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语言学术语的释义和有关体例 ,对国内最大型的《英汉辞海》进行抽样调查 ,发现不少质量问题 ,如收词缺乏系统性、体例生搬硬套、对蓝本词典的释义不求甚解、翻译随意、解释冗赘、释义错误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 ,希望能帮助读者鉴别 ,也希望能提醒词典编纂者避免类似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古文论的现代转换,需要使古文论与现代学科形态的知识系统性相接轨。这种转换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观念单位和观念系统认识的转换,一是古代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转换。目前,为了使中国古代文论能够用现代语言加以阐释,能够与具有现代文化观念的一代人沟通,需要逐步形成与现代文论观念相联系,或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相适应的术语方式和术语系统。而把知识分解为术语概念并且给以适当的解释,这正是现代专科词典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现代专科词典方式便于实现的。为此,笔者以为,现代专科词典方式在古文论术语的现代转换中,具有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
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选取了所收录的所有"目"部字共26个,以内向型《现代汉语词典》和外向型《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作为工具书,对其中的释义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讨论了某些义项的去留问题、释义模式、释义词语,印证了《学汉语》释词模式的进步意义,其创举在于不惜牺牲大篇幅使释词难度降低,达到"易查、易懂、易学"的目的,在义项去留问题上,生活中常用的义项、引申义义项应该保留在词典中反映生活、反映词义演变顺序。在释词和顺序、释词和限定成分的进一步完善和考究上值得引起充分重视和学习。然而也有不足,释词中出现了被释词,循环释义都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词典》收词释义质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汉语词典》是一部享有崇高声誉的语文工具书 ,但却存在着若干与现代辞书不相适应之处。收词方面 ,收录了一些现代已经不用的古汉语词汇和旧词条 ,当代产生的许多新词汇却没有及时收入。释义方面 ,解释滞后 ,时有错舛。由于《现代汉语词典》成书于“文革”之前 ,修订于“文革”之中 ,难免带上时代的烙印。《现代汉语词典》应及时反映社会的变革 ,及时修订 ,以满足人们的学习、工作之需。  相似文献   

5.
关于《现代汉语词典》收释外来词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中富 《东岳论丛》2001,22(4):137-140
作为中型的普通语文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在收释外来词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收词缺乏严格而统一的标准。第二 ,语源标注没能很好地贯彻已制定的原则 ,存在漏注、体例不一和标注不明等问题。第三 ,个别外来词的释义不准确  相似文献   

6.
国际上的汉语热推动了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研,但目前出版的学习词典仍然拘泥于传统词典的体例和释义模式,未能体现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认知特点.本文从语言认知的角度探讨对外汉语词典如何结合用户二语习得的需求,全面、准确地揭示被释义词的多维概念结构.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作为一部"体大而虑周"的中国古代文论巨著,其蕴含的极其丰富和深刻的文学、美学、逻辑学内涵根植于中国文学悠久的历史土壤中。以西方现代文学阐释学理论(对话论、阅读论、意义论、空白论)为整体参照系,具体运用视域融合、效果历史、阐释范式等理论要点,绘制《文心雕龙》的阐释路线图,将西方现代阐释学思想与中国古代传统的文论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在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探析有关《文心雕龙》研究走过的足迹,是中西比较诗学研究方法的有益实践,为《文心雕龙》的阐释研究开启了新的视阈。  相似文献   

8.
一门知识就是一个系统;但是,一部专科词典往往要把知识系统中的一个个术语概念作为个体分解出来处理,按其语音或笔划的顺序来排列和解释。术语个体与原知识系统的这一脱节现象,是词典学理应解决的矛盾。考察国内已出版的12种语言学专科词典可知,有意解决这一矛盾的词典是极少的。其中,《俄汉、汉俄对照语言学名词(初稿)》、《英汉语言学词汇》、《日汉语言学常用词汇手册》、《多词对照语言学词汇》这四种,都是不同语言间的语言学词汇对译,所选词条的学科覆盖面较广,但未能涉及语言学各分支学科中较精细的知识层面,而且没有释目语,不在术语释义词典之列。  相似文献   

