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投资增长是稳定和扩大农业生产的前提,但是作为一个弱质产业,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的统一,始终面临着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使其投资面临着生产周期长、资金、环境和技术信息等四大约束.  相似文献   

2.
一、农业的特性决定了农业保护始终是各国发展经济和安定社会的基本策略 农业是风险型产业。其风险主要来自自然和社会。从自然方面看,农业寄托于大自然,受制于自然条件,即农业生产必须依赖于土地(有直接依赖和间接依赖),受到气候(如日光、雨水、风霜、冰雪等),森林、河流等自然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周期性发生(如我国多为5年一大灾、3年一小灾),并且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其不可能长时间储存,这些都构成农业生产不稳定的自然基础。从社会方面看,首先,农业利益具有不对称性,即农业的社会效益往往大于直接的经济利益,其经济效益总量要通过流通和再生产部门才能反映出来,使得农业生产很难取得社会平均利润水平,不但吸引不了农业部门以外的资金,就是农业内部的资金也难以阻止地流向非农领域;其次,农业生产劳动具有较大的原始性,环境较差,劳动艰苦,加上比较利益低下,人们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再  相似文献   

3.
80年代后期以来,许多农产品忽上忽下或价格大战或争抢争购或堆积如山、烧掉烂掉等现象不断发生,农民生产决策无所适从,积极性忽高忽低,这种状况,呼唤着一个新的政策和体制尽快实施,这就是农业保护。一、农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尽快实施农业保护农业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农业是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相互交织的产业。从自然方面看,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这就决定了农业对自然生态条件的依赖性很强。各种自然灾害都会给农业直接造成损害,轻则减产减收,重则劳而无获,从而形成农业生产的…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产是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利用动植物的生命机能,不断地转化能量或改变加工对象的物质形态,最终以一定数质量的农产品使用价值满足人们某些需要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与工业生产相比,它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成为统一的再生产系统,而这个再生产系统,又实质上是不断转化能量和不断改变物质形态的过程。二是人类利用和改造动植物所支付的劳动,分布在能量转化的各个环节之上,而能量转化的诸环节,又往往表现为一定的生产结构形式。三是经济效果的取得以与能量转化相应的生产结构为物质基础。这三方面中,能量转化是前提,生产结构是杠杆、经济效果是归宿。昕以,探讨经济效果问题,必须从分析能量转化入手。  相似文献   

5.
农民所经营的农业生产是“以土地的植物性产品或动物性产品的形式,或以渔业等产品的形式,提供出必要的生活资料。”①它是依靠动植物的生活机能并在外界自然环境的协同作用下进行的。因此,农业的生产形式要“由劳动的自然条件决定,”②并同“自然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6.
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生产和技术改革,是我国发展农业生产、实現农业現代化的重要原則之一。我国第一个五年計划就已指出:“在发展农业生产和采取技术措施的时候都必須特别注意因地制宜的重要性”。因地制宜的原則对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都是适用的。由于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因地制宜原則显得特別重要。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是自然再生产和經济再生产的統一。农业生产既受自然因素的制約,又受經济因素的制約,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必須适应和合  相似文献   

7.
环境管理范式的转变:可持续发展渊源和本质蔡宁葛朝阳经济再生产过程和资源再生产过程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经济再生产过程以自然再生产过程为前提条件,而自然再生产过程又受到经济再生产过程的影响。污染物的产生和自然资源的消耗是经济与环境的结合部,环境具有一种...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产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进行的。动植物群体与农业资源、环境相统一构成了一定的农业生态系统。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太阳能及水、气、氮、磷、钾等各种营养物质的转化、循环依照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而形成了不同种类的农业生产;农、林、畜产品的数量与质量水平取决于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与其所需能量、物质量之间是否能保持平衡。农业生态平衡是实现农业经济再生产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9.
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结合是农业生产最根本的特点,这一特点是和农业生产的内容密切相联系的。由于在经济学上最广义的农业和广义的农业中,还包括一些实际是开采业性质或其它工业性的劳动,所以,这里将主要以纯粹农业或狭义农业为对象,来探讨农业再生产的特点,但在必要时也涉及广义的农业或经济学上最广义的农业所包含的一些内容。纯粹农业所包含的两个最主要的部门,种植业和畜牧业(或称养殖业),都是以有生  相似文献   

