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职业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专门业务和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职责,它是专业分工的体现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在生活中,向往和选择某种职业是人生的必经历程,择业心态渗透在职业理想从确立到实现的整个过程中、是由社会个体心理机制和价值取向为主导的择业心理和择业态度的综合反映。理想职业的选择即职业理想的确立和实现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一方面,职业理想是人们希望从事某种职业的主观愿望,它受社会个体的个性心理品质、自我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带有鲜明的主观性,从而使社会个体的择业兴趣、择业动机、择业意向有较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2.
赵青  许育华 《人才开发》2005,(11):38-38
职业工作是人一生的主要活动,低则涉及衣食温饱、生计饭碗,高则可言价值体现、贡献社会。选择合适的职业并非一件易事,人们需要考虑自身能力、个人兴趣、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以及从事某种职业的可行性和为自己建构的身份类型。大量研究已经表明,在职业的选择和发展中,个人效能信念起着关键作用,不是经验或技能本身,而是从这些经验中发展出来的个人效能信念影响着职业的选择。在择业的时候,人们基于效能知觉能够很快排除某几类职业,哪怕这些职业具有很大的诱惑性,这一点上,女性表现得尤其明显。所以,虽然热门职业具有更大的机遇与吸引力,但是…  相似文献   

3.
职业女性生涯规划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昕 《人才瞭望》2009,(6):87-89
一、职业女性的职业现状 (一)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冲突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职业女性,除了要承担“女儿”、“妻子”、“母亲”的家庭角色外,还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角色,女性多重角色的形成,从不同角度改变着女性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然而,社会对女性始终是持双重期望的:一方面期望女性积极地参与社会工作,对社会付出;  相似文献   

4.
职业素养包括个人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国贸专业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理论素质和专业技能,以及外语技能、社会协作素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作为专业化和职业化较强的国贸专业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既是职业本身的需要,也有助于学生以后职业发展,并将推动整个外贸人才提升队伍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煤化工属于高污染、高投入、高能耗的“三高”产业,因此,煤化工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给企业员工和企业周边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很多危害。本文通过介绍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对职业危害现状的分析,提出减少煤化工企业职业危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高职学生对于职业评价、职业选择和职业价值取向的总的看法,反映了高职学生的需要和社会属性间的关系,它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活有关键的指导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关于职业成功的决定因素,有几种流行的说法,有的认为是性格决定职业成功,有的认为是机遇决定职业成功,有的认为是性格与机遇一起共同决定职业成功。下面简要地评述以上几种说法:  相似文献   

8.
徐辉 《人才瞭望》2004,(10):68-69
一、员工职业发展 中国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人力资本)月刊和北森测评网于2003年年底共同组织了“中国职业发展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人们对职业的满意状态是一般的且偏向不满意,人们普遍为未来的职业发展而困惑。对于工作不满意的前四个主要因素是:“薪资待遇差”、“没有成长空间”、“工作环境和气氛不好”和“认为目前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能力、兴趣”。这项调查表明,员工都非常重视自身的职业发展,若对此不满意感强则可能选择跳槽,重新寻求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9.
在诸多的大学生专业中,其中一种是钢琴专业。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都是钢琴为伴。出于爱好或者其他因素,他们选择了钢琴这个专业,但是即使每日都有美妙的音乐的陶冶,最终钢琴专业的大学生还是会面临一个和普通其他专业大学生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就业,职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当兴趣直接指向与职业有关的活动时。就称之为职业兴趣。职业兴趣在人的职业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影响人的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开发人的能力、激发人的探索与创造、增强人的职业适应性和稳定性。有研究表明,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与其职业兴趣相吻合,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能长时间地保持高效率的工作而不疲劳:反之,在这方面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还容易感到厌倦和疲劳。所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了解有关职业兴趣的理论在选人、用人、培训、升迁等各个方面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要善于通过绩效管理来培养自身职业化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化”通俗地理解就是员工以自我经营的观念对待自己的事业,树立为自己打工的工作意识,具备职业心态、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素养、职业行为等,提倡快乐工作,强化成功意识,提高工作绩效,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我深知只有职业化的干部员工队伍,  相似文献   

12.
职业幸福感和情绪劳动是现代职场生活中重要的概念。职业幸福感代表个体在工作中的幸福和满足程度,而情绪劳动涉及管理和表达工作中产生的情感。尽管这两个概念看似截然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深刻的相互关系。情绪劳动的高强度和负面情绪表达可能降低职业幸福感,而积极情绪表达和情感劳动的适度管理则有助于提升职业幸福感。为实现更好的平衡,个体可以通过情绪管理技巧和积极心态来应对情绪劳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可以通过寻找工作中的意义和满足感来提升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唐君 《人才瞭望》2014,(12):55-55
经过22年的改革,东莞医保制度已经不分职业性质、城乡身份、就业状态、户籍地域,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城镇居民、农村农民、在校学生、自由职业(灵活就业)者等均可在同一个医保制度下同等参保缴费,同等享受财政补贴,同等享受医疗保障待遇,实现了医保的全民公平享有。  相似文献   

14.
就业压力的增加使得职业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以就业为目的的职业中学的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指导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当前普遍高学历的现状下,为了提高职业高中学生择业的竞争力和心理承受力,改变学生的就业心理,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咨询,需要对学生的职业兴趣进行研究。本文利用霍兰德职业人格能力测验问卷(HLD)对保定市第二职业中学的163名在校生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职业兴趣由高到低分别为社会型(S)、艺术型(A)、事业型(E)、实际型(R)、常规型(C)和研究型(I),其中发现学生的职业兴趣呈多元化发展,年级和性别因素对职业兴趣均有显著的影响,由于受学生的文化教育程度影响,研究型人才较少。本文还对学生的择业标准以及现状等进行分析,盲从、急功近利、避重就轻心理是当前中学生的择业的主要因素。文章最后还对职业中学的就业指导和文化教育方面提出了些许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5.
飞行人员职业精神的培育需要统筹兼顾,不仅需要以“文”的方法,通过理论灌输不断提高飞行人员对职业价值和职业规律的认知、激发飞行人员的职业情感,同样需要采取“武”的手段,结合作战、军事训练等任务不断磨练飞行人员的职业意志。  相似文献   

16.
陈志红 《人才瞭望》2016,(6):194-195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学生成功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大连加工制造业的部分企业及高职院校的调研走访,了解了企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分析了高职在校生的职业素养现状,并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介绍将职业素养提升融入专业课教学的一些具体措施,分析和总结其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职业化教育在语文教育方面显得越来越重视,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职业化服务职能,我们尝试采取一些新型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职业技能,职业形象,职业意识,职业文化,职业素养等方面加以重视,从语文教育中渗透职业化教育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对较早进入职场的中职生进行职业韧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要在学校阶段就对其进行有目标的干预,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职场压力。在探讨中职生职业韧性的现状及意义的基础上,通过个案调查和经验总结提出了中职生职业韧性的干预和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9.
工作倦怠感(job burnout),也称职业倦怠感或职业枯竭。这一概念最早是用于形容长期滥用药物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比如情绪耗竭、动机丧失等。在国内,由于近年来改革开放、经济转型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组织变革速度加快,职业不稳定感也随之加剧,这使得人们面临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而工作倦怠感也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人们的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有效降低员工的工作倦怠感,不论对于员工个人还是对于组织,[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和就业质量的调查,以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突破点,分析不足,总结原有实践经验,进而从校企合作的理念出发,探索、完善和创新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不断创新教学机制与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