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互联网+"已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我国也已经全面开启了通往"互联网+"时代的大门.在这一浪潮中,会计行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互联网+会计"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互联网+"时代给会计行业带来的机遇,以及会计行业目前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2.
<正>"互联网+"视野下,互联网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将发生碰撞结合,更深层次地促进社会的变革。I T行业处于互联网的领头位置,"互联网+"必为其带来巨大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而IT行业牢牢抓住机遇,积极迎接挑战的前提在于IT人才的全面性,因此,在"互联网+"视野下探讨I T人才培养策略、就业创业前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互联网+"时代对IT人才的素质要求"互联网+"时代对于IT人才素质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作为世界的发展趋势,逐步深入人心,已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互联网+"并不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的融合,创造出新的发展形态,产生1+1大于2的效果.作为与传统行业紧密相关的计量工作,"互联网+计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创新,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改变。广大领导干部群体是治理国家的核心力量,而干部教育培训是提高干部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手段。为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抓住"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必须运用互联网思维对干部的培训理念、学习平台、方法方式、学习资源等进行更新和升级,进而摸索出一条适合"互联网+"时代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服务质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为了贯彻落实"互联网+"、大数据等国家重大战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人社领域"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本着"以人为本、融合创新、开放共享、安全有序"的原则,人社部日前全面部署人社领域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人社"不仅需要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把人社服务搬到网上,而且要通过"互联网+"推动人社工作观念的转变,真正做到感知民心,以民为本,为民服务.  相似文献   

6.
谷慧萱 《劳动世界》2017,(35):41-42
"互联网+"代表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将互联网的成果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融合在一起,从而进一步提升经济的生产力和创造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体验.面对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变化,政府仍然在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互联网的出现拓宽了政府治理的途径.本文将基于"互联网+"大环境与政府治理的关系的视角,研究"互联网+"时代社会发生的主要变化,分析"互联网+"对政府治理带来的挑战,从而全面总结"互联网+"时代政府治理的新要求,并提出政府应对"互联网+"大环境带来的挑战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逐渐融入到各行各业中并产生新的影响。如何将"互联网+"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相结合,已成为当前国有企业党组织研究的重要课题。"互联网+"视域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要求我们必须从创新思想观念、改进工作内容与方法、完善保障机制和开拓"互联网+"平台等方面着手,不断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实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赵浈桢 《劳动世界》2020,(9):74-74,76
"互联网+"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本文通过对向阳村"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信息主体水平现状以及消费水平的分析,发现在村域层面,"互联网+"农业存在"互联网+"基础设施较落后、相关的制度不完善;缺乏技术人才等问题。必须要加大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完善网络基础建设;积极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活动等措施来提升村域"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自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互联网+"已作为国家战略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并呈加速发展态势。高职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身处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的前沿。由于"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的交叉融合,我国高职学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和评价体系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改进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思维革命和行动指南,"互联网+"给高校工会的工作环境、运行组织模式和工作内容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工会工作应突破原有的运作逻辑,具体可以从服务目标设定、新运行组织模式构建、工作方法完善和工作形式及其活动形态创新四个方面积极改革并实践,以创建"互联网+"下的高校工会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化时代,人像摄影行业作为数字创意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国家的改革政策给人像摄影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行业正在进行转型升级;创新思维、创新经营成为了行业发展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高校中涌现出一批"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浪潮,"互联网+"行动计划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业态,为大学生依托互联网自主创业提供了环境.以首都应用型高校大学生为例,分析"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模式对大学生创业时机情况提出有效解决政策.  相似文献   

13.
<正>一、"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两个时间节点。其一,到2018年互联网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其二,到2025年整个"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力量。每一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发展都会有30年的缓慢发展期,期间进步非常艰难,但是在突破了瓶颈之后,会有一个50年到60年快速发展期,出现指数级增长。工业革命时期的纺  相似文献   

14.
<正>"互联网+"到底给我国劳动领域带来多大变化?有人说是革命性的变化,以致现有的劳动法原理没法用了。其次,我国现阶段的、未来的立法司法怎么应对?我认为,"互联网+"对劳动领域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更没有颠覆传统的劳动法原理和劳动用工规律,现有的劳动法分析框架和工具,还可以分析和解决"互联网+"背景下的劳动用工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入,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创新发展必须结合"互联网+"进行.本文主要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简要分析目前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借助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时代的潮流,提出"互联网+"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是时代的潮流,在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当下,"触网"行业的用工形式发生着很大变化,传统的劳资关系开始"模糊".网上网下强势一方往往使用各种"障眼法"逃避责任.用工管理的创新必须跟上,时刻帮助劳动者擦亮眼睛,使劳动者的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相似文献   

17.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标志着我国开始全面步入"互联网+"时代,高校要适时抓住发展新契机,积极做好创新创业工作.本文以"互联网+"为背景,探究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意义及发展困境,并提出有效的发展路径,为我国广大高校互联网创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工会连接国家与社会,扮演着"国家代理人"和"职工代言人"双面角色,虽欲成为名副其实的"枢纽型"组织,却往往陷入"两头受气"的结构性困境。工会组织若要在国家与社会的"双向运动"中消解自身的"制度性弱势",应当以服务为中轴实现组织再造。在互联网语境中,网络已然成为改变工会服务的有效工具,"互联网+"引发了高校工会工作的范式革命,"互联网+工会服务"是网络时代高校工会"数字化生存"的主要形式。如何创新"互联网+工会服务",业已成为高校工会必须直面的重要议题。立足于"互联网+"对工会服务的现实影响,基于SCM逐步厘清"互联网+工会服务"的创新性思路,积极探索"以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多元组合为核心、以流程再造为保证、以会员需求为导向"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语境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实施带来了全新的压力和挑战.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师角色边缘化,教学效果弱化等问题已经无可回避,只有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不断创新,从教师角色上主动调整和适应,从教学评估体系上不断健全和完善,才能顺利实现"互联网+"语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行动计划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会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要求,及时把工作和互联网结合,打造"互联网+工会"。在工作中,我们拥有党政支持、职工基础和企业支持的优势,也面临基础设施发展不均、工会工作者互联网意识淡薄、职工群众利用互联网意识不强和"互联网+工会"体系不完善的困难。因此,在打造"互联网+工会"的过程中,宏观上,我们要改革组织结构,做好互联网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做好工会软件的开发工作,以及做好大数据的收集、整合、开放和利用工作。微观上,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站、新媒体、手机应用等互联网平台,开展工会组建、宣传引导、技能提升、劳动竞赛、工会维权、职工服务、民主管理、心理援助等工作。要建立中国的"互联网+工会"体系,积极主动服务职工,塑造中国工会的品牌,扩大影响力,建立职工大数据库,为党和政府实施发展战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