9.
刘勰《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中逻辑严整明晰的著作,但是它的逻辑不同于西方形而上学的逻辑。《辨骚》篇在全书中的重要地位显示出,中国传统文论不作形而上学的抽象论证的特色。其理论所阐释的,不是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逻辑关系,而是中国传统实践理性思维由技艺和操作环节体验的逻辑关系。这是一种实践理性。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辨骚》作为文学从广义文章向审美性的文学发展的典范树立起来,是中国文论对文学的文学性的一个重要认识。《辨骚》篇在《文心雕龙》中的突出地位,使得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逐步树立起诗骚并重的文学观念,并且以《离骚》和楚辞的文学性、审美性来阐释《诗经》的文学意义,开拓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爆热”和“爆冷”近些年的使用频率分别比“暴热”和“爆冷门”高出很多,使用范围也有更多扩展,但《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似乎更“青睐”后者。本文试探讨词典的收录和释义同实际使用有出入的原因,进而对词典的选词和释义提出一点初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龙青然 《云梦学刊》2005,26(2):118-121
在将这部分成语分成两大类对其表义方式加以分析并在严格区分其所表现的比喻义和形容义的基础上,我们对《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中有关成语条目的释义处理情况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2.
《商务馆学汉语词典》和《汉语教与学词典》两部词典由于不同的编纂目标进而影响到了词典的释义理念:前者以"易查、易懂、易学"为编写目标,释义时更多采用同义对释、语素扩展释义等以词释词的释义方法;后者在编纂理念中突出了"教",释义时更多采用多式综合释义等分析性释义方法。在学习型词典的优选释义原则指导下,学习词典应尽量采用分析性释义方式,避免使用以词释词等非优选的释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守财奴"系列词语源于汉译佛经,义为"(因为)守财,(所以如)奴"《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的释义应当修正;在表达"讥讽富而吝啬之人"这个意义时,"守财奴"比"财奴"具有优势,更有生命力。考察"守财奴"这类佛源往往被忽略的词语,不仅具有汉语史的意义,也可为阐释佛教中国化的轨迹提供切实的语言证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人间词话》中的批评术语分为传统的批评术语、外来的批评术语和王国维自己创造的批评术语三类。通过对这三类批评术语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概括 ,揭示出这些批评术语虽然表面上看来是传统的 ,但是却融进了一些西方的文学、美学观念 ,因此已经不同于传统的文学批评 ,体现出由古代向现代转换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互文观念是西方20世纪出现的一种文学文本释义理念,它十分关注文本解读过程中,当前文本与先前文本、历史文本及历史文化记忆的多重关联,在比较中凸显当前文学文本的文化蕴意。中国古代也有"互文"思想,但主要是一种文学创作修辞技巧和文本释义句法理论。囊括中西学术思想的新型互文理论对于阐释文学经典文本的语言美和多重文化意蕴具有方法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是中国文学观的核心概念。此文以《文心雕龙》海外汉学的言述场域为背景,探查《文心雕龙》中最重要的元范畴“文”的各类英译诠解,诠释其变异的汉学形态,在中西文论的双向阐释中,揭橥“文”范畴在海外汉学中变异的三大特征:浅化所指、扩大语域、形式重构。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古代文论外译策略进行学理反思和考索,提出多层次化及文内、文后结合释义的外译策略,以兼顾译本的经典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17.
李智 《北方论丛》2007,(2):69-71
释义作为词典的灵魂,一直是评价词典编纂质量的标准。“义素分析法”以其对词义微观结构分析的有效性,为更加科学、精准的词典释义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义素切分角度的随意性和数量的无限性,使学界对这一理论多有质疑,因此在词典释义这一应用领域中,“义素分析法”的价值并未得以充分显现。以词义系统为依托,在一个维度上、有层次的穷尽性切分,是这一理论应用到词典释义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马连芬 《学术界》2001,(2):271-275
<文学原理新释>(顾祖钊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2月版)是一本兼具学科性与学术性的新著.它整合了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借鉴了国内许多学者的研究新成果,反映了当代文艺理论的全貌,在发展和创新中使其体例不仅完备、周详,而且充溢着时代气息.创造性地对传统文论进行新的诠释,使之与现代接轨,与西方文论互补."新释"的独创性主要表现在"三元式艺术至境"论的提出.特别是对"意象"的阐释,具有相当程度的原创性,使得理论终于可以更合理地阐释复杂的文学现象,尤其是西方20世纪以来,中国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9.
从作品到文本——对"文本"概念的梳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七十年代的西方文学理论和批评话语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就是作品概念消失,而文本概念则无所不在。这个术语转换的背后隐藏着文学范式的转换,同时也是对文学制度的质疑。在传统观念中,文本是与作品相互关联和对立的观念,文本要走向作品,后者是前者的归宿。然而,在结构主义文论兴起之后,由于研究兴趣和科学客观性的追求,代表价值体系的作品被置于边缘,而原来处于边缘的文本成为文学科学的研究对象。后结构主义则重新强调文学实践和价值,但是他们把传统的价值观恰好颠覆过来,从作品走向文本,此时的文本不是具体的书写产物,而是一种新的文学观念和意指实践方式,在新的空间分配语义,拒绝任何固定的话语秩序。中国的文论界对西方六七十年代的理论话语进一步研究和反思,梳理文本概念是必须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维特根斯坦的意义理论与词典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维特根斯坦意义理论的主要成分——语言游戏说、用法意义说和家族相似性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维特根斯坦意义理论对现代词典释义的指导意义,并给出了具体的词典释义实例.最后简要介绍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