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唐宪宗名李纯,自小机智灵敏.他六七岁时,祖父唐德宗曾经把他抱在自己膝上问:"汝谁子在吾怀?"他回答说:"是第三天子."唐德宗甚为他的聪异而惊奇.他即位后,奋发有为,削平了藩镇,加强了皇权,取得了唐后期的中兴局面,是一个典型的中兴之主.他成功的经验就是启用了大批名相,将"军国枢机.尽归之于宰相",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老板雇到了精明的CEO,效果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2.
陆贽是中唐名相,为人刚直激切,任宰相期间指陈时弊、整顿吏治、革故鼎新,“事有可否必言之”,在政治、经济、军事、民主等各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极富见地的主张.他善于选人用人的很多观点和思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启示. 首先,强调“人皆含灵,唯其诱致”.在陆贽看来,人才并不神秘,关键在于能否被发现、招引、善用,犹如璞玉,抛掷即为瓦石,雕琢却成圭璋;又如水源,壅塞则为淤泥,疏浚即成川泽,一语以概之,“好之则至,奖之则崇,抑之则衰,斥之则绝,此人才消长之所由也”.无独有偶,东方朔亦曾有愤激之言:“贤与不肖,何以异哉!……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汉初三杰”中,萧何曾任小吏,韩信曾寄食于人,张良曾浪迹天涯.  相似文献   

3.
宰相制度在明朝已经被废除,怎么清朝还有" 相国"呢? 这得从" 中堂" 这个官职说开来," 中堂"在清朝为正一品,由大学士担任,不过其源头还得追溯到唐宋. 唐宋时, 宰相处理政务的政事堂设在中书省内,由此,后来把宰相也称为中堂.  相似文献   

4.
唐朝多良相,与唐太宗崇尚实干有关 唐朝多能臣、才臣,为汉朝和宋朝所不及,这是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一书中告诉我们的.唐朝多良相.洪迈《容斋随笔》一书说:西汉宰相共45人,而唐朝宰相有300余人.其中能称为一代名相的,除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之外,还有魏征、王珪、褚遂良、狄仁杰等19人.他们的事迹、功业是汉朝的那些宰相不能比拟的.唐朝的良相都是实干家.唐朝为何多实干的宰相?答日:跟唐太宗反对空谈,崇尚实干有关.  相似文献   

5.
唐王朝建立之初,李渊、李世民等帝王在总结隋朝因腐败而短命夭亡历史教训的基础上,为了确保唐王朝的长治久安,先后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吏治制度。不仅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优秀人才,而且特别重视对官员的考核和监察,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职官考绩制度,其机构设置、考绩程序、考绩标准、奖惩办法等,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历史遗产。一、唐代职官考绩有一套完整的机构。考绩在唐代也称考课。其目的是通过考察和确认每个官员的行政职能、职守责任以及对国家的贡献,达到对整个官吏队伍实行有效的行政考核与责任监督。它是维护职官队伍秩序…  相似文献   

6.
唐代著名宰相房玄龄知人善任,唐太宗在选任官吏时,十分尊重他的意见。贞观21年,唐太宗在行宫任命司农卿李纬为户部尚书,当时房玄龄在京城留守。遇到从京城来的人,唐太宗便问房玄龄对这一任命有什么意见?来人口答说:“玄龄只说‘李纬的一把大胡子生得好’”。结果,唐太宗将李纬改任为洛州刺史。  相似文献   

7.
委任状得官员自己花钱买 唐朝任命官员的程序一般是先经考查合格,尚书仆射同意,报告门下省,由给事中读其考查情况,再由黄门侍郎检视,侍中审查后上报皇帝,最后由主管部门执行任命.凡被授官的人,自各种途径出身者以至公卿皆给予凭信,加盖文为“尚书吏部告身之印”的印信.唐朝,直至五代、宋朝以后都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8.
在唐代宰相里,李日知素以心软著称。他当刑部尚书时,一名小主管做事丢三落四,马马虎虎。有一次,这个小主管竟然把李日知亲口交代的重要任务忘记了,拖了三天都没有处理。平时不爱生气的李日知生气了,他早就想整治一下衙门里的懒散作风,这正好是一个机会。于是,他把所有的令史都喊来,叫人剥了那个主管的衣服,准备当众打他的板子。  相似文献   