10.
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日渐成为企业决策层的热门话题.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利润往往又和高风险相伴而行,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中,不确定性较高,成败难以预见,使得企业投资者和决策者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科技兴企,将科学技术不断地转化为生产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在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技术、市场开发等方面的高风险,又使得企业犹豫不决.因此,如何提高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规避能力,使企业在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时,利润预期和风险预期保持合理的水平,是目前急待解决的课题.一、高新技术产业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绿洲生态经济系统是在干旱地区的地理环境下,由绿洲生态系统和绿洲经济系统偶合而成的巨系统。因此,有必要在分别研究生态与经济两个子系统的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再深入研究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 一、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特点 1、系统要素结构的特点。 (1)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组成要素是生态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这不同于一般的系统,系统结构要素本身就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有特殊结构、运行特点和功能的巨系统,而不是由性质单一的元素或事物构成的简单系统。 (2)生态和经济两个子系统之间,不存在由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联系起来的、类似生态食物链那样串联和并联的相互依存关系。 在它们之间只存在着某些环节上相互重叠、相互交织偶合的相关关系。经济子系统与生态子系统相互交织偶合的基础环节是农业。马克思指出:农业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生产部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借助生物的自然再生产、实现经济再生产,借助生态系统的运行,完成经济系统的运行,实现人类的经济目的,在这  相似文献   

12.
罗丹 《河北学刊》2001,21(3):94-98
本文分析了持续农业的特征及其哲学基础 ,然后对其自然再生产过程和复合价值再生产过程作了具体的分析 ,最后得出结论 :持续农业本质是一个以主客观相融为基础的不间断的包括农产品再生产和自然生产力再生产的扩大的自然再生产过程与包括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内省价值、遗产值、固有价值的扩大的复合价值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相互交织的产业,其自身缺乏吸纳和保护生产要素的能力,具有生产经营分散,规模狭小的特性;农业的弱质特性决定了必须实施农业保护;农业保护的基本内容包括产业地位保护、生产要素保护、农产品价格保护及农民权益保护;农业保护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灌区粮食连年丰收,社员生活有了不少改善。但1980年社员人均收入为112.90元,劳动日值为0.96元,经济效益还是较差。又由于盲目扩大耕地,使农业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土壤日趋盐碱化,银北地区近百万亩耕地的粮食单产只有三、四百斤。农业生产活动是一项古老的人类改造自然的经济活动。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农业生产总是在农业生态、农业技术、农业经济三者相统一中得以发展的。它是人类利用环境资源(光、水、热、气、土、肥等)和社会经济资源(劳动力、工具、资金等),通过各项农业生产措施,使植物、动物群体的自然再生产转化  相似文献   

15.
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风险与农业保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6,(2):38-43
农业保险的推行有利于分散农业风险、恢复农业生产、稳定农民收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经营主体出现分化,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猛发展。除了不可抗力的自然风险,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新型主体可能面临更多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社会风险,传统的、非正规的风险应对措施已不能完全满足其应对风险冲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有关近代中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状况及其趋势的问题,一直是海内外中国经济史学界争论不休的焦点之一。然而细绎各家意见,则不难发现,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围绕着人类的经济再生产过程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生产关系展开的,而相对忽视了农业生产的另一基本特性,结果也就很难对上述问题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此一特性为何?马克思的解释是,“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论它的独特社会性质如何,总会在这个范围(农业)之内,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密切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农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再生产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受自然环境制约和影响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因此,“在农业上面……我们不仅要考察劳动的社会生产率,而且要考察劳动的自然生产率,即依存于劳动自然条件的生产率”。本文不揣冒昧,即拟从这样的自然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出发,对有关的争论作出一番检讨,并借此探寻近代中国以粮食生产为核心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升降起伏的动因。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与推行农业产业化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是当今世界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趋势。借鉴和总结国内外成功经验,积极推行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业再生产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在农业部门的运用和体现。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社会再生产过程就是包括产品直接生产过程,到产品出卖结束的流通过程。马克思指出:“每一个社会生产过程,从经常的联系和它不断更新来看,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①还指出:“不管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怎样,…  相似文献   

18.
(一) 农业是最悠久最基本的国民经济部门,又是以自然的再生产过程和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为基本特征的物质生产部门。因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对象是具有生命活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以农业生产的基本内容,是创造最优条件使生物与自然环境互相适应,以便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生产出日益丰富的植物性产品和动物性产品,来满足人类不断增  相似文献   

19.
形成合理的生产部门结构,不仅是顺利实现工农业再生产过程的基本条件及实现工农业经济增长的基础,而且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生产部门结构是否合理最重要和最终的表现为产出结构是否合理,也就是看生产能否满足社会消费的需要,是否与市场相适应。众所周知,俄罗斯目前消费品严重匾乏,生产部门结构失衡是一个非常重要原因。俄罗斯现在生产部门比例失调的主要问题有:一、结构中第一层次即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的两大部类比例关系失调。目前,农业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轻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只占2‘丑%,食品工业占11%。主…  相似文献   

20.
论绿色经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文科 《江汉论坛》2001,1(1):20-25
本文认为,应从两个层面理解经济学含义的绿色经济:从社会再生产看,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有机结合的现代生态经济;从市场配置资源要素看,又是适应当代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和生态竞争的特色经济。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绿色经济价值和绿色经济资源配置两个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