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两种最基本形态,但长期以来个体价值一直淹没在社会价值的洪流之中。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出发,本文认为,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把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作为人的活动的必然要求和客观结果,将能够更深刻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存在,使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知与行、受动性与主动性、社会性与个体性得到辩证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凸显了人的自我表现与自我肯定。在人学视阈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价值给予正确的评价能更好地引导和促进人的价值的实现。这不仅缘于生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更在于二者在人学视阈中的内在一致性。马克思关于人的存在历史形态的辩证发展过程,从最本质和最一般的方面概括和思考了人的生命本质、价值与归宿,也内在地规定了人的存在方式的变革,这对于今天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价值与现实使命,以及基于深化人生观、内化价值观和践行生命价值三个向度而建构起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一般哲学指导、基本理论体系以及主要规范和方法的整体性变革。已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社会哲学范式”和“人学范式”各有利弊,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应该是一种辩证的转换。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出发,实现由片面强调社会价值向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同时并重的转变;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出发,实现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变;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出发,实现由政治目的向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目的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指导思想,但是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忽视了人的现实性、主体性和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影响了载体功能的发挥。基于人学理论的指导,要以人为本,优化载体模式;提高主体性,拓展载体形式;增强实效性,整合载体资源;重视全面发展,寻找新兴载体,更好地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5.
后人文主义对于现代人文主义教育的解构和质疑,民主主义对于教育理想模式的建构,都指向教育的规训性与解放性这一本质特性的探究。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正确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性提供了哲学基础和科学理论观照。社会主义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训性与解放性从根本上存在非对抗的社会政治基础,它们之间具有共同的目标追求、价值契合和相互衔接的通道,在社会发展及人的本质和存在意义的全面展现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训与解放的双重特性获得内在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转向是为应对大肆张扬的工具理性而提出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它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以实现主体间性为支撑点,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结合点,以掌握教育艺术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转向是为应对大肆张扬的工具理性而提出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它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以实现主体间性为支撑点,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结合点,以掌握教育艺术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特征的认识存在不一致的问题。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殊性和时代性看,其特征可分为一般特征和现代特征。从实践层面看,一般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特征体现为正面性与引导性、社会性与多端性、长期性与复杂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特征包括发展性、内源性、人本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9.
人是至高至尊的存在,是神的创造者,是万物之灵,这是植木枝盛人学思想的主题,天赋人权说和自由民权论是植木枝盛人学思想的核心。他从人类中心论出发,围绕人──神关系、人──物关系、人──人关系展开了丰富的人学思想,为日本近代人道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近代日本民众争取自由民权而进行的革命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0.
从主体间性厘定思想政治教育是必然趋势,而在构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深刻理解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真正内涵。马克思把人的交往作为人的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不仅揭示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在人的实践基础上构成的交往活动,而且也指出了克服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途径,帮助我们揭示出了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之基,为确立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内涵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关于人的本质及全面发展的一门科学理论体系,“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的核心问题,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也是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同时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紧密结合我国大国崛起形势下对人才的更高要求,既不忘初心,又与时俱进,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向人的回归,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已基本建立,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产生了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分支学科。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学取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取向之一,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为了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学科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问题的深入研究。《济南大学学报》(社科版)约请四位专家从不同的侧面,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期进一步推动这一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道主义、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科学理论,是从哲学的层面对人所做的深层次思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坚持以人为本,把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化趋势具有适应性、生活化、隐性化特征,因此,根据人的本质、人的发展、人的主体性、人的现实性等人学依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激发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发挥,还要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论江泽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人学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的毕生追求。江泽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 ,都充满着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关注 ,使得其理论体系散发出浓郁的人学芬芳。认真体味其中的人学特色 ,对加强改进新世纪的思想政治工作 ,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丰富内涵,构成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核心,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推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急需以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思想为指导,不断完善和改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7.
张培培  狄成杰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7):108-110,124
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视角,分析了当前军校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对学员个性需要、发展需要及实践环节关注的缺失而导致的吸引力不够、针对性不强、实效性较弱;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人的社会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概括和阐释为指导,以军校青年学员作为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最为出发点,论述了军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提出构建以“价值统一”为导向满足学员内在需求的军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机制,建立以“潜能开发”促进学员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军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机常l,创立以“转识成智”激励青年学员体验的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路径是一个层次性的问题,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出发到人的思想,呈现出层层递进的态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筹备是面向全社会的,兼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宣传系统主张的内容,分化为顶层、中层、基层等三个层次的内容。与此同时,人的思想结构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的前提与要求,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路径的设计指引了方向。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人的思想结构,从外部理论转译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再进入人的思想,进而成为人的观念,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实践的发展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加强,迫切需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首先要从理念创新入手,因为理念创新具有统领性、基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具有自我能动性的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必须坚持尊重学生发展的主体性、坚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通过理念的创新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是现阶段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唯物史观中人学理论的核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人学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和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