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秀江 《领导文萃》2006,(11):77-80
“外交家们应该庆幸,因为他们之中有一位诗人,他们独特的生活才得以光彩地展示给世人;诗人们应该庆幸,因为他们之中有一位外交家,诗的天地才出现如此一块高贵而迷人的空间。”——冯骥才作为外交官,李肇星见证并参与了中国与世界的种种风云变幻,并被媒体誉为“铁嘴钢牙”。同时,李肇星还是一位激扬、豪放、热情的诗人,由他作词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歌曲,已被众人所传唱。“铁嘴钢牙”的外交官在众多的中国官员中,现任外交部长李肇星算得上是一位“明星”。不论在什么场合,只要李肇星一出现,就会成为记者追访的目标。因为他讲的…  相似文献   

2.
《决策探索》2009,(6):73-74
“外交家们应该庆幸,因为他们之中有一位诗人,他们独特的生活才得以光彩地展示给世人;诗人们应该庆幸,因为他们之中有一位外交家,诗的天地才出现如此一块高贵而迷人的空间。”——语自冯骥才  相似文献   

3.
在新中国第三代外交官中,中国新任外交部部长、前驻美大使李肇星近40年的外交历程是最为丰富多彩的,可圈可点之处颇多。  相似文献   

4.
外交部发言人的官有多大?外交部发言人现在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公众在电视、广播和报纸上几乎天天都能目睹其风采、耳闻其大名。由于名声大,在社会上的影响也随之加大,以至于在社会上造成许多错觉和误解。因此还闹出了一些笑话。有一年,某部委邀请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李肇星去做国际形势报告。李肇星副部长因为有其他安排,就让一位发言人代为前往。该部门主持人特别兴奋,在开场白中说:非常感谢外交部领导对我们的重视,我们本来想请个外交部副部长来讲一讲国际形势,没想到外交部竟然把他们的发言人派来了。外交部一位部领导,有一年回家探亲…  相似文献   

5.
杨洁篪是新中国第十任外交部长。在32年的外交官生涯中,杨洁篪在外交部创下了好几项纪录:1998年,年仅48岁时成为外交部副部长;2001年2月,接替李肇星出任我国第七任驻美大使,是中美建交以来最年轻的一位大使;现在,成为第一位在共和国成立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外交部长。  相似文献   

6.
邹建华 《领导文萃》2015,(5):122-124
外交部发言人现在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公众在电视、广播和报纸上几乎天天都能目睹其风采、耳闻其大名。重大会议上也常常能见到他们的倩影。由于名声大,在社会上的影响也随之加大,以至于在社会上造成许多错觉和误解。因此还闹出了一些笑话。发言人的荣耀有一年,某部委请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李肇星去做国际形势报告。李肇星副部长因为有其他安排,就让一位发言人代为前往。该部门主持人特别兴奋,在开场白中说:非常感谢外交部领  相似文献   

7.
自80年代初中国外交部在当时的新闻司司长钱其琛(后任外交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的倡议下,率先建立新闻发言人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后改称记者招待会)制度以来,到1997年底,作为中国政府的“喉舌”和“嘴巴”。已经先后有15位高级外交官担任外交部发言人。他们是:齐怀远、俞志忠、王振字、马毓真、李肇星、李金华(女)、金桂华、段津、吴建民、范慧娟(女)、  相似文献   

8.
宋庄 《领导文萃》2011,(3):55-58
在外交舞台上,他潇洒自如地在各国穿梭往返,是思维敏捷、视野开阔的外交官;在外交学院的领导岗位上,他亲历亲为,是学识渊博、温文尔雅的好老师;而在那些充满思辨和深刻理论的著作中,我们认识到的.是一位以赤子之心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富有创见的外交家。  相似文献   

9.
有一位从小生长在上海的外交官,却总爱说自己是从黑龙江来的,仅90年代就先后回过黑龙江4次。他是谁?他就是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  相似文献   

10.
正在山和海之间有一个国家,老国王很亲民,他最愿意看到百姓们的开心笑颜。他总是说:"一个彩色的国家永远是幸福的国家"。他的部长们都频频点着头。直到有一天,老国王去世了。新国王的王位,是花钱买上来的,他非常富有。部长们都沉默不语,因为他们都想保住自己的位置。他们对新国王的一切都点头称是,与从前一样。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谈工作或打电话,戴高乐将军最厌恶喋喋不休的空论。他总是对助手们这样说:“我想请您汇报某个问题。我在某天见您。给您一小时。”——这样就迫使他们每个人不得不充分利用这段有限的时间把该谈的问题说清楚,也只有做到这一点,他们才能确信戴高乐全神贯注地听取了他们的汇报。戴高乐的对话者除了向他陈述事前确定的问题外,休想谈论别的事情。他的一位前部长兼助手说,他这样做常使对话者感到莫大的失望,因为他极不喜欢染指不属于他管的事。只有在接见即将结束的时候,戴高乐才偶尔请来客谈谈某个别的问题。有二、三位部长,他多年的至交,…  相似文献   