9.
孟尝君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宰相,他广纳世间各类贤士人才,让他们都成为自己的门客,成为齐国的“智囊团”.因为孟尝君有君子之德,并且他还给予门客们不菲的工资待遇,因此一时间,普天之下的贤才们纷纷投靠于他,高峰期曾达3000人.  相似文献   

10.
宋真宗是北宋第三位皇帝,他执政期间,帝国政治已经发展成熟,皇帝能否成功地保持基业,只要选择好宰相就可以了.宋真宗算不上英君明主,但是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好的守成之主.  相似文献   

11.
张颖 《人才瞭望》2016,(22):127-128
大社保,是指将构建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连为一体的基本框架.而在这个基本框架下,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和发放水平都有较大的改善.但在此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遇到因难、并轨后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等问题,笔者在大社保视角下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剖析,从中寻找一些可行的改良之策,并阐述我国原来基本养老制度的差异性和在大社保下这两个制度并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李晨宁 《人才瞭望》2017,(20):73-74
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当中,养老金制度是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合理、科学的养老保险制度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稳定就业市场,改善民生民情具有重要作用.国务院于2015年1月发布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这标志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铺开,社会养老事业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然而,在养老保险并轨制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基于此,笔者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肇先  马瑞 《人才开发》2011,(6):48-51
1.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企业预算管理是将企业的目标和资源配置进行量化并使之实现的内部管理活动。然而,传统的预算管理较之现在越来越重视的企业战略管理体现出诸多弊端,使得预算管理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姚崇是唐代开元盛世的创建者之一,曾三次任宰相.他经历复杂,仕途起伏不定,有时困顿非常,但终能破壁而出.他的人生要点就是变通. 善变求通 变通,是姚崇的经验和风格.在他看来,解决政治问题不能拘泥,不必循旧,必须力求变化,才能走向通达.后人曾评价说:"姚崇资性明达,善应事机,委曲通变以成国家之务."  相似文献   

15.
刑事立案监督制度之法律规定几经变革,虽然其框架建立起来了,但其制度本身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完善,致使监督的及时性、有效性不能充分发挥,对于刑事立案监督制度的改进,可以通过检察审查会制度,赋予其相关职权,在制度重构的基础上对立案监督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李慧敏 《人才瞭望》2017,(6):254-256
《尚书》的赏罚思想受到天命观的影响,一方面强调“天之罚”,另一方面也开启了“人之罚”的治国思路.儒法两家均致力于治世,儒家主张由内而外重建人伦秩序,法家则主张以赏罚之法强力建构社会规范,从而呈现出基于不同人性论而展开的礼法角逐.  相似文献   

17.
钟芳 《人才瞭望》2012,(12):72-72
东方有一位国王对他的宰相说:“你相信运气吗?” “我相信。”宰相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公务员制度建立之初,借鉴了西方文官制的许多宝贵经验,故而阐述西方近年来改革的一些宝贵经验,并立足于中国国情,有选择的吸收,相信对于完善自身公务员制度有着非常大的助益。  相似文献   

19.
表见代理制度是指由于本人的过失或本人与无权代理人之间存在某种关系,使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从而为之的民事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表见代理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目前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有些问题还需进一步的商榷。  相似文献   

20.
诉讼和解是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在各国的刑事诉讼中都得到了普遍的重视.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刑事诉讼和解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中国的刑事诉讼和解制度尚不完善,在实施中仍有很大的弊端,本文试图从中外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比较,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相关性质,中国刑事诉讼和解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重整与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建议等几方面来叙述,以期能够为我国的司法制度服务,促进我国法律制度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