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章献明肃刘皇后,即宋真宗赵构刘皇后,据史书载本名刘娥。她是宋代第一位垂帘听政的女主太后,也是当朝称制时间最长的一位太后。她从一个卑微孤苦的播鼗艺人,到成长为临朝听政的女主太后,这中间不乏真宗的爱戴支持,亦有她自身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她的晋升之路受到了当时寇、丁之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羊年岁末,古装大剧《芈月传》隆重上映,这使得“芈”这个汉字和姓氏在历经千年风雨之后,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芈”字音(miē咩),(mǐ米),它又有何含义和秘密呢? 第一,“芈”字跟羊有关.仔细看字形,”就会发现“芈”和羊十分相像,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康熙字典》就把“芈”归入了羊字部;还有个例证,古书上说“芈”为羊鸣,牟为牛鸣,羊气上出为“芈”,牛气口出为牟.  相似文献   

3.
"豆"在古代不是代表如今的豆类植物,而是一件器皿,大多是陶制品,也有木制、漆制和青铜制品. 从"豆"的甲骨文字形看,有点像我们现在用的高脚杯,一般是用来盛食物的,有时也作礼器用.《说文解字》曰:"豆,古食肉器也."《卖柑者言》中载:"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这里的"豆"都是盛肉羹的器皿.那豆类植物古代是用什么字代替的呢?答案是"菽".《春秋·考异邮》中说:"菽者,众豆之总名."  相似文献   

4.
浪漫主义作家小仲马写的《茶花女》塑造了玛格丽特这一典型的女性人物形象.刻画出一位纯洁无知的少女却因现实生活所迫而沦落为靠卖身为生的妓女.即使她堕落成为风尘中的女子,但是她不甘被腐朽阶级上的人玩弄,依旧保持着少女的纯洁向往和追求浪漫爱情.尽管她一生都与命运作斗争,想摆脱命运的摆布,但其短暂的生命最后以悲剧收场,难逃厄运.通过《茶花女》的写作背景、紧紧扣住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主人公玛格丽特性格特点分析文章中的女权主义.从不同的视角透析《茶花女》,将女主人公从开始对女权的忽略,后来对女权的觉醒,全力争夺女权主义,最终却以失败告终迷失主权.  相似文献   

5.
沈培艺作为中国当今舞坛寥寥无几的耀眼人物,可谓饱领风光。有许多公众的评价可以为她定位:《人民日报》称她有“一流的表演才华”;《光明日报》评她有“卓然不凡的艺术功力”;香港《文汇报》辟专版赞她是“中国古典舞蹈的杰出代表”;香港著名妇女刊物《清秀》杂志、新加坡《新明日报》、《联合晚报》誉她是“中国学院派舞蹈权威代表”、“体现了中国舞蹈家的最高水平和中国当今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水平”;许多外国舞蹈同行称她是“用心灵塑造人物的世界第一流的舞蹈家”…… 这位丽人用她优美的舞姿在舞台上划下了一条闪光的艺术轨迹…  相似文献   

6.
<红字>使美国作家Nathaniel Hawthorne誉满全球.Dimmesdale和Hester Prynne的经历唤回我们对亚当和夏娃的故事的记忆.小说的女主人公Hester犯了通奸罪,并被迫在胸口上带上"A".起初,她遭遇受各种各样的磨难,然而,她认识到了自己的罪行并尽最大的努力去赎罪.最终,通过她的努力,使Hawthorne比任何新英格兰人都更勇敢地去思考她所处的社会和自我.她获得了自我拯救.上帝原谅了她.  相似文献   

7.
沈培艺作为中国当今舞坛的耀眼人物,可谓饱领风光,有许多公众的评价可以为她定位:《人民日报》称她有“一流的表演才华”;《光明日报》评她有“卓然不凡的艺术功力”;香港《文汇报》辟专版赞她是“中国古典舞蹈的杰出代表”;香港著名妇女刊物《清秀》杂志、新加坡《新明日报》、《联合晚报》誉她是“中国学院派舞蹈权威代表”、“体现了中国舞蹈家的最高水平和中国当今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水平”;许多外国舞蹈同行称她是“用心灵塑造人物的世界第一流的舞蹈家” 这位丽人用她优美的舞姿在舞台上划下了一条闪光的艺术轨迹。 迟到的军人…  相似文献   

8.
2015年,多名华人科学家"被间谍"的冤案引发广泛关注.美国《科学》杂志对此专门发表文章,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报道.据了解,美国司法部于9月11日撤销了对美国天普大学华裔教授、世界知名超导专家郗小星的指控.同年5月,美国司法部起诉称郗小星违背保密协议,向中国输送敏感超导技术.此案虽然最后被证实为一场闹剧,但是受到指控的郗小星本人,其职业生涯和名誉都已受到严重伤害.  相似文献   

9.
作为迈克·阿瑟基金奖(大众称“天才奖”)、埃米金像奖和托尼奖章的获得者,她创作和导演过多个电视节目,创作过多部百老汇戏剧,为电影《爵士年代》和《莫扎特》编导过舞蹈。著名舞蹈艺术家、编舞导演、舞蹈教师特怀娜·撒普是一个主张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艺术成就的人。作为改变了舞蹈面貌的人,毫无疑问,她有资格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家喻户晓的话从何而来?答案就在贵阳息烽县的养龙司乡堡子村. 那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农业大生产热潮时期,养龙司乡堡子村在1954年底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当时许多男社员轻视女性的旧思想还未扭转,不赞成妇女出门干活,导致全村23名女社员只有三四人出工.她们和男社员干同样的活,但以当时的工分制来算,男社员每天记7分,女社员只记2.5分,这就严重影响了女社员的生产积极性,村里劳动力不足导致群众吃饭困难.  相似文献   

