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马克思《资本论》同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相对比,论述了前者开创了真正科学的宏观经济学。文章对《资本论》关于宏观经济管理的必然性、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体系、宏观经济管理的实现途径与方法等,作了系统的说明和有根有据的论证,从而表明马克思《资本论》的宏观经济理论是很完整的,是真正科学的,对我国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资本论》不仅是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它实际上是一部包含了社会科学的许多分枝的光彩夺目的“百科全书”,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经济管理理论,既有经济管理的基础理论,又有经济管理的一般原理。前者涉及了人性、人的需要的理论,后者涉及了管理的必要性、性质、基本职能和作用。发掘《资本论》中的这些经济管理理论,对管理科学和管理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是马克思花费了四十年时间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科学成果,它的内容极其丰富、深刻.对于《资本论》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如何准确地、全面地理解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述的许多光辉思想,是我们学习和研究《资本论》应该解决的课题。本文仅就怎样理解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两段论述谈一点个人很不成熟的看法,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实证方法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论》作为一部宏伟的经济学著作,是对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揭示和论证,既不是主观臆造的良好愿望,也不是现象描述的局部实践,而是建立在辩证法基础上的实证,具有系统、历史和抽象的特点。马克思正是运用这种建立在辨证基础上的实证,把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也必将对我国经济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数量分析在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地位,数学方法在《资本论》中的应用和特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同时指出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数学方法的运用同以往古典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巨著,又是一座蕴藏着哲学、史学、文学等丰富知识的宝库。我们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要学习马克思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此,我们不但要学习《资本论》中的经济理论,而且还要学习其科学方法。马克思所运用的方法“正是辩证方法”(《资本论》第一卷第23页,以下凡引自本书的均不注出处)。正如马克思自己在《资本论》第二版跋中所说的,他的辩证法是在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形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所吸取的就是“他第一个全面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马克思的质量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关于质量互变规律的具体运用,是运用质量互变规律来进行质量分析。本文试图结合对《资本论》的学习与研究,谈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质量分析法的一些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资本论》一书中,蕴含着丰富的日常生活思想。本文认为,日常生活构成了《资本论》中除了“生产”“资本”之外的一条隐性的理论线索,是马克思整体思想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从四个方面较为深入系统地讨论了《资本论》中的日常生活思想:马克思对其所处时代日常生活样态的批判、马克思对日常生活时间结构所做的区分、马克思对日常生活历史性的讨论以及马克思对美好生活的设想。本文认为,批判向度、结构向度、历史向度与价值向度构成了马克思日常生活思想的基本理论架构,不同向度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理论整体。就现实情形来看,在人类社会日益数字化的今天,日常生活呈现出了新的特征、产生了新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马克思的经典学说在日常生活的理论阐释、现实批判以及理想感召等层面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了质量互变规律,从质和量的统一中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人们在学习中只注意了质的规定性,却忽视了量的界定。本文就《资本论》中的定量分析进行探讨。一、《资本论》既是一部定性分析的著作,也是一部定量分析的著作从《资本论》第一卷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说得很明白:“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8页)由于人们对马克思的这句话理解不同,因而,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产生意见分歧。一种意见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另一种意见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生产方式;第三种意见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第四种意见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本文就《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研究这部伟大著作的创作历史,对于深刻了解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更好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资本论》创作史分期的基础研究《资本论》创作史首先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划分《资本论》创作史的不同时期.一般有两种不同的分期方法:一是按照写作自然过程和阶段来划分;一是按照马克思经济理论形成过程的每个阶段所达到的发展水平来划分.我认为后一种分期方法更能深刻地了解马克思经济学说形成的发展过程.因为《资本论》首先是一部政治经济学的经典巨著,《资本论》创作史首先是马克思经济学说形成的历史,而马克思经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关于宏观调控理论基础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是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目标。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总供需平衡理论主要分析总量平衡和价格平衡问题,而忽视结构平衡和实物的平衡,这是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缺陷。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理论,其实质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阐述的是宏观经济平衡和宏观经济运行的理论。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供需的平衡理论,包括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实物平衡和价值平衡,是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基础。宏观调控机制的运用,就是政府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因此,宏观调控机制运用的主要问题是正确处理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关系。针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现状,选择“硬”政府“软”市场的宏观调控方式是完全适宜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不只是一部政治经济学的而且是哲学的光辉文献。列宁高度评价了《资本论》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伟大意义。他说: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结成了一个严整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结成包括自然现在内的“严整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相似文献   

13.
《资本论》有关宏观经济调控的论述对我国当前经济结构调整有重要启迪。要从我国实际出发,以《资本论》阐述的价值规律、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按比例发展、货币流通、信用制度等经济理论为指导,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为新世纪国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70年代,在西方掀起了研究晚年马克思的热潮。一些西方学者把马克思晚年转向人类学的研究,看作是《资本论》研究的中断,并据此否认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前后一致性与连贯性。本文通过探讨《人类学笔记》与《资本论》的关系,说明了马克思晚年对人类学的研究,决不是马克思思想进程的“断裂”,而是他整个思想发展过程合乎逻辑的产物。事实上,马克思晚年正是通过对原始社会和东方社会进行历史研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形态、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等学说。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视角看,有充分理由断定,《人类学笔记》在本质上是《资本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于1867年9月14日在汉堡出版,后两卷是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准备付印和出版的,第二卷于1885年出版,第三卷于1894年出版。马克思的《资本论》先后被翻译成许多外国文字出版。1872年4月8日,《资本论》第一卷俄译本在彼得堡出版,它是《资本论》的第一个俄文版本,也是《资本论》的第一个外文版本。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包含了市场交换的逻辑,《资本论》是研究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与命运的理论经济学经典.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亟须从市场经济的视角深入解读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而澄清《资本论》是研究市场经济的理论经济学著作又是必要的前提.因为,基于《资本论》的文本全面揭示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市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有助于从市场经济学的视野重新认识马克思经济学的时代价值,并为中国理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由批判转向建设——论《资本论》研究思路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资本论》能否应用于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关键的问题是转变研究《资本论》的思路,一方面要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另一方面要由教条转向指南。我们学习和研究《资本论》,主要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体系,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了解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依据《资本论》的逻辑和方法发展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依据《资本论》所阐述的一般市场经济理论,寻求指导经济运行的一般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8.
<正> 马克思的科学的、完整的利润学说是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建立的。这是他运用从现象到本质、再从本质说明现象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深入研究和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科学成果。恩格斯曾经说过,马克思的这一科学成果使《资本论》第三卷成为一部“光彩夺目的”和“最惊人的”著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299页)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按照马克思生前的托付,在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三卷的过程中,在许多方面补充和阐发了马克思的利润学说,进一步批判了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历史过渡性,从而对马克思的利润学说  相似文献   

19.
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通过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深刻分析,不仅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而且科学地阐明了一般社会再生产所共有的规律。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对于应用宏观经济模型管理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同时,应用数学模型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使之数学模型化,从而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所建立起来的《资本论》这座宏偉的大厦,是以对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剩余价值学說的历史批判而最后落成的。马克思把《剩余价值学说史》看作是《资本论》的終卷、即第四卷,說这卷书是以历史的形式复述《资本论》前三卷从理论上所考察的那些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資产阶級經济学的过程中所发揮的自己的理论,特別是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关于地租的理论、关于經济危机的理论等等,成为《资本论》前三卷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