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14,(12):64-64
南马都尔位于西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波纳佩东部海岸,由近一百座分布在运河上的人工岛组威,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座建立在珊瑚礁上的城市,截至公元8至9世纪,这里已经修建了大批石建筑。其工程复杂,设计独待,而修建的过程几乎无人知晓。  相似文献   

2.
海岸城市带是当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世界性潮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海岸城市得到迅速发展,但是还没有形成海岸城市带。如何根据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形成海岸城市带的经济区域,以带动全国经济的现代化和发挥国际经济中心的作用,需要一个整体性的战略思考。即要在明确海岸城市带经济区域重要战略地位的基础上,正确规划我国海岸城市带的形成与发展,制定海岸城市带经济区域的推动政策。  相似文献   

3.
论城市偏向与农村贫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发展中国家的城乡关系大多是城市偏向的。这种城市偏向政策导致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不平等的贸易条件,使城乡之间在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上分化,结果这些发展中国家形成二元经济。中国自 20 世纪 50 年代起,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政府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和一系列城市偏向的政策,其结果是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化和城乡差距的扩大。在经济改革时期,中国传统的价格剪刀差趋于缩小,但新的城市偏向政策仍不断出现,城乡差距自1984年后重新扩大。在 21 世纪,中国要缩小城乡差距,战胜农村贫困,有必要转变反贫困的战略思维,废除城市偏向政策,赋予农民权利。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运动发轫于晚清,经过百余年的艰苦建设和曲折发展,至20世纪末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内容是一个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现代经济活动的推动作用最大。在20世纪前期,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来自商业贸易的发展,到了20世纪中后期,城市发展的动力则主要来自于工业化的推动。伴随城市化进程,20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日益现代化。城市现代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城市有机体的形成和城市功能的复合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阐述了中国现当代城市诗的诗学主题: 城市崇拜, 城市批判, 城市边缘状态。同时勾勒出中国20 世纪城市诗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6.
诞生于20世纪的63座煤矿城市,占我国城市总数的1/10。煤矿城市在中国城市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期出版的《20世纪中国煤矿城市发展史研究》首开中国煤矿城市史研究的先河,从概念界定,煤矿城市分类,煤矿城市转型,六大区域煤矿城市的区位、发展过程及特点等四个方面论述了20世纪煤矿城市的发展演进。该书在概念厘定、煤矿城市发展历程、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新颖见解,是一部系统、全面的专题史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西方对20世纪上半期中国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直接研究、整体研究很少,其相关性研究散见于其他专题研究之中。分析西方与此关联的论著,可以看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城市数量与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城市内部的现代性在逐渐扩散。然而与此同时,也能感知到在这一过程中,人口城市化所带来的城市病以及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不足。总体看来,20世纪上半期中国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发展都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8.
发展中国家的城乡关系大多是城市偏向的。这种城市偏向政策导致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不平等的贸易条件,使城乡之间在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上分化,结果这些发展中国家形成二元经济。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起,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政府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和一系列城市偏向的政策,其结果是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化和城乡差距的扩大。在经济改革时期,中国传统的价格剪刀差趋于缩小,但新的城市偏向政策仍不断出现,城乡差距自1984年后重新扩大。在21世纪,中国要缩小城乡差距,战胜农村贫困,有必要转蛮反贫困的战略思维,废除城市偏向政策,赋予农民权利。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人文化方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导致了现代工业城市的种种困境,使人类社会难以为继。因此,近20年来,城市发展理论从片面强调经济因素开始转而关怀人文。本文以此为依据,在分析现代城市困境的基础上提出21世纪的中国城市应重视向人文化方向发展,并构建了城市发展的人文纲领,从反贫困、功能网络和制度创新三个方面为21世纪的中国城市发展提出了建议,在既注重人文又不忽视经济的原则下,寻求经济、社会、生态三者制衡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对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人文化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对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管理组织结构模式的变革历程进行了系统回顾,其次在较深入探讨80年代后期我国城市管理职能转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析了当前城市管理体制中亟待改革的薄弱环节;最后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出了面向21世纪中国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目标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从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显示了蓬勃的学术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但也存在若干问题与不足 ,急需加以解决。本文着重对 2 1世纪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认为在 2 1世纪里 ,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出现多元发展的繁荣局面。首先宏观理论的研究将会成为一个热点 ,形成多元发展的城市史理论体系 ;其次对城市发展的整体性宏观研究和个体的微观研究 ,以及两者相结合的综合研究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生长点 ;同时城市发展研究的领域将进一步拓展 ,区域城市研究和城市发展类型研究仍将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此外对中外城市之间和中国城市之间的比较研究 ,以及对众多的中小城市的研究也将随着城市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而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2.
湖北新政前夕新的善堂出现,并不意味着城市整体意义上的常规化自治机构的形成,在汉口取得了进一步突破,民间市政力量在汉口的兴起是官府与民间互动的结果。日趋积极的民间市政参与并不必然导致罗威廉所说的那种转变:国家(官府)对市政的领导作用由直接变成了间接。罗威廉的"19世纪汉口自治说"值得商榷,其所力图论证的19世纪汉口乃至中国存在着的实质上的城市自治,不过是西方中心史观指导下构建的中国城市虚像。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是关于时间意识的观念性阐释,而城市则是现代性的载体与集中呈现。文学中的城市书写与现代性的时间观念紧密相连。时间,既规训了城市的演变和现代人的生存方式,也造成了城市文学叙事的多元化与异质性。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城市叙事,一定程度上就是作家关于时间的体验与想象性的表达。时间成为文学中城市叙事的母题,同时母题有关时间的不同表达方式也带来了城市叙事审美上的嬗变。  相似文献   

14.
开埠通商与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及早期现代化的启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世纪中叶,中国被迫对外开放,一批城市被强行开埠通商,由此使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化,但同时也使这些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这些城市开始了早期现代化进程,由农业时代的城市向工业时代的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当代城市处于一种"前现代"的发展时期.中国城市在物质生活文化、精神生活文化和生产经营文化等方面,基本上都没有进入当代城市发展的现代化轨道,城市文化在整体上显示出一种与当时中国乡村文化大体相似的 "前现代"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叶海容 《社区》2002,(1):63-63
美国海岸联盟执行主席亚科林·萨维茨日前表示:“城市停车场带来了很大的问题,我们只是一个劲地铺设一个又一个的停车场,却从来不回过头想一想,是否给我们的城市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作文》2008,(7):44-44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海岸,每年年初的夜晚都会出奇地吵闹,一些人士甚至批评当地市政建设,要求城市委员会拨款来减少“噪声”。但是谁也没有将这些噪声与佛罗里达海岸附近产卵的黑鼓鱼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18世纪,拿破仑曾说:中国是头“睡狮”,一旦醒来,将会震惊世界。 一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世界惊呼:中国这头“睡狮”真的醒来了! 谁也不曾想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的分田到户承包责任制的一纸协议书,引发了当代中国由农村到城市的第二次革命:改革。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社会主义新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废墟上诞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的21世纪是城镇化的世纪,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与城市建设工程管理之间的互动关系,提高城市建设工程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基于这一观点,在分析信息化与城市建设工程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之后,剖析了当前中国城市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以一个城市为单位,从理论与方法体系、数据库、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系统集成、数据共享与数据保护以及工程模式等方面具体地对如何建立信息系统推动城市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市场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城市的迅速发展 ,生态园林城市已成为当今中国城市化运动的显著特点。对于中小城市来说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成为完善城市功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