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全球范围内治理需求的日益高涨,基于治理失效的风险及"元治理"理论的兴起,引入"政党——政府——社会——公民"的分析框架,阐述政党参与地方治理的理论逻辑:政党参与地方治理具有本质必然性与时代必要性;政党通过介入地方宪政结构、党政结构与治理网络结构,实现其治理网络构建、资源整合及治理重塑功能,最终从增加社会资本、提升治理能力与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高地方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2.
现有股权众筹治理研究主要从行政强制监管的单一视角出发,根据治理对象或治理主体的不同,产生了"平台中心论""投资者中心论"和"监管机构中心论"三种观点。实践表明,传统金融监管的强制性特点与股权众筹的新型内涵逆向相悖。基于繁重的执法负荷与相对稀缺的执法资源,股权众筹治理亟需创新治理模式。声誉机制具备的信号显示/发送功能具有良好的信息导向功能,借助无数投资者"用脚投票"深入作用于股权众筹平台和筹资者的核心利益,是一种高效的社会治理之道。声誉机制生效需要信息、权力、成本和时间要件,并依赖于信息披露制度、信息公示制度和有奖举报制度等多种信息工具的组合使用。声誉机制的核心在于信息的高效流动,应将"信息生产—披露—分级—反馈"全面整合,确保有效信息迅速进入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认识结构,构建以声誉惩罚为中心的股权众筹信息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3.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治理主体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是由多元主体平等参与、共同协作编制而成的合作治理网络。在此网络中,各治理主体分工协作,最大限度发挥功能优势,实现社会治理结构优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言说—行动”分析框架为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治理主体通过协商民主与合作行动共享治理话语权和行动权力,促进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在理论上对治理结构和治理绩效以及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公共治理研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述,基于公共治理结构对治理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通过构建公共治理结构与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绩效的分析框架,阐明二者关联的潜在机制和路径;该分析框架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于目前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公共治理的认识和了解,为中国未来的性别失衡治理工作调整及完善提供科学的理论,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全球专利合作网络有助于揭示合作的规律,现有研究停留在对整体网络一般特征描述及节点网络结构如何影响个体创新行为阶段,未涉及网络结构对整体网络演化影响机制.基于OECD专利数据,运用时序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s)探究网络结构与邻近性对全球专利合作整体网络动态演化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全球专利合作网络呈现弱集聚性和分散化的空间态势,介数中心性的国家集中于北美、西欧与大洋洲,呈现出"三足鼎立"的非均衡格局.专利合作网络呈现核心-外围结构,核心从"美欧"转向"美欧亚".全球专利网络存在传递性特征与星型结构;技术邻近利于国家间异质性知识的吸收与重组,文化邻近避免合作双方专利合同及法律标准差异引起的风险,对全球专利合作网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对比制造集群网络协作关系治理与传统企业治理差异的基础上,以网络组织理论、治理机制为基础,结合协作关系的治理逻辑,构建了集群网络协作关系的多维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7.
公共治理理论是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里程碑,是克服"公地悲剧"和"囚徒困境"的有益尝试,被认为是新时代条件下对治理机制的"重新发现"。通过文献归纳和逻辑梳理可以发现,治理危机的频现、治理环境的复杂和市民社会的成熟是公共治理理论产生的主要动因;通过公共参与突显治理价值、通过协商合作建立治理结构、通过制度规则巩固治理体系是其内在逻辑;构建主体参与机制、制度网络机制、协调合作机制和责任追溯机制是实现公共治理之道。就我国治理实践而言,需要扬弃治理文化、培育公民社会和确定治理指标,结合具体语境和实践环境进行创新调适,避免多方劣势叠加效应和治理执行阻滞。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已引起各级政府高度关注,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成为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采用文献回顾和比较等研究方法,以公共服务网络治理的内涵、治理结构、治理机制等为研究对象,详细评述了国外现有研究对什么是公共服务网络治理的理解,以及如何进行网络治理的实践,并以此为我国提供启示与借鉴,即:我国公共服务改革须以网络治理理论为基础,关键是要处理好多元主体间的责任关系,通过使用商议和信任等机制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与诉求,实现公共价值。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个重要概念的提出,对于我国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和政府管理改革实践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背景,探讨了其对于政府绩效管理概念的影响,厘清了其理论内涵与外延,并从公共价值生成与表达的角度探索政府绩效管理概念的重构及其实现路径,从而对政府绩效管理的定位与功能进行适应性界定,在此基础上对该背景下新型政府绩效管理的基本要素与核心功能进行了比较,提出未来的理论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10.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多元利益诉求的兴起,中国各级政府顺应世界治理的发展趋势,推行各项改革以实现政府—社会的关系调整与权力配置,从而提升政府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但随着地方政府自主发展意识与权力的强化,区域地方政府间合作却陷入困境。从治理导向即分权化框架和治理的核心理念出发,剖析区域地方政府间低效合作现象的深层机理即分权化体制下的权责失衡与“经济人”的行动逻辑,继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以完善分权化宏观制度为支撑、以培育公民资格与多元治理主体为基础、以建立治理组织网络模式为依托的有效途径,构建区域地方政府引导下与市场、社会组织、公民高度融合的区域多中心治理体制,以保证区域地方政府间合作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