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梅芊 《理论界》2003,(3):35-36
一、电视美术是美的先导电视美术是电视艺术主要构成之一。国内各电视台、电视制作单位对电视美术的认识不一,发展极不平衡。一般说来创作性、欣赏性节目越发展,对电视美术的要求也越高。各个电视台在创作节目中数量规模大小和侧重方面均有不同,由于电视美术在电视节目中的重要性,特别是电视美术今后所面临的激烈竞争,使在不同阶段上建设和发展相应的电视美术成为十分重要的事情。在美术创作领域中,经过构思与设计再借助于制作手段完成其创作的艺术活动称为美术设计,电视美术与一般的美术设计有相近的思维过程和制作手段。由于表现形式的不…  相似文献   

2.
导播是广播直播节目中的重要工作岗位,是电台热线节目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有着重要的职责和作用:是听众参与电话的编辑和导演,是把关者,是主持人的得力助手;导播要履行好职责和发挥好作用,必须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政治素养、较高的知识化和专业化水准、较快的反应能力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3.
艺术“空白”是当代电视创作中的一种审美现象,是编剧、导演在创作过程中为增强表达效果,体现作品的艺术性以及思想性而通常采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本文就电视是一种讲究“空白”的艺术以及“空白美”在电视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做一阐释,进而分析“空白”在电视艺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蕊 《理论界》2010,(5):161-162
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也就是创建电视文本的过程,它是电视节目制作者用电视媒介特有的手段构建一个传达意义的客体,电视文本是创作者与观众交流的终结,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法制类电视专题节目为例,分析这种类型的节目文本制作中的一些技巧方法。  相似文献   

5.
电视相亲节目同质化中的差异化竞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2009年开始,相亲节目就成为了中国电视节目创作的热点。电视节目相亲热潮与社会的进步、媒介的发展、人的价值观念的改变息息相关。纵观现今国内各级电视媒体,电视相亲节目至少有40多档,而这些节目或多或少都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相似的节目服务功能、共同的国外类型节目引进、相通的真人秀节目形式等。在激烈的竞争中,这些内容相近、形式类似的相亲节目究竟该如何寻找到突围之路,通过对几个热播相亲节目的横向比较,总结剖析了相亲节目差异化竞争的策略:明晰节目定位与提升制作水准。  相似文献   

6.
电视字幕作为电视节目的标题出现较多,通常是一个节目的点睛之笔,对节目内容起到强调、解释、说明的作用。同时,它作为一种构图元素,还可以美化屏幕,突出视觉效果。电视字幕是视觉语言的一种,它以文字与图像符合的方式传递着信息,是对声音与图像所表达的强化和补充。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 ,电视纪录片已经出现了人所共见的衰落 ,这其中有外部原因 ,也有内在原因。外部原因是一些电视台把高收视率所带来的广告效应作为第一位的目标 ,不愿高投入拍摄纪录片 ,不愿意在黄金时段播出纪录片 ,这势必影响电视纪录片创作人员的创作热情 ;内在原因是一些纪录片远离普通百姓的生活 ,远离他们所关注的重大主题 ,缺少撼人心魄的力作。要振兴繁荣纪录片的创作 :一是电视台不要把收视率的高低作为衡量纪录片在电视节目中位置的最重要的标准 ;二是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人员应该放弃浮躁 ,深入生活 ,充分认识自己应肩负的社会责任 ,把镜头对准普通群众的普通生活 ,真实地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情感 ,反映他们的欢乐与忧虑。  相似文献   