11.
今年4月26日, 日本自民党总裁、日本新首相小泉纯一郎委任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的女儿田中真纪子为外务大臣,由此田中真纪子成了日本第一位女外相,也是日本政坛有史以来女性所担任的最高政府职位。英国《金融时报》对此发表专题文章称,“‘田中’重现江湖,在日本政坛掀起涟漪”。一 田中真纪子言辞犀利,素有“铁嘴”之称。她的父亲田中角荣曾于1972年至1974年任日本首相。田中再通过自己的奋斗、挣扎和努力,在七八十年代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田中军团”。只是由于洛克希德案后,“田中军团”内部派系间斗争、田中角荣身体健…  相似文献   

12.
罗燕──曾在《女大学生宿舍》,《红衣少女》等电影担任女主角的演员,到美国留学创业十几年。近期当她自编、自演的英文大片《庭院里的女人》即将在美国和中国同时上演时,她回到祖国。    做编剧的制版人迫不得已,    其实我只想演戏。 在北京恒基中心,罗燕接受了我的采访。如今的她,除了原有的秀丽天资外,又多了几分见多识广的成熟气质。采访是在快节奏下进行的,因为他在北京、上海、洛杉矶等城市飞来飞去,时间对她特别宝贵。罗燕给我的印象并不像她自我描绘的“内向”好开朗、坦率、快言快语。“做制片做编剧并不是我的…  相似文献   

13.
陈忠海 《人才瞭望》2017,(21):79-80
明朝出了许多海瑞那样的"穷官", 反映出官员薪俸水平较低,是执政者有意为之还是客观条件所限?同时,有人认为"低俸制"可以促进官员的廉洁自律, 产生更多的清官,这样的说法是否成立呢? 标准不低 古代官员的"工资"一般称俸禄,包括"俸"与"禄"两部分.关于二者的区别, 南怀瑾先生在 《论语别裁》中指出:"'俸'等于现在的月薪,'禄'有食物配给. "一般说来,"俸"主要以货币形式发放,"禄" 发放的形式主要是实物, 除粮食外, 还有绢、布、炭等日用品,甚至还有花椒、盐、柴火等.  相似文献   

14.
东视星尚频道《 X 诊所》栏目2015 年10 月14 日播出《 日常纠错无死角 逃离乳腺癌》.荧屏同步打出主持人的话:" 得了这种病,整个人病殃殃的. "" 病殃殃"是" 病怏怏"之误.  相似文献   

15.
中国"智"造     
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被称为中国版"工业4.0",聚焦制造业绿色升级、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创新三大方向,并提出我国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相似文献   

16.
"咫尺天涯"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像在很远的天边一样.古代周制八寸为一咫,十寸为一尺,两者很接近.尺是个标识,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尺本义为十寸.最初的年代里,男人手掌伸展,拇指与中指之间的距离谓之"尺".  相似文献   

17.
王富海 《人才瞭望》2013,(10):28-29
天下着蒙蒙细雨,一个人走在异乡的田间小路上,回忆着这一年多以来的点点滴滴,我不禁感慨万千,同时,也激情满怀.因为,在这里,在异乡,我燃烧了青春,也得到了人生中最快乐最充实的生活. 《天那边》感动生命 一切还要从我上大学的时候说起.大三那年的教育学课堂上,我们的老师播放了一部关于大学生支教基层的电影——《天那边》.电影讲述了女大学生许晓萌支教的故事,许晓萌毕业后和深爱着她的江可可一起报名志愿参加支教生活.他们来到了一个叫做水咕噜乡水咕噜村水咕噜小学的地方,罗志伟是这里的校长,也是这里唯一的一位教师.他只让许晓萌和江可可在那里听课.许晓萌不甘于过这样的支教生活,经过她和江可可一起不懈努力争取,最终,村长和校长决定让她给孩子上英语课和语文课,这让她真正走进了支教生活.  相似文献   

18.
如今人们很少肤浅地光凭外貌来判断一个人美丽与否,个人的内在气质在评估美丑时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成分.理论上虽然这么说,但是切尔西·克林顿还是在这样一个宽容的时代被苛刻地品头论足,谁让她是总统之女呢?  相似文献   

19.
案例:在事业单位上班的正式员工小A,法定节假日元旦期间被单位安排值班3天,节后仅仅得到了150元的“加班费”,与按他工资基数3倍和2倍核算的加班费数额相差甚远。他对此十分不解,拿着《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找到人事部门询问,却被告知值班不等于加班,就算是加班也没有依据支持支付加班工资。  相似文献   

20.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有这样两句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初读让人生疑:诗人那时52岁,在当时已算是进入晚年,哪里还有"青春"可言?仔细揣摩便知:此处"青春"当指美好的春天. "青春"原本就是指春天的.因为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葱色,所以称之为"青春".这种用法始于汉代,最早见于刘向《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大意是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呈现勃勃生机.此后的用例屡见不鲜,如李大钊《时》:"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青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