫在文本中溶入了当代人的历史意识与文化反思及人性的深刻思考。在指出呼家堡四十年不倒的人间神话时 ,其笔端最终指向了对呼家堡道德乌托邦的解构 ,凝聚了作品鲜明的批判色彩 ,使小说获得了潜在的文本价值  相似文献   

19.
谈《暴风骤雨》及其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作家观察某一伟大历史事件时,如果处在这事件尚未完结的过程之中,就不容易看到它的全貌,不容易抓住它的本质;如果在事件过去若干年之后,就比较容易作出符合事件本来面貌的评价,容易把握住它的本质。正如站在群山环抱之中不易发觉群山的壮美,而一旦登上高入云天的顶端,就  相似文献   

20.
刘勰的《文心雕龙》枢纽论有五篇论文:《原道》、《宗经》、《征圣》、《正纬》、《辨骚》。《辨骚》是从文学的语言表现和写作方法上指导写作的总论。既然作为文学总论,《辨骚》就不可能和《诠赋》一起置于文体论中,让读者面对一体而二论莫知所以,所以刘勰自己把《辨骚》放在枢纽论中是没有错的,不管是从论文思想还是从行文条贯上都是毫不含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