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回族伊斯兰教与21世纪社会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世纪之交回族伊斯兰教发展的根本问题,就是伊斯兰教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关系问题。伊斯兰教的社会作用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和民族特点。中国现实社会和政治制度对伊斯兰教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伊斯兰教跨世纪的战略选择必须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保持其鲜明的民族风格。清醒地认识和把握回族伊斯兰教的基本特点、规律性,探讨跨世纪发展的战略,必将促进回族伊斯兰教工作顺利跨入21世纪,树立回回民族崭新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伊斯兰教在社会主义社会长期存在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党的宗教政策的指引下中国伊斯兰教基本上得到了健康、顺利的发展,各地穆斯林群体的精神和物质文化生活都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伊斯兰教的优良精神传统在各族穆斯林群众中不断深化,并且,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加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穆斯林群众的爱国热情进一步高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新观念新思想的不断涌现冲击着人们固有的思想,穆斯林群众中出现一些涉及伊斯兰教教义释疑方面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1000多年的历史中,为了生存和发展逐渐开始适应中国社会.明清之际,伊斯兰教通过经堂教育、汉文译著、教派分化等三大运动逐步实现了在中国的学说化,即伊斯兰教中国化.河南伊斯兰教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区域,中国化进程中在积极吸纳、接受外源性伊斯兰教中国化成果的同时又独立地形成了内源性的伊斯兰教中国化地区成果,成为伊斯兰教中国化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基于游牧文化与商贸社会的伊斯兰教与基于农耕文明和家族社会的儒家文化存在宗教本位和伦理本位、超越取向和现实取向、一神崇拜和多神崇拜等根本差异,但形而上层面及社会功能的互补性,使伊斯兰教与儒家文化和谐共存千余年。穆斯林精英成功化解了政治认同与宗教认同以及伊斯兰教法与国法之间的张力。伊斯兰教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斯兰教与儒家文化和谐与共的历史经验对当代世界文明间的平等对话、以和平手段解决地区争端及民族宗教冲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北京伊斯兰教何时形成,虽然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但却一致认为北京自元代以来就已经是全国伊斯兰教的中心;是世界各国各地区观察了解中国伊斯兰教的窗口了。伊斯兰不仅是一种宗教,而且是一种文化。伊斯兰教在北京地区传播与发展的漫长岁月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京伊斯兰与清真寺文化。正如有的学者所说:“伊斯兰教既是一种信仰体系,又是一种社会力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回族作为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与伊斯兰教的关系密不可分。伊斯兰教的教义教法与礼仪规范,深深影响着广大回族穆斯林的观念和行为。回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又赋予了伊斯兰教新的时代特色。本文试就大厂回族自治县的回族经济与伊斯兰教之间的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继《伊斯兰教历史百问》、《伊斯兰教文化百问》、《伊斯兰教思想历程》、《伊斯兰教艺术百问》、《伊斯兰教典籍百问》、《伊斯兰教礼仪百问》、《伊斯兰教哲学百问》由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之后,我们又欣获冯今源先生与陈广元、铁国玺两位阿匐合著的《古兰经百问》。至此,伊斯兰教系列丛书全部出齐,可谓华章泉涌,佳著连部。捧读之余,几生感慨。《古兰经》是伊斯兰教信仰和教义的最高纲领、伊斯兰教法的源泉和立法的根本原则、穆斯林社会生活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伊斯兰文化的理论依据。她“把一盘散沙似的阿拉伯人鼓铸成一个坚强的民族。…  相似文献   

8.
正暨南大学马建春教授著的《杭州伊斯兰教史》一书,2013年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杭州历史文化研究丛书之一,主要内容包括:伊斯兰教的兴起及入传中国、宋代伊斯兰教的发展及在杭州的传播、元代杭州伊斯兰教的兴盛、明代杭州伊斯兰教的发展、清代杭州的伊斯兰教、民国时期杭州的伊斯兰教等。讲述了杭州自古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和枢纽,伊斯兰教的传播曾在杭州地区社会历  相似文献   

9.
1998年12月12日,隆回县伊斯兰教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县伊协常务委员会领导成员,学习了中共十五大文件,通过了伊协章程和《伊斯兰教界人士爱国公约》。县伊协的章程规定该会的宗旨和任务是协助县委、县人民政府宣传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继承和发扬伊斯兰教优良传统,代表伊斯兰教界人士和各族穆斯林群众的会法权益独立自主,办好教务;高举爱国爱教的旗帜,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发展同港、澳、台穆斯林同胞、海外穆斯林侨胞及各国穆斯林的友好联系和交往,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维…  相似文献   