12.
<正>李肇星,中国外交部前任部长,现任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2010年"两会"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不管在哪里,担任什么职务,他都是"明星官员",都是被关注的焦点。犀利幽默的语言、朴实睿智的形象几乎成了他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3.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3,(12):50-50
老说什么崛起,可能就是中国招骂的原因!谁说中国崛起了?什么是崛起?历史上,崛起主要指西班牙、英国、葡萄牙等历史上的西欧殖民主义国家。对此,我个人认同中央的提法——和平发展。——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中国现在的危机是信念危机。什么都看透了,就那么回事,一种虚无主义、颓废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彭真平 《领导文萃》2008,(17):59-64
2008年3月1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应邀就我国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这是杨洁篪自去年4月份接替李肇星出任外长以来,首次出席“两会”记者招待会。他的答问思维敏捷,措辞得体,应对自如,滴水不漏。展示出“儒雅不失睿智、沉稳又不失幽默”的外交风格和个人魅力。  相似文献   

15.
邓媛 《决策探索》2010,(7):29-29
中国官员的一言一行不仅关乎仕途民望,更关乎中国的国际形象2003年6月,金边,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正在这里参加东盟系列会议。"请问,我们可以采访李外长吗?我们是专门为他飞到柬埔寨的。"说话的是4家日本媒体的记者。他们将申请递交到中方工作人员手中,露出恳切的面色。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官员的一言一行不仅关乎仕途民望,更关乎中国的国际形象2003年6月,金边,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正在这里参加东盟系列会议。请问,我们可以采访李外长吗?我们是专门为他飞到柬埔寨的。说话的是4家日本媒体的记者。他们将申请递交到中方工作人员手中,露出恳切的面色。  相似文献   

17.
邹建华 《领导科学》2005,(19):46-48
外交部发言人现在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公众在电视、广播和报纸上几乎天天都能目睹其风采、耳闻其大名,重大国际会议上也常常能见到他们的身影。特别是国家领导人出访时,总有一位外交部发言人作为代表团发言人紧随其后,在电视上频频亮相,不断向媒体发布有关访问的消息,回答记者提问,显得格外耀眼。显然,外交部发言人已经成为中外媒体和国内外公众所瞩目的新闻人物。由于名声大,外交部发言人在社会上的影响也随之加大,以至于在社会上造成许多错觉和误解,还因此闹出了一些笑话。有一年,某部委请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李肇星去做国际形势报告。…  相似文献   

18.
河之洲     
《领导科学》2012,(34):32-33
安南的智慧远离别人的秘密,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科菲.安南自始至终坚持这一做人原则。有一次,一位中国外交官要给各国大使发送一些文件,需要安南的帮助。安南得知后没有亲自接触这些文件,而是通过电话遥控就在不远处的中国外交官,哪怕耗费了一个多小时才完成任务,他也不愿意移步去看看。有人对此表示怀疑,他难道从来不知道别人的秘密吗?当然不,有些秘密他必须知道,只不过自始至终从来没有人知道他曾经知道过。  相似文献   

19.
正经济学家观察经济兴衰有一些特别的指标,比如裙摆指数、口红指数,同样,观察一个国家是否腐败,也有一些奇特的指标,比如"联合国违停指数"。2002年以前,驻联合国的外交官们都享受在美期间因违章停车被开罚单的外交豁免权。他们的车想停哪里就停哪里,有时甚至停在消防栓前。从1997年到2002年,外交官拖欠的停车罚单总计15万张,金额达到1800万美元,当时的纽约市长布隆伯格为此拍了桌子,扬言不管谁的车,只要违章他都要拖走。  相似文献   

20.
正"世人皆欲杀,我意独怜才",乔冠华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外交家,其郁郁以终的结局,曾令许多人感到惋惜。他的第二任夫人章含之女士在《我与乔冠华》和《跨过厚厚的大红门》两书中的自述,更令这种结局染上了一层凄美的悲剧色彩。导致乔冠华晚年悲剧的原委,研究者往往就一些人事关系做出推测,当事人则语焉不详。章含之曾谈及自己被毛泽东点将调入外交部后,未能如愿到新闻司当发言人,且发展一再受阻的人事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