8.
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一档节目的演播主人,通过对其自身的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进行创作,将节目信息传递出去。在这个创作过程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肢体语言具有叙事功能,这种功能也兼备了空间叙事和时间叙事的双重属性;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肢体语言不仅经常和口头语言相互搭配,而且有时还具备独立的叙事功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肢体语言不仅在演播空间经过有机处理完成空间意义,而且通过观众的想象创建多重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9.
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比较成熟,节目数量、质量大幅提高,总体面貌较之以前有很大改观,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从法制节目选材比例不当、法制节目内容泛化、法制节目形式同质化、娱乐化倾向及对当事人权利保护不够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创作突破的思考路径,包括:细化受众、分别定位,全面拓展节目题材、内容;明晰节目的创作理念,丰富节目的创作形式;加强专业性,提高节目的法制含量;表达真善美,传递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张宏伟 《学术论坛》2012,35(4):176-179
随着媒介消费需求的升级,电视体验价值的创造对电视媒体越发重要。文章在指出电视体验传播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媒介体验进行电视节目创新的需求导向、关键路径、传播过程和节目样式,并对构建有效的电视体验节目运营模式进行了创新性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花鸟画是中国特有的,其表现的是人类生活中接触最广泛的花鸟虫鱼,也是中国绘画史上最丰富、最有成就的画种之一。创作出一幅好作品,要通过诸多构成要素来完成,其中主要包括构思、构图等。当代中国花鸟画创作所呈现的许多新艺术样式,体现出繁荣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种困境阻碍着花鸟画的创作与发展。究其原因,第一,作品在画境上缺乏精神性的塑造;第二,部分有创造能力的作者远离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这是作品乏味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故事化是当下众多电视节目争相采用的一种方式。在创造了高收视率的同时,过度的故事化也让许多电视节目进入“泛故事化”甚至“泛娱乐化”的误区。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走近科学》可视为电视节目故事化的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文本。通过梳理《走近科学》节目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电视节目故事化的优势和弊端。而收视率在推动电视节目“泛故事化”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收视率毕竟不等于收视质量,无法反映观众的满意度。因此,提倡绿色收视率评价体系,强调收视率与满意度的协调发展,才能净化收视环境,维护电视生态,确保故事类电视节目的品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13.
“情景再现”是当前电视法制节目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段,它以复现逝去的情景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而显示出特殊价值.它增强了节目的艺术感染力,但同时又削弱了新闻真实.如何在有限条件下尽可能完整地再现事物原貌,把已经逝去但人们又需要了解的事物通过“情景再现”呈现到观众面前而又不失真实,是电视法制节目创作者无法回避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4.
潘丹芬 《云梦学刊》2007,28(2):107-109
清初戏曲导演李渔和当代电影导演冯小刚,两人既是剧作家,又是导演。观众决定论是他们共同的创作宗旨,并且他们都以喜剧为创作体裁,在创作技巧上兼具新奇性与市民性,此外,两人创作模式也相似:编导合一。  相似文献   

15.
崔艺宝 《理论界》2008,(9):154-155
电视娱乐节目制作除了要有好的创意和执行团队以外,更重要的是节目主持人的个性魅力。随着我国电视竞争的白热化,电视节目对主持人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某种程度上讲娱乐电视节目的竞争就是主持人个性魅力的较量.  相似文献   

16.
作为凝结和表现人类生存图式的一种精神创造过程的文学艺术,是有着其创作主体的。文艺的创作主体包括一切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且能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进行自由的艺术实践或创造活动的人。艺术家在艺术创造的主体中,居于重要的核心地位,在解释与映证艺术思维与艺术现象过程中,艺术家及其作品常常被当作艺术创造者的代表来作典型阐发。文章对人们在文艺创作主体认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审视与厘清。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中国电视节目编排现状、特点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泽华  贾喜环 《河北学刊》2004,24(6):202-205
当前与今后实现电视传播“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即应使中国电视节目编排由传统的“精放式”朝着现代的以分众化为特征的“精致型”编排方向实行战略性转变。各电视台尤应重视善于根据受众调查对电视节目进行整体规划 ,按新闻价值规律安排节目 ,注重研究开发与制作大量体现“窄播”特点的个性化节目。这也是电视数字化改革后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消费主义时代,电视媒介已成为诱导人们消费的主要媒体,而知识类的电视节目则成为当前引人关注的节目形态.电视利用其媒介权力,将这类节目变成个人体验性的传播,通过电视对现实重新定义后的符号化过程,加上题材的选择和传播者的明星化,使得知识类的电视节目呈现出知识扁平化、零碎化的特点.传播者和受众在电视虚拟的传播空间中,通过各自的想象建立起彼此的联系并相互认同,从而产生出某种知识幻象.  相似文献   

19.
高彧 《理论界》2014,(6):195-197
如何编排电视节目成为当今电视媒体竞争收视份额的首要难题之一。要想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节目编排策略以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就要充分了解与分析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掌握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变化规律。本文介绍电视节目编排以及收视率预测的内容,并以电视节目收视率预测模型为依据,分析了收视率预测过程中对电视节目收视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几点优化电视节目编排的策略,希望能够为电视节目的编排优化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经过十年的发展,电视问政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节目模式和覆盖全国多地电视频道的收视格局,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社会影响。从传播效果来看,电视问政既有真人秀节目的叫座,又有政务公开平台的叫好。作为一种特殊的电视现象,电视问政一方面作为政务公开平台,推进了公民政治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一档特殊的真人秀节目,重构了当前泛娱乐化的电视节目文化生态。但是,电视问政的政治价值也很容易受到政治消费主义文化的消解,必须从节目形态、选题以及播出常态化三个方面来进行思考,有效规避这种消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