10.
从保留至今的回族家谱、墓志、清真寺碑文、正史、地方志及教内外学者有关伊斯兰教的研究资料看,元明时期回回社会内部的文化变迁及礼俗之变,是明代中后期汉文伊斯兰教著译即"汉克塔布"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明清时期穆斯林精英在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下用汉文阐释伊斯兰教义、教法以及伊斯兰哲学思想和苏非思想,旨在构建中国伊斯兰思想体系,促进伊斯兰教与儒学在哲学层面上更好地相互理解。应当说,"汉克塔布"既是伊斯兰教在中国本土化发展的产物,又是中国穆斯林应对本土社会文化挑战的思想回应和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初,在世界宗教研究所伊斯兰教研究室召开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冯增烈先生提出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命题。有的与会者提出,伊斯兰教是统一的,只有伊斯兰教在中国,没有中国伊斯兰教、中国的伊斯兰教,反对伊斯兰教中国化之说。翌年,冯增烈先生发表文章,论述伊斯兰教中国化问题。以后,我写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地方化与民族化》。近年来,有人认为"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民族化、本土化是开历史发展的倒车,是倒退不是发展"。那么,伊斯兰教中国化是符合宗教传播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还是"开历史发展的倒车"。这是本文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不管索马里的穆斯林居民是不是居大多数,或是象埃塞俄比亚只占相当的多数,也不论伊斯兰教是否在索马里带有正式国教的性质,或是象在埃塞俄比亚仅处薄弱的地位,伊斯兰教在非洲之角各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曾起过并将继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说伊斯兰教过去曾经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其中包括索马里人和阿法尔族,那么,在20世纪的近几十年中,伊斯兰教则  相似文献   

13.
浅说北京的伊斯兰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年 《回族研究》2001,(2):50-54
牛街礼拜寺始建于宋至道二年、辽圣宗十四年(996年),迄今已千余年。隋着回族在北京的发展,伊斯兰教相应得到发展。从北京伊斯兰教历史发展的一个侧面说明,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后,与中华民族文化融合、合而不同,又有很强的适应性,在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风风雨雨,饱经风霜,但不断获得发展。今天,党中央强调要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伊斯兰教欣逢盛世,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如果说孝仅仅是一种文化,或优良传统,这是过于片面的,因为孝还有其他的社会功能,在伊斯兰伦理体系中把孝提到信仰的高度,认为行孝不仅是人道的一种体现,也是接近天道的一种途径。伊斯兰赋予孝特殊的内涵和意义,在老龄社会加速的中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研究伊斯兰教孝理念,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三位作者在中国伊斯兰教与世界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儒诠经"与"回儒共明"、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民族化与本土化等方面的对话。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10个,人口业已达到2千多万。庞大的穆斯林群体,以统一的宗教信仰为核心,形成了内涵一致,表现多样的伊斯兰文化风韵,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 伊斯兰作为一种宗教,它的文化、生活方式及其社会制度,对中国10个穆斯林民族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入的。本文试图从研究伊斯兰教在中国发展的一般特点出发,着重探讨中国伊斯兰教的诸种社会功能,以就教于伊斯兰教界和学术界的朋友。  相似文献   

17.
从回族的文化认同看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伊斯兰教在中国内地以回族为主要载体。历史上伊斯兰教所以能够在中国内地扎根发展, 与回族文化认同密切相关。从回族文化认同角度探讨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 不仅可以对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汇融合有较清楚的了解, 而且可以从现实出发, 摸索伊斯兰教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模式, 并进而探求回族社会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佳著共欣赏绎义相与研──读《伊斯兰教与经济》并兴感冯增烈近两三年来,在研究伊斯兰教方面出版了一些好书,一洗陈编市纂之气,给读者送来了一股清风。本文所述评之张永庆、马平、刘天明合著《伊斯兰教与经济》一书,便是其中的一种。谈及伊斯兰教与经济,已往曾经有一...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精心做好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也向全国伊斯兰教界发出《坚守中道,远离极端》的倡议。湖北伊斯兰教界人士和广大穆斯林群众一定要认真学习、积极响应,自觉坚守中道思想,远离极端暴力,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伊斯兰教的基本准则——中道思想伊斯兰教是热爱和平、坚守中道思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教与回族服饰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是回族文化的源头与核心。伊斯兰教对回族服饰文化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影响的途径和方式有多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伊斯兰教仍不失为回族传统服饰文化